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两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一)
一、探究材料的选择。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比较少,简易显微镜的制作也比较简单,关键是制作显微镜所采用的材料选择。
期中两个放大镜的要求是:直径一样大小,倍数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买。
实验中关键性材料是镜筒纸。
试教中我仿照参考书选用了铅画纸作镜筒材料,结果发现观察时光线过于微弱,细节虽放大了,但是模糊不清。
像教参提示那样用手电筒和小镜子反射光线以增加亮度?理论上是行的通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效果不见得好。
平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材料越多,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分散;材料越多,合作的人也越多,默契性往往越差,因而导致实验效果差。
考虑到这些,我把铅画纸改成透明塑料片,比较好地解决了光线问题。
改用塑料片还解决了同一材料不同班级多次重复使用的问题。
双面胶一撕。
塑料片仍可使用,简单,方便。
二、教材的适当使用。
自从小学开设科学课以来,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公开课上学生不打开课本。
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打开教材看书是一种老土冒的事。
其实,新课程实施以来,专家们对教材改之又改。
现行的教材不仅具备了清晰的知识点,还增加了大量实验、统计等用的记录表,皆备了知识性和实用性,因
此适当应用教材不仅能简化教学准备,节约教学时间,而且有利于聚焦主题。
如本课关于显微镜的发展史,教材上有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和显微镜发展的文字、图片。
在学生经历了简易显微镜的设计、制作和使用后,静下心来阅读这些资料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
从阅读教材资料开始自行梳理显微镜的发展史,领悟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效果远比花哨的课件来得实在。
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二)
在教学《怎样放得更大》这一课时,我采取激趣导入、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了解了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历史,感受了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和阅读列文虎克自
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学生自制显微镜,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也在提高。
同时用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
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事物。
具体教学时我首先出示课前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然后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1、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象;3、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
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
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显微镜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演示操作、合作交流,知道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并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物体,领略了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的奇妙,为学习下一课奠定了基础
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我觉得很有感触,有些学生用两片放大镜去观察的时候,觉得不满足,放大倍数太小,所以他就想到多放几片放大镜叠在一起,我觉得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比较好的,这时我就让学生课后自己调整好多片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自己去探究一下是不是多片会放的
更大呢!还有的学生老是喜欢拿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往远处看,以为可以当做望远镜来看,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我就给他们拓展讲解了一下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