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一小六年级语文下册11.2每个人都是天才教案4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人都是天才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作者善用过度,使行文流畅的写法。
3、了解文章内容,从中受到启迪,树立自信,不断努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启迪,树立自信。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用过渡,使行文流畅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用过度,使行文流畅的写法。
3、了解文章内容,从中受到启迪,树立自信,不断努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启迪,树立自信.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用过度,使行文流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名言导入
1、学生说一些关于“成功"的名言。
2、板书课题,齐读。
本文的作者是台湾的作家刘墉。
你读过他写的一些励志的小故事吗?“每个人都是天才”,你也这么认为吗?你心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共享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2、说一说这篇文章那个主要写了什么?理清文章层次。
3、出示本课重点词语,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词语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1、出示学题:细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人都是天才?说说他们成为天才的条件。
谈谈你对“每个人都是天才”的理解.抓住文中重点语句理解感悟,体会深刻含义.
2、围绕学题,自主读书。
3、小组交流感受,全班汇报:
可以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关注学生对自信的关注,对自己及他人优点的认可及挖掘。
了解他们成功的关键是自我的不断努力,引导学生举例,还可以用一些名言来鼓励大家。
4、注意过渡段的教学。
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整体回顾,领悟写法
1、齐读重点段落,明确要不断努力,建立自信,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2、学习作者善用过渡,使行文流畅的写法。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请到生活中发现“天才”,将他们成功的事例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每个人都是天才
没有好的家世,只要有好的学校
没有好的学校,只要有好的老师
没有好的老师,只要有上进的志气
9.布衣元帅
3
3
I.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领悟课文中心。
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
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
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
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
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 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6)再审题。
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
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
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
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
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3、4两题。
江山如此多娇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出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4、能把自己经历或看到的有关规则事情如实而有条理地写下来,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教学重点:
1、积累成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的“成语的运用、积少成多”。
一、成语运用
1、师讲笑话导入课题:同学们,这是亮亮给爸爸的信(投影出示)。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你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
我现在正在奋不顾身的学习。
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
祝爸爸
万古长存!
你独一无二的儿子小明。
你们是不是也能准确地运用成语呢?我就来考考大家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恢复成语原貌。
(1)投影:读一读划线部分,你能把句中画线的部分改成成语吗?
◆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费尽心机,苦苦思索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
◆唐高宗突然间因愤怒变了脸色,准备严惩权善才.()
◆到了豫州,他看到到处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难民,无辜而受牵连的人极多,内心非常不安.()
◆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
(2)你能运用“冥思苦想"、“勃然大怒”、“哀鸿遍野"、“拾金不昧”说话吗?
3、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里。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走进花园,郁金香开得正盛,()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琳琅满目.
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爸爸是个足球迷,一谈起他喜爱的球队,总是()。
◆新来的同学维克多喜欢().他说自己一个人曾经扑灭过一场大火,独自一人去过很多大城市游玩,一天看完过三本小说……,可是他说的并不真实。
二、积少成多
1、引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成语,并能把握成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受到成语的精炼和含义深刻。
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对句,这更会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精炼和含义深刻。
2、出示对句,让学生朗读。
☆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道德行为凭自律文明规范贵坚持
☆须养成处处好风正气方配做泱泱大国公民
☆修身治国生死无惧敬业奉公宠辱不惊
☆车走直马走斜必依规矩绿灯行红灯止才成方圆
☆崇尚文明充实精神生活,升华公德熏陶思想感情
3、让学生合作交流,理解对句的意思。
通过诵读你读懂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
4、引导学生背诵。
三、作业:
请学生再搜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对句,谚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与“阅读平台”
一、拓展交流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本单元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公正执法,严守规则的故事,我们也从中结识了一个个主持公平正义的人物,学了本单元课文以后,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读读宁宁同学的读书日记,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出示)三月十二日星期一天气:多云转晴
学完了这个单元的课文,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放学路上,我看着路边的车辆,眼前总浮现出课文《美丽的规则》中的所描写的场面,我现在还能背诵那句话:“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马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这的确是一种“最美丽的景观”,我不禁为那些遵守规则的人而感动.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世界不就会变得更美好吗?
2、分组合作交流。
3、展示交流范例。
二、阅读平台
1、学生自读《女儿要投诉》。
2、指名学生朗读,并评价。
3、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4、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女儿要投诉》讲的是“我”和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到一家商城的顾客投诉室投诉的事情,表现了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赞扬了她的维权行为喝乐于体谅别人的精神.
5、讨论和交流:你对这位小学生投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讨论案例
一天放学后,初中生小明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他们强行将小明身上的钱抢走,并威胁小明以后每周一放学后都要交出20元钱,并不许告诉任何人,小明又气又怕,不知该怎么办……
1、你认为小明可能会想出哪些对策?
2、请你帮小明决定,应该选什么对策,不应该选什么对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二、导入话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那么,在你的身边(学校或社会),是否有过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发生?你是否见过侵害公民权益的事情?你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吗?当你面对这些事情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以“维权守法小卫士”为主题开一次交流会吧!板书课题。
三、活动建议
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1、选择一两件你见过或经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回忆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2、向同学讲述时,要运用法律知识,说明人物的所作所为维护或损害了谁的什么权益;维护或违反了哪方面的法律法规。
3、听的同学可就所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4、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做一个“维权守法小卫士”?
四、活动准备
选择一两件自己见过或经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并回忆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可列出简单的提纲)
五、进行交流
(1)讲述时,要运用法律知识,说明人物的所作所为维护或损害了谁的什么权益;维护或违反哪些方面的法律法规。
(2)听了别人所讲的事情后,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六、进行活动评价.
(1)评价的要求。
①讲述的内容是否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否交代清楚;讲述的感受是否真实可信.
②交流时是否提出有法律的依据的见解,并是否用简单的事例加以说明.
(2)进行评价.
七、拓展交流,深化交流主题.
怎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个“维权守法小卫士”?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引入主题,明确习作要求
1、上节的口语交际“维权守法小卫士”,你一定很受启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身边(学校或社会),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公民权益的事情以及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吧!
2、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⑴所写的一件事必须与规则有关,要表明与什么规则有关,这个规则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⑵写清楚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相关的人都做了什么。
⑶习作要写得真实而有条理,要如实的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⑷在习作之前要列一个简要的提纲。
习作之后要认真自我修改,还可以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二、启发习作内容,感悟习作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想写身边的哪件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三、让学生写一段精彩的片断。
交流片断,并评议.
四、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写好后,学生自读自改。
)
五、交流、评改。
1、集体评议一篇作文。
评议要点:
①题目是否新颖。
②叙述的事件是否真实,表达的是否完整(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是否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或是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④语句方面是否表达准确、具体。
2、小组互评。
3、展示最佳作品。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诗歌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
简单分析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
1.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第二课时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三课时
1。
字正腔圆读古诗。
(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yá ),
冷(lěn lěng )露(lù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
不知 / 秋思(shīsī)/ 落谁家.
2。
“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鸦( ) 庭()栖()
鸭( )廷( ) 晒( )
4.诗意再现。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
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
花柳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略
三、1.略
2。
介子推
第二课时
1。
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第三课时
1.画去:第一个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第一个
2。
中秋赏月吃月饼
3.乌鸦庭院栖息
鸭子宫廷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①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
②冷白无声作者王建
6.①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②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