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王朝开启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

自秦汉至唐宋,都城在长安,洛阳与开封一线,继承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

金朝徙都燕京,在金人看来“燕京乃天地之中”,定都于此才是“以应天地之中”。

这开启了元、明、清定都北京之先河。

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的理念不断扩展,强化与深化,即从“择中建都”到“择中建宫”再到“择中建殿”;都城城门、宫城宫门从“单门道”发展到“一门三道”“一门五道”。

“择中建宫”是继“择中建都”发展而来的。

早期偃师商城的宫城在都城南部东西居中位置,洹北商城的宫城基本在都城中部。

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安邑之宫城基本在都城中央,郑韩故城西城的宫城位于西城的东西居中。

魏晋与北朝洛阳城及唐长安城之宫城一般均在都城北部东西居中位置,北宋东京城的宫城则居外郭城的中央,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宫城一般在都城东西居中位置。

宫城作为国家政治中枢,居于坐北朝南的都城东西居中位置,这无疑是其核心地位的体现。

在宫城之内“择中建殿”,实际上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与封邦建国时代都城布局的重大政治区别:国家从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二元政治”,发展成以地缘政治为主,血缘政治为辅的“一元政治”。

“中”的意识体现了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至高无上。

国家认同的强化,可以从都城城门,宫门由“单门道”发展为“一门三道”与“一门五道”得到充分体现。

就已发现的古代都城城门与宫城宫门遗址来看,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都城一般为“单门道”。

都城外郭城的四面城墙各辟3座城门,都城一般由12座城门组成,均为“一门三道”的“定制”,应该始于汉长安城。

宫城正门“一门三道”形成“定制”,始于魏晋及北魏洛阳城的宫门“阊阖门”。

此规制一直延续至明清北京城。

进入中古时期,部分朝代的都城与宫城之正门出现“一门五道”的形制。

“中”与“中和”基因主要体现在都城选址与都城布局形制两个方面。

历代王朝营建都城选址之所以必须“择中建都”,就是“中和"理念的要求。

都城营建于“天下(即国家)之中”,是相对于东西南北“四方”而言的。

“择中建都”之“中”体现国家相对于“东西南北”的至高至尊,同时“中”相对于“四方”又反映了国家对“四方”的“公平”“公允”“公正”,从而达到国家之“和”。

这种“和”是国家“一统”的基础、国家认同的根本,也是“四方”凝聚于中央的体现。

古代都城及宫城布局形制所蕴含的“中”“中和”理念,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为中华大地各个民族所认同。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北魏洛阳城,金中都、元大都、清北京城也承袭了几千年形成的“中和”理念,深化了国家认同理念。

从国家“宫城”到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大小虽然不一,但是理念相同,反映出“家国相通”“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理念,折射出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核心理念。

可以说,“中”“中和”理念缔造了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

(摘编自刘庆柱《“中和”基因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朝徙都燕京,未将都城设在长安、洛阳与开封一线,这违背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

B.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宫城一般位于坐北朝南的都城东西居中位置,这体现了其核心地位。

C.“择中建殿”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二元政治”的重要体现。

D.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和国家“宫城”的布局大小不一,缔造了中华5000 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论述,最后回扣深化论题。

B.文章注重运用例证法,论述了在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的理念扩展、强化与深化的历程。

C.文章基于都城城门,宫城宫门从“单门道”发展到“一门三道”“一门五道”的事实,得出国家认同不断强化的认识。

D.文章既从都城选址角度,又从都城布局形制角度,提炼出了“中”与“中和”基因理念,显示了作者的严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符合“中和”理念的要求,也是“四方”凝聚于中央的体现。

B.“择中建都”之“中”体现国家的至高至尊,又反映了对“四方”的“公平”“公允”“公正”。

C.内外有别,故而都城城门“一门三道”的“定制”晚于宫城正门“一门三道”的“定制”。

D.“中”“中和”思想是形成“国家认同”理念的基础,也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具有的理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

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

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

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

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

发源于青海唐古拉
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

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

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

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
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
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
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
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
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
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
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
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
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9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

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

”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

”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

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

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

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

”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

”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

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

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

”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头也不回了。

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甲)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

”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

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

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祥林嫂的命运又将“雪上
加霜”,遭遇新的不幸。

B.甲段文字,采用“画眼睛”的手法,说明祥林嫂相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了
精神上的安慰。

C.乙段文字,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说明祥林嫂的希望破灭,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
击。

D.柳妈劝祥林嫂的“捐门槛”,主观上不怀好意,客观上是对更弱者不顾情面地戏耍,
加速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

8、请根据选文概括柳妈的性格特点。

(6分)
9、文末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
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
..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
..,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
绯鱼袋
...。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
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
....,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
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B.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
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C.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
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D.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
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永泰(765年正月—766年十一月)和大历都是唐代宗的年号。

B.绯鱼袋是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宋因之。

官服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银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金鱼袋。

C.明年意思是今年的下一年,第二年。

D.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秦朝时侯是
没有太守和刺史这些职位的,那时候叫郡守,监御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
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
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
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
最后死在耒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5分)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6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14、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断肠”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请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9小题,9分)
15、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7)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9)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6—18题。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画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

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官窑①(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
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朝廷在彭城设置了官窑。

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民间市场。

②《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③。

民间有④“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清末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引人入胜一气呵成拍案叫绝覆盖
B.扣人心弦一气呵成拍案而起涵盖
C.引人入胜一蹴而就拍案而起覆盖
D.扣人心弦一蹴而就拍案叫绝涵盖
17、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括号
B.②书名号
C.③句号
D.④引号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减少,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
没落。

B.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减少,传统的艺术风格
渐趋没落。

C.“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
趋没落。

D.“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
落。

19、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使句子连贯(5分)
一棵树,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着一段英雄人生,狂风袭来的时候,你不肯倒下;,;洪水肆虐的瞬间,你不肯俯首。

站着,给大地一片绿荫;,;站着,给城市一缕温馨。

不计荣辱,不计得失,一生的站立,只为报答泥土的养育之恩,只为证明生如磐石的精神。

20、按照要求,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6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以《红楼梦》为主语:
答: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的生命质量更高?有人说,在革命的年代,是董存瑞,是邱少云;在今天,是南仁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