持续改善作业程序
三体系-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受控文件禁止影印、翻印。
未经许可,不得对外扩散﹡﹡﹡1.0 目的为公司的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准则,使公司的持续改进活动有序进行。
2.0 范围适用于公司对持续改进活动的控制。
3.0 权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改进项目的确认、改进措施的管理和监督,负责组织人员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3.2 品质部负责持续改善的推广、手法运用的培训,并列入教育培训计划。
3.3 各改善小组或改善主导部门负责改进项目的计划与改进措施的实施。
4.0 定义:无5.0 作业程序5.1 持续改进的策划:5.1.1 公司为持续改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A.公司领导坚持并承诺持续改进;B.公司倡导全员参与持续改进;C.公司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D.公司为员工提供培训,使其掌握持续改进的思想和方法。
5.1.2 制定并实施方针和目标,进行数据分析、纠正和纠正措施、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促进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5.1.3 改进可以是日常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重大改进项目:A.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执行《纠正与纠正措施控制程序》;B.重大改进活动的策划与管理执行本程序。
5.2 改进项目的识别:5.2.1 通过数据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的评价、客户审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具体依据《客户满意度管理程序》、《纠正与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程序》。
5.2.2 改进项目的确定原则:A.目标的的调整和优化可确定为改进项目;B.客户的期望、要求的提高可确定为改进项目;C.生产工艺的更改可确定为改进项目;D.产品的技术革新可确定为改进项目;E.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可确定为改进项目;F.过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可确定改进项目;G.供应商来料品质、各环保协议的提交、交货期的提高可确定为改进项目。
H.节能降耗项目可确定为改进项目。
I.降低安全风险项目、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项目可确定为改进项目。
J.有害物质管控的改进项目。
持续改进流程图

流程名称:持续改进作业流程附件
输入流程
改进
计划
5W1H
4M1E 权责单位管理方式相关文件/
表单
作业重点监视/测量
全体员工现状分析
相关单位设定目标主管审核
数据分析作
业程序
相关单位
分析原因
对策拟定
主管审核
管理评审作
业程序
相关单位
实施单位
评价(对策检
讨与实施)
主管审核
相关单位主管审核
纠正措施作
业程序
确认效果
预防措施作
业程序
标准化与管
理的成型
改善提案书
输出
注:流程符号意义:丁—::开始/结束^ 作业、丿停留/转移…检查/审查。
CIP-持续改善-学习资料

1)工艺标准合理吗? 3)工作方法安全吗? 5)这种方法高效吗? 7)工艺卡是否正确? 9)通风和光照良好吗?
2)工艺标准提高了吗? 4)这种方法能保证质量吗? 6)工序安排合理吗? 8)温度和湿度适宜吗? 10)前后工序衔接好吗?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规则
- 确定题目范围; - 所有的想法都记录在FLIP CHART上; - 记录每个想法,不管其如何疯狂; -不得进行评论,评论以后进行 -把各种批评搁置一边; -不允许反面或贬低性的评论 - 不突出个人表现 -有意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
) ) ) )
看板生产
1) 看板是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取货的信息卡; 2) 看板信息包括:产品名称、 生产方法 、生产时间 零件名称 、放置地点和容器等;
3) 看板管理的规则
后道工序取货原则
按看板生产原则
实行均衡生产
看板生产的流程
看板 生产工序1 生产工序2 看板 看板 用户
生产车间
看板
装配车间
了解现场的浪费
小组讨论
请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列举 出 生产现场中存在的浪费现象 (至少 20 条 )。 每个小组4-7名学员,活动时间:15分钟。 请选出一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
5W1H法
为什么要做该作业? 作业的内容是什么?
作业用到哪些方法? 作业由谁来完成? 作业在哪儿进行?
( WHy ) ( What )
CIP活动中的冲突
1.冲突的意义
- 冲突是人们之间存在差异的必然表现 - 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它常常具有两重性
- 创造冲突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 解决冲突的关键是澄清各自的利益
解决冲突的方法
- 结合方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1目的规定持续改进活动的程序,使得改进活动卓有成效2范围适用于围绕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持续改进涉及公司的所有领域、过程和活动3职责3.1行政部负责持续改进活动的程序化管理,保存持续改进记录。
3.2各职能部门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副总经理评审管辖部门的持续改进措施。
3.3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决策采纳和实施持续改进的措施。
4流程图见附件5内容5.1持续改进所包含如下的基本内容x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设备、工艺、技能、技术)的建议。
x 提高工效方面的建议。
x降低能耗方面的建议。
x生产场地、设备、工作通道平面布置的改善;环境保护。
x计划外的停机的原因、时间累计及对应措施。
(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停机时间)。
x工艺改进,设备改进。
x环境保护、工作氛围方面的建议。
x报废、返工和返修的原因。
x过程均值偏离控制目标值。
x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x不良质量的成本。
x过多的搬运和贮存。
x造成产品或材料报废的关键过程。
x临界测量系统能力。
x体系、文件、策划方面的建议。
x顾客反馈,如抱怨、投诉等。
5.2持续改进活动所应用的技术x统计技术。
x设备效率。
x价值分析。
x测量系统分析。
x防错的各种方法。
5.3拟出持续改进项目建议5.3.1行政部负责分发《持续改进建议表》。
5.3.2各部门主管根据管理中的情况,提出持续改进项目建议,填写《持续改进建议表》。
5.3.3公司级持续改进项目由行政部负责填写《持续改进建议表》。
5.3.4在工作的任何时间,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如有持续改进的项目或建议,均可随时填写《持续改进建议表》。
完成以后交给本部门的负责人,也可直接交与行政部。
行政部将改进信息在适当的范围组织评审以确定持续改进的可行性与价值。
5.4组织评审5.4.1各部门负责人审批本部门持续改进的项目或建议。
5.4.2副总经理负责批准各部门的持续改进的项目或建议。
5.4.3公司级持续改进项目由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5.4.4跨部门的持续改进建议,涉及到技术、质量、管理、成本由行政部视所涉及的部门、分层次组织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进行评审。
21持续改进程序

1.目的全面推广持续改进,不断改进产品过程、质量、生产率、交货期、服务等,以满足顾客及市场的要求。
2.范围从顾客满意,质量体系审核数据(包括管理评审)、生产工艺、产量产值方面的数据、不合格品数据、人力资源管理数据等整个质量体系改进。
3.权责3.1管理者代表:评审立项书、确定改善项目、提出改善要求、颁布改善成果、颁发成果奖。
3.2 ISO推委会:收集改善意见,编制立项书,执行和监督项目改善活动,总结项目改善经验和教训,向管理者代表汇报项目改善情况。
3.3项目小组:按计划执行改善活动的具体工作,定期向管理者代表汇报执行情况。
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作业流程(见附件一)5.2项目小组成员由管理者代表指派,其组长一般要求该项目的主要担当人。
项目小组主要负责改进工作或试点的执行,定期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各种各样状况。
5.3改进建议的提出、评审和确定5.3.1改进建议的收集ISO推委会视情况向公司全体职员征集各方面的改进建议,作为提炼改进主题的来源之一。
征集的方式可以是征文、意见箱、讨论会等。
5.3.2改进项目的评审和确认5.3.2.1 ISO推委会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制订出“持续改进立项书”提交“管理者代表”。
5.3.2.2管理者代表对立项书进行评审,评审的方式可以是管理者代表内部讨论或召开会议,项目评审后,要求在立项书初评栏中作评价。
5.3.2.3立项:经评审后,由管理者代表签发立项书,并提出对改进项目的总体要求。
5.4改进项目策划ISO推委会收到立项书后,召集有关人员组织研讨会,会前要发放有关资料,经研讨,要求明确项目小组的成员名单及具体职责,项目推行计划、资源配置及实施要求等。
5.5改进项目的实施、检讨及进度跟踪5.5.1项目小组要按计划执行各项工作。
5.5.2项目小组组长要负责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各数据并整理。
5.5.3项目小组每周要向ISO推委会提交执行情况报表。
5.5.4ISO推委会每月要向管理者代表提交改进工作情况报告。
IATF16949-2016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目的:保证本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自我完善,发展和提高;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生产的产品,过程方法,组织结构,所有管理体系活动及客户满意度;3.权责:管理者代表:保证本程序能完整和持续地实施,负责协调高阶管理者与各单位,依据公司管理体系方针(Policy),展开改善方案(Program),每个方案都必须有可数量化的指标(Goal/Target);而单位主管需提供持续改善方案的制定,负责收集本单位合理化建议,编制本单位持续改善项目改善计划及改善计划的实施,并展开为行动计划(ActionPlan),以及计划执行的里程碑(Milestone);质量部:负责各单位持续改善项目的汇总与编目、持续改善计划追踪及效果验证;各职能单位:负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作;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流程图(附件一)5.2发现问题5.2.1各单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发掘生产过程中有待改进的问题;5.2.2各单位主管应经常向本单位员工了解、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2.3以下项目可能影响对体系的改进:5.2.3.1不良品处理记录5.2.3.2生产周期过长5.2.3.3设备安装及机器调整时间5.2.3.4计划外停机时间5.2.3.5人工、材料浪费5.2.3.6过多的搬运和储存5.2.3.7累计结果与试验不符5.2.3.8作业方法不易有效控制品质5.2.3.1停工待料时间长5.2.3.1机器、设备不稳定或经常损坏5.3改进建议:建议人以书面形式将改进内容上交到单位主管或质量部主管;建议内容应包括:问题描述、原因分析、改进对策等;5.4改进研讨会5.4.1质量部主管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每季度一次)或不定期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改进研讨会议;5.4.2改进研讨会议应对提案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并指定主办和协办单位、确定预计完成时间;5.5分析原因5.5.1主办、协办单位在会议讨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多方收集相关资料,参考使用“柏拉图”、“特性要因图”等统计技术,必要时可请求外援;5.6制定措施5.6.1主办及协办单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以书面形式报质量部主管审核、副总经理核准;5.6.2对于客户产品有特殊要求,或本厂组织结构等有重大变动,须对相关的管理体系作变动时,由管理代表会审各责任单位对相关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经本厂最高管理者批准生效;5.7措施实施5.7.1改进措施报副总经理批准后,相关单位负责按改进计划实施;5.7.2措施实施优先顺序如下:5.7.2.1改进难度先易后难5.7.2.2改进周期先短期后长期5.7.3有关人员应详细记录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出现异常及时上报;5.8效果验证5.8.1改进措施试运行期间,主办单位应跟踪其改进效果;5.8.2对策无效时,应重新调查原因并制定对策;5.9改进报告5.9.1措施实施取得效果后,主办单位负责将改进过程做成《持续改进报告》并在改进研讨总结会议中作专题报告;5.9.2《持续改进报告》内容应包括:5.9.2.1改进的问题点及改进目标5.9.2.2原因分析5.9.2.3改进计划5.9.2.4计划试行的过程状况5.9.2.5效果确认5.9.2.6标准修改与补充5.10资料整理5.10.1有效对策如牵涉相关标准更改时,依据《文件管理程序》进行;5.10.2改进研讨会议及改进过程的有关资料应呈总经理/副总经理批阅;5.10.3有关资料由品保部负责按《记录管理程序》保存;6.相关文件:6.1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2内部审核程序。
ISO9001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ISO9001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控制程序1.0目的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通过收集、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有关数据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制定持续改进项目和措施,不断满足顾客要求。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所有过程活动。
如: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服务质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
3.0术语及定义3.1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指在已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以减少质量变差,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活动。
3.2 数据分析: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
4.0职责4.1 总经理在公司范围内营造持续改进的氛围,对重大改进项目进行决策并提供资源。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主持公司的各项改进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价工作。
4.3 技术部负责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确定各阶段统计技术的选用。
4.4行政经营部负责本厂的经营业绩的分析。
4.4质量部是公司持续改进活动的责任归口管理部门,编制持续改进工作计划,对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
4.4 其它部门、基层班组负责相关改进项目的建议、实施。
5.0工作程序5.1 工作流程5.2 持续改进建议的提出5.2.1 各部门根据工作情况提出需改进的项目,可按照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A、过多的搬运和储存;B、非质量因素的额外成本;C、设备停机率是否偏高。
D、设备精度及生产能力需要提高时;E、作业周期时间过长;F、人力资源、材料的浪费。
G、工序/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指标未达到预定目标;H、检测手段不能满足工艺技术及检测技术的要求;I、顾客提出新的质量指标;J、顾客提出新的质量体系要求;K、工艺方法不能提升产品质量;L、现有工艺方法影响生产效率;M、顾客提出新的设计要求。
N、控制和降低产品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化;O、库存的不断优化;P、采购成本的不断优化。
持续改进及纠正预防措施程序书QEP-QA-009

5.3纠正措施
5.3.1.项目管理
5.3.1.1IQC验料发现原材料不良时﹐记录于“IQC质量异常通知单”﹐传给供货商﹐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改进应是持续的活动﹐以确保产品﹑过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2.持续改进的策划﹕公司品质/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由品保部实施。
5.2.1.策划的依据﹕公司质量/环境方针﹑目标﹑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结果﹐纠正和预防
措施以及其它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结果﹐是策划持续改进的基本依据。
可采取的措施有﹕
5.1.1.测量和分析现状﹐找出薄弱环节和制约产品特性﹑过程效益发挥的关键。
5.1.பைடு நூலகம்.确立改进目标﹐即改进的预期效果。
5.1.3.研究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5.1.4.评价和选择方案。
5.1.5.实施所选定的方案。
5.1.6.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
5.1.7.使成功的措施规范化﹐即纳入文件的永入更改。
7.3IQC品质异常通知单(QAF-025)
7.4Corrective Action Report(QAF-125)
版本
A
页数
4
版本
A
页数
3
部门:品保部
持续改进及纠正﹑预防措施程序书
编号﹕QEP-QA-009
5.3.4.纠正措拖的评审及效果追踪﹐应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及效果追踪。
5.3.4.1.由工程及品保确认纠正措施的适宜性(包括对预期效果﹐成本增加及可操作性的评估)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
NO
6.5办公室对重点改善案计划审查、核准后,会同生产部监督其执行。
YES
6.6项目负责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并负责编制《持续改进报告》记录持续改进的项目、过程及实施结果,并报办公室。办公室按《持续改进计划》进行追踪、并记录进展状况,必要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1)在实施持续改进过程中,部门或改进小组应根据公司实际的生产状况和统计技术的应用利用相关的持续改进技术和方法来进行持续改进作业。
a)控制图(计量型、计数型)
b)试验设计(DOE)c)限制理论
d)设备总效率e)PPM分析
f)价值分析g)基准确定
h)运动/人机工程分析i)防错
持续改进报告
XX-48-06-02
NO
YES
6.7当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办公室负责对该项目进行效果验证,并将验证结果记录于《持续改进效果验证表》中。对验证无效的提案,由负责部门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并重新实施改进。
(2)各部门负责依据本部门的数据分析、统计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等制订本部门的持续改进计划,负责收集并向办公室提供本部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
(3)依据公司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各部门可根据以下方面(但不限于)来确定持续改进(包括改善提案)项目:
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
a)计划外停机时间的减少;
6.8对验证有效果的改善提案,办公室将结果记录于《持续改进效果验证表》中。并收集其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持续改进效果验证表
XX-48-06-03
6.9对验证有效果的改善提案,由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其改善效果进行评估,并按公司规定进行奖励。
6.10效果显著的改进项目所采取的措施可推广实施。
SOP标准作业——让企业持续改善工作

SOP标准作业——让企业持续改善工作2008年10月10日 18:0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发表评论SOP标准化作业几乎人人都听过,但真正了解SOP意涵,并懂得如何从无到有建立SOP的人少之又少,透过本期对SOP全面、完整的报导,将可让你重新认识SOP更深层的意涵。
提到“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你会联想到什么?是企业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组织(ISO)认证的必备文件?还是纯粹就是把工作内容巨细靡遗地拆解,然后制订出一套明确界定或标准化的步骤及程序?“标准化”这个字词,常给人官僚、照章行事的刻板印象,甚至带点“不人性化”的意味,彷佛是管理者拿着秒表,紧盯着工作者按表操课地完成任务。
这样的想法,只是看到了标准化的表象,只把标准作业程序当成是一份控管文件、一项训练工具,是写完后就束之高阁的官样文章,是把员工变成机器人的规训手册。
丰田生产制度(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专家杰弗瑞•莱克(Jeffrey Liker)和戴维•梅尔(David Meier)在《实践丰田模式》(麦格罗‧希尔出版)一书写道:“建立标准化流程和程序,是创造稳定一致绩效的最重要关键。
”换言之,当工作是可重复的时候,标准作业程序就好比是已然经过验证的“最佳实务”(best practice),可以确保获致稳定、不出错的成果。
不过,标准化的最重意涵并不仅止于此。
莱克和梅尔指出:“标准化作业和其它作业标准是持续改善的基线……任何作业在尚未制订标准之前,是不可能达到真正改善的。
”透过将作业程序标准化的过程,让工作流程达到稳定,才能够知道究竟是改善了什么,又有哪些地方需要被改善。
平凡无聊,却有惊人功效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曾说:“效率,就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能,就是‘做正确的事’。
”SOP就是将工作know-how归纳整合成书面化的制式规范,让即使不熟悉作业方法的人,也能快速进入状况,“以正确的方式,做出正确的事”,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内,执行复杂的事务。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实现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持续改进,而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产品满足或超越顾客的要求,改善环境,确保员工健康。
2.范围适用于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3.职责3.1 公司企管办负责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协调有关科室和分公司制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3.2 公司质量科负责检查指导不合格生产过程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协助分公司制定重大质量事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 公司技术科负责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并负责作业指导书的改进工作。
3.4 公司工程部负责制定生产系统中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环境保护运行控制中的改进工作,确保环境保护绩效的不断提高。
3.5 公司安技科负责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中的改进。
3.6 公司机械科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3.7 公司、分公司各科室及项目经理部负责各自工作范围内相应的改进和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及监控。
4. 工作程序4.1 过程表述4.2 持续改进策划包括重大改进项目和日常改进活动。
4.2.1 公司要达到改进的目的,就要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通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追求对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2.2 公司各科室、分公司在实现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及目标的过程中应保持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积极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以不断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4.2.3 公司企管办对涉及管理体系的改进项目,在收集、汇总各方面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制定《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相关责任部门按计划要求实施改进,重大改进提交管理评审会议。
4.2.4 公司各部门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有改进要求的,应编制《改进计划》,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改进。
16949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程序

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程序1.0 目的2.0 范围3.0 定义4.0 职责5.0 程序6.0 流程图7.0 附录1.0目的此文件的制定目的是指导各部门,如何按公司战略规划来制定不同范畴的目标,并收集分析相关数据,进而制定改进计划,以确保本公司业务计划﹑环境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有效。
2.0适用范围此程序应用于本公司所有以数据分析为本的活动。
3.0定义持续改进:在对顾客非常重要的过程显示出稳定性和达到可接受的制造能力后,供方在质量、价格、服务、供货信誉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行为。
4.0管理职责4.1外部客户满意度的信息由销售部负责采集。
4.2内部员工满意度的信息由公司办负责采集。
4.3公司办监督责任部门提出改善方案,并督导执行责任部门执行改善方案。
5.0程序5.1数据分析5.1.1目标制定5.1.1.1总经理按总公司的经营策略,制定在「财务」﹑「顾客导向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及「环境要求」四个方面,各部门的绩效要求填写在《XX年度目标指标达成情况》,并在每年度首次管理会议中向各部门负责人公布。
5.1.1.2以上内容在每年都会按达成情况及市场要求,再次检讨及修订5.1.2收集数据各部门须从外部及内部的资讯来源,收集足够的数据作分析之用;每月10日前完成上月的数据收集。
5.1.2.1外部数据收集:顾客或供货商的反馈及投诉﹑政府新制定或修改的政策法规通知﹑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发布途径 (例:展览会﹑互联网)。
5.1.2.2内部数据收集:包括以下来源5.1.2.3日常工作的记录报表:各类原始数据的输入报表,例如生产日报表﹑不合格处理报告﹑本厂人数统计。
5.1.2.4紧急信息:突发事故﹑工伤报告5.1.2.5财务报表:财务部每月会把生产金额及不良成本金额等与出货有关的财务数据,按各部门KPI特性,分别发给相关部门,各部门可从中收集须要的数据。
5.1.2.6其他信息:例如员工对公司运作的建议备注:数据记录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书面数据﹑讨论交流﹑及邮件通讯等方式5.1.3分析数据5.1.3.1选择数据分析方法:收集数据的部门须要把原始的数据,整理成统计报表作分析之用。
14纠正措施与持续改进管制程序

3.1纠正措施:为防止现有的不合格、不符合事件/事故,对其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防止再发生的措施。
3.2重复发生的不合格:对于那些已采取纠正措施,但没有找到并消除其根本原因,又重新出现的不合格,即为重复发生的不合格。
4.职责
4.1各责任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不合格、不符合、事件、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及其风险评估。
《纠正措施表》
品保部责任单位采购供应商
6
对策核准
6.1纠正措施由责任单位经办人拟定,部门主管审核,送回品保部,品可主管对责任单位提出的纠正措施进行复核。
6.2对策分析时效:
6.2.1公司内部:责任单位收到《纠正措施表》,在规定工作日内将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填报于《纠正措施表》,送回品保部,并彻底执行改善对策;
3.1.3进料检验连续三批退货时,由IQC开出《纠正措施表》,由采购转供应商分析和处理;
3.1.4制程检验过程中,单项不良率超过20%或严重致命缺陷,由品管开出《纠正措施单》责任单位分析和处理;
3.1.5成品检验不良,经批示需进行纠正措施的.PQC开出《纠正措施表》追踪责任部门分析和处理。
3.1.6对客户投诉,由品保依销售发出客诉事实,开出《纠正措施单》给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1.5可采取根本原因分析、8D、鱼骨图、树图等方法协助。
《纠正措施表》
责任单位
5
对策拟定
5.1相关责任单位评审分析不符合,需对类似产品进行评估,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另还需确认客户端、在途、仓库以及线上的物料及关联产品进行清查处理;
5.2拟定纠正措施时,注意兼顾考虑纠正措施在其它方面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8.1.2同时连续追踪3批(3个月未生产可结案)品质状况,确认改善效果,将确认结果填报于《纠正措施表》中,若无效则让责任单位重新原因分析,拟定改善对策。
PDCA持续改进管理课程大纲

2、部门有哪些问题
3、个人有哪些问题
4、改善的概念
五、PDCA的实施步骤
1、P-界定问题
(1)什么是问题
(2)问题分类
(3)问题量化
2、P-原因分析
3、P-确认要因
(1)观察
(2)测量
(3)查记录
4、P-制定对策
(1)5W1H
(2)方案选择
5、D-实施计划
6、C-检查结果
7、A-总结经验
(2)绩效决策
(3)人事组织
6、A-绩效考核运用
7、案例分析:美的集团运用PDCA解决绩效问题
九、各部门运用PDCA做好日常工作改善
1、P-工作检查清单
2、P-工作日志
3、P-日事计划
4、D-日事日做
5、C-日事日清
6、A-日事日高
非常感谢您关注刘小明老师的课程!
3、为何日本二战后经济位于世界前列
4、PDCA各行各业之运用
三、什么是PDCA
1、PDCA之涵义
(1)P(Plan)--计划
(2)D(Do)--执行
(3)C(Check)--检查
(4)A(Action)—反馈处理
2、PDCA之适用领域
3、PDCA简介
4、PDCA图示(戴明管理环)
四、运用PDCA解决问题
PDCA持续改进管理
课程背景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PDCA是企业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也是一个改善循环,在每个循环之后把进行标准化,并启动另一个PDCA循环的程序作为持续不断改善的工具。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0目的:对于不合格问题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通过收集适当的资料并分析,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识别作出的改进,以满足要求。
2.0范围:2.1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体系涵盖范围。
2.2适用于公司对相关信息分析以持续改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3.0职责:3.1人力资源部:负责资料分析所需的统计技术及相关培训。
3.2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应用。
3.3物料部:负责供应商物料质量异常的跟进。
3.4营销部:负责客户投诉的联络,确保客户投诉信息及时在公司内部传递。
3.5品管部:负责物料、制程,成品的不合格产品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负责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的监督验证。
3.6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及时回复、证据提供和落实执行。
3.7总经理:负责重大纠正措施的批准、监督和验证。
4.1定义:4.2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4.3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现象。
4.4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通常与纠正连用。
纠正措施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
5.0程序:5.1当在下列情况中出现有关问题时,相关立项责任部门应向相应采取措施之责任部门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
5.1.1内部质量环境体系审核后,如有任何纠正需要,由内审员发出《不符合项报告》,责任部门作出纠正措施,具体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5.1.2营销部接到顾客书面或口头上的质量抱怨后,将客户反馈的问题点描述在《客户抱怨调查处理单》,转品管部,由品管部在公司内部组建投诉小组,(小组成员通常包括营销部、技术部、品管部、制造部)共同分析原因,采取临时对策和长期对策,并验证效果,防止问题再发生。
完成后的改善报告由营销部传客户确认。
5.1.3进料检验时,发现供应商物料未达到本公司的要求,由品管部起草和发出《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物料部发给供应商要求改善。
持续改进工作“七步法”

图2 PDCA小循环
第一步: 现状把握的方法。
现状把握------找出问题所在点
(1)根据问题意识, 从“实际值”与“期待值”的差异中敏 锐洞察问题点。(图3)
计划完成率
★ 20%的差异
期待值: 100%
90% 85%
实际值: 80%
80% 时间
图3 从“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异中把握现 状
(2)依据公司的方针目标, 以及本部门职责、本岗位的要 求, 对比现状找出问题点。(见图4)
4 对定位孔彻底清扫,确保 孔中无灰尘
◎
【冲压车间前端盖铆接不合格的改进案例】
一、现状把握
(1)近期冲压车间前端盖板铆接不合格件数上升。(见图16) (2)因前盖板铆接不合格, 组装线多次停线, 而且前盖板采购 单价高, 发生不合格后无法修复, 报废金额大。(见图17)
不合格
41 15
8
停线(分)
16
55 28
5月 6月 7月 图16
5月 6月 7月 图17
停机时间126分钟,具体停 机原因:
60 40 15 11
故障 物料 准备 其他
图13 柏拉图工具
(5)针对问题的类型不同, 展开对应分析。(见图14)
突发异常
慢性不良
(上限) (下限)
周期异常 图14 突发异常、周期异常和慢性不良
第四步: 研讨对策的办法
研讨对策------研究问题解决措施的办法
16 8
28 15
5月 6月
改进前 55
41
改进后
3 0
7月
8月
图23 效果确认
2 0
9月
2 0
10月
七、效果巩固
持续改善作业流程

品有限公司
持续改善作业流程QC-QS-18
持续改善:
通过PDCA运作模式,不断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使品质系统得到优化。
作业流程职责权限及作业方式使用表单
1.公司(管理者代表主导,各职能单位共同参与)应根据品质目标、外部要求及
内审发现等信息进行调查/检讨/分
析,以确定待改善项目。
2.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商讨改善方案,并由责任单位按商定方
案实施。
4.依据标准化文件向相关人员宣导新的作业方式,必要时组织教育训练。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3.改善对策实施到预定时间后,管理
者代表应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效
果确认。
a.若无效或效果不佳,应重新检讨/
分析,并商定新的对策;
b.若有效,则将改善措施标准化,并
形成文件
5.至此,改善项目的成果被正式应用
于工作当中。
提案改善报告
版本号:A/0 页/次:1/1。
ISOIATF16949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确定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料、数据、方法等,验证和维护持续改进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适用范围Scope适用于本公司涉及产品形成或/与产生的整个综合管理体系活动过程,及与其相关联的职能部门、人员等3、职责Responsibility3.1职能部门:公司内部各单位和/或外部客户相关方异常问题或现象的提出(包括潜在问题或现象),制订、实施持续改善活动3.2品质管理部:负责各职能部门提出的内外部异常问题或现象的收集、整理、评估,追踪验证相关持续改善活动4、定义Definition4.1持续改进:是当制造过程有能力且稳定或当产品特性可预测且满足顾客要求时实施的改善性过程4.2 防错:为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制造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5、程序内容Procedure Process5.1总则5.1.1 公司应为所有客户的利益,持续不断地改善品质、服务(包括时效、交期)及价格。
本项要求不能取代创新改进的要求5.1.2持续不断改善的理念可全面地推广到整个供应商组织内,持续不断改善应展开到产品特性上,特別是管制特性应最优先考虑5.1.3成本因素或价格将是持续不断改善系统一个主要项目5.1.4对于能够用計量数据来评估的产品特性和制程参数,持续不断改善意指将计量值相关的特性和制程参数管理到最佳的目标值,并减少对目标值的变异,对于只能用计数值数据来评估的特性来说,在所有要求都满足前,持续改善应该一直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的改善被定义成矫正措施,而不是持续改善,对于那些稳定性、可接受的能力和效能已得到证实的流程,应发展优先行动计划对其进行持续改善5.1.5对于制程能力不足的情况,要求采取矫正措施5.2定期品质检讨作业5.2.1 品质管理部每周或每月需召开一次品质改善检讨会,以总结上周/月品质5.2.1.1该会议以产品品质为中心议题,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品质管理部负责人主持,相关部门组长级以上人员可视具体情况列席5.2.1.2讨论内容如下a.品质目标达成情形b.主要品质问题点,不良分布c.制定新的改善计划5.3 品质环境改善计划制定5.3.1品质环境改善计划必须采取团队作业方式,由各部门负责人商讨共同制订5.3.2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时机5.3.2.1首批制程能力低于100%5.3.2.2未依照累积的结果来验证测试的要求5.3.2.3接近界线的量测系统能力5.3.2.4客户不满意,如: 抱怨,退货5.3.2.5人工/材料的浪費5.3.2.6不良品成本5.3.2.7过多的搬运和储存5.3.2.8将客户作业程序管理到最好的新目标值5.3.3品质管理部将各部门商讨的计划记录于[持续改进建议/验证表]中,最终经管理代表核准后执行,品质管理部负责追踪改进进度5.4持续改善技术5.4.1管制图(计量值、计数值、累积总和图表)5.4.2限制理论5.4.3设备综合效益5.4.4价值分析5.4.5竞争标杆5.4.6动作分析/人体工学5.4.7防错法5.5品质环境改善计划內容5.5.1有既定品质环境指标和目标5.5.2主要品质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含1次因,2次因,3次因等多次因分析)5.5.3 改善措施(含短期对策与长期对策),权责人员,完成时间5.5.4 品质环境改善活动相关文件与资料,如教育训练计划等5.6 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5.6.1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须采取团队作业方式,团队内应保持良好沟通 5.6.2品质环境改善计划执行的关键在于落实、彻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使用表单
5.1目标、指针、追踪表(附件一)
5.2内部质量稽核改正行动要求表(附件二)
(附件一)
目标、指标、方案执行追踪表
序号
目 标
指 标
方案内容
实 现 步 骤
责任人
计划完成时间
文件类別
持续改善作业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頁次
作业程序书
1/2
修订记录
项次
修订日期
版本
版次
修订页次
修订內容
修订人
核准
1
A0
备注
修订日期
年月日
XXXXXXXX
有限公司
核准
审核
制訂
制订日期
年月日
制订单位
管理部
文件类別
持续改善作业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頁次
作业程序书
2/2
一、目的
为符合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对持续改善之要求,并提升本公司经营体制,以满足客户的期望与需求。
四、作业程序
4.1持续改善之内容
4.1.1内稽时发现之质量或环境体系之缺失;
4.1.2客户抱怨及建议事项之回馈;
4.1.3标准或法令法规之改变而导致的质量或环境体系之改善;
4.1.4资源之改善;
4.1.5管理审查决议之改善事项;
4.1.6质量或环境过程绩效的改善;
4.1.7产品符合状况的改善;
4.1.8客户满意度之改善;
异理对策﹕
担当者签章并填具预定处理完成日期
年月日时
执行结果﹕
填单﹕
填单﹕
□提报管理审查会议(年月日)
管理代表签章﹕
稽记
核
人
员
再
确
认录
稽核组长﹕稽核人员﹕
管理代表﹕
文件编号: 版本:A 保存期限: 三年
二、适用范围
凡藉由质量政策、质量目标、稽核结果、数据分析、矫正及预防措施和管理审查等途径,寻求持续改善的课题均属之。
三、权责
3.1改善提案之提出:本公司各级人员均有责任。
3.2改善提案之审核、核准:质量或环境管理代表。
3.3改善提案执行追踪及效果确认
3.3.1质量管理案:品质部。
3.3.2环境管理案:环境管理推动小组。
4.1.9各阶段质量或环境验证时,发现的重大质量或环境问题之改善;
4.1.10各阶段统计分析时,对质量或环境趋势采取的改善。
4.2定期持续改善作业
4.2.1每次管理审查时,均需提出持续改善之项目,未达标之项目参照<<目标、指针、追踪表>>提出改善需求与处理;如有重大异常则以<<内部质量和环境稽核改正行动要求表>>提出改善需求与处理.
实际完成时间
验证人
备 注
区分: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文件编号: 版本:A 保存期限: 一年
核准: 审核: 制表:
(附件二)
内部质量和环境管理稽核改正行动要求表
单据编号:填单日期:年月日
稽核日期:
年月日
稽核人员:
稽核地点:
被稽核单位:
主要会同人员:
稽核异常说明
违反ISO条文/程序
管理代表﹕稽核组长﹕被稽核单位主管﹕
4.2.2持续改善提案表经管理代表核准后,质量管理案交品质部、环境管理案交环境管理推动小组,对改善提案之效果进行追踪确认;
4.2.3必要时,品质部要协助其它部门利用适当之统计技术,进行分析及效果确认,并作统计记录,以确保改善是在有系统管制下进行。
4.3不定期持续改善作业
4.3.1品质部在各阶段质量或环境验证、统计分析时,认为有必要进行改善提案时,均可提出持续改善提案表,经管理代表核准后,交责任部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