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Grice的关联原则分析okay一词在课堂话语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1期总第429期ENGLISH ON CAMPUS
立足Grice的关联原则分析
okay一词在课堂话语中的运用
文/孙曼婷
【摘要】关联性准则作为Grice合作原则的重要准则之一,提倡说话者立足不同语境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交流。

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要求说话者结合不同教学情境,兼顾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切合情境的言语措辞。

本文以交际惯用语Okay一词为例,分析教师在课堂日常教学用语中是否遵循或违背相关性原则,教师课堂用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潜在含义,深入剖析教师课堂话语的隐含意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相关性;Okay;隐含意义
【作者简介】孙曼婷,上海师范大学。

合作原则作为说话双方进行有效交流的沟通准则,倡导交际双方进行合作性,互动性交流,确保两者达到共同的交际目的。

该原则在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人际交往行为之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联性准则作为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之一,要求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使用适度切题的课堂用语,符合课堂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

笔者尝试以教师课堂惯用语Okay一词为例,立足关联性原则,剖析教师课堂话语的隐含意义。

一、理论框架
Grice于1976年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该理论主张交际双方基于共同的交际目的,为成功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而必须遵循的充分,真实,相关和清楚的原则和规定,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封宗信,1998)认为该原则并未制约和限制话语双方的具体交际行为,只
跨文化能力的验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验收:主动阅读所占的比例和跨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主动阅读的比例,可以从群共享下载次数、微博转发、主动关注的其他英语账号数目等进行验收。

跨文化知识问卷由项目负责人编纂,内容主要集中在最新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待国际时事争议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等方面,得出被试班级与参照班级在主观判断上的不同。

八、实验结果
1.电子文本的应用对EFL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通过对被试班级与参照班级的TEM4模拟测验的平均成绩对比,可以看出,被试班级在语言能力方面并未有特别明显地提升。

词汇和阅读的方面相对较好,得益于多种阅读材料的积累。

而实验设计的电子文本阅读材料,均为更适宜采用电子便携设备阅读的新闻、文学作品和社交媒体材料,这些内容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关注点并不完全一致,即便是认真完成所有电子文本阅读的同学也未必会在TEM4模拟题的测验中取得较为亮眼的成绩提升,更何况被试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主动阅读的完成度较低。

因此,可以得出电子文本的应用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表1 被试班级与参照班级的TEM4模拟题成绩对比
词汇语法阅读被试班级7/156/159/20参照班级6/156/158/20 2.电子文本的应用对EFL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显著的提高。

主动阅读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群共享的文学作品内容下载次数始终呈惨淡的态势,实验进行的一整个学期,分享的阅读材料共计20篇,拥有最高下载次数的是第一周的《Oliver Twist》和第7周的《Pride and Prejudice》,下载量分别是20和18(班级人数为23),其余内容下载量均在5/7之间浮动。

而社交媒体的活跃参与度却呈喜人的态势。

首先,微博转发英语材料相关的内容,如新闻、笑话、视频等,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与此同时,主动关注的英语内容相关的账号也逐渐增加。

根据学生反馈,脱口秀视频选段和英语娱乐视频节选是最受欢迎的内容,@谷大白话、@ Youtude视频精选 等视频发布账号关注者最多。

跨文化知识调查问卷主要提问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Toast, MeToo和Trade war。

吐槽大会、反性骚扰运动和贸易战争均是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同时也是近一年关注的热点内容。

这方面的反馈,被试班级的熟悉度要远远超过参照班级,回答内容的正确度和准确度也相对令人满意。

与此同时,布置的三篇相关阅读材料的问题,被试班级的回答准确率也要远高于参照班级。

由此可见,对于EFL学生而言,电子文本的阅读更适用于新媒介(如社交媒体)和新话题,对于传统的文本阅读(如文学作品等)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纸质文本。

电子文本更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也能更好地传播和讨论新话题。

通过对电子文本的利用,学生能够更好地汲取和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训练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大大提升跨文化能力培养这部分的短板,从而提升整体的阅读能力。

在越来越注重文化知识理解的后殖民语境中,电子文本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李秋畹.后殖民语境下英语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62-63.
[3]Bhabha,Homi.K.The Location of Culture[M].Routledge,1994,31.
[4]周钰,王娟,陈憬,李永锋.信息载体影响文本阅读的实证研究——基于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15:21-26+79-80. [5]董艳丽.浅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59-60.
9
2018年41期总第429期ENGLISH ON CAMPUS
是为其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提出方法论指导。

合作原则作为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大准则: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要求说话者表达信息接收者所需信息,做到充分适当,详实明了。

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信息传达者所述内容真实可靠,有充分的论据证明或理论支撑。

3.关联准则(Relative maxim),说话者所述内容要与主题相关,努力做到话不离题,简明扼要。

4.行为准则(Manner maxim),语言表达方式上要求简单易懂,避免歧义。

关联原则(Relative maxim)作为交流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求说话者在进行话语交流时既要考虑交流双方相互了解程度及相互关系,又要兼顾所述内容的前后联系以及话题相关性,对教师课堂用语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笔者通过对人际交往过程中“合作原则”的理论回顾,立足人际交往中的关联性准则,通过对教师课堂惯用语“Okay”一词的语料搜集,尝试分析其在不同语用情境下的隐含意义。

二、关联原则在教师课堂用语中的运用
1.关联原则的提出。

S p e r b e r&W i l s o n于1986年正式提出的“关联原则”,初始萌芽于G r i c e的会话含义理论,要求“说话者尽最大的努力并在最大限度上与话题相关”(Sperber&Wilson,1986)。

“关联原则”的创立是为了使说话双方能够全面解释具有明确推理性的语言交流,能够更加简洁明确地解释语言的实际应用。

Grice在其合作原则中提出的“关联准则”强调交流双方应该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有兴趣的交谈,只有遵循一定规范的交谈才能实现既定交流目的,明确了话语双方进行有效交流的关联性,规范性和目的性。

笔者将“关联原则”应用于教师课堂用语,重视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课堂惯用语Okay一词为例,分析其在具体课堂语境中的实际应用。

2.关联原则的运用。

笔者尝试从教师课堂用语遵循和违背关联原则两大角度出发,分析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过程对关联原则的具体运用,认为说话者遵循关联原则时强调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话语间的内容联系;违反关联原则包括有意违反和无意违反两个方面,前者是指说话者刻意隐藏信息,漠视交流规范的行为,该行为产生一定的语用意义,要求信息接收者充分理解说话者的隐含意义;后者在交流双方中不产生于语用意义,无意违反关联原则可能产生说话者的欺骗行为。

本文以国家中小学精品英语课堂为例,立足关联准则,分析教师惯用语Okay一词在实际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运用。

遵循关联原则:遵循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确某个话题的前后联系,既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

T: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okay?教师以okay为提问语气词,引导学生熟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内容。

T:Can you read this sentence? T:Okay,well done.教师利用okay一词表达对学生回答内容的肯定,既切合题意,又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答案的肯定和鼓励。

T:Okay, you please/read it/look at this.诸如此类教师口头用语okay一词的实际运用,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的过度和衔接,避免直接切换话题的牵强附会。

有意违反关联原则:教师有意引用与话题无关的事物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字面意义,但是基于师生双方具有共同的交流意图,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用语背后的隐含意义。

S:I’d like to choose A.——T:okay,but I think the next one looks much better.教师并非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委婉表示下一个选项看起来更好。

此类教师话语有意违反相关原则,避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打击学习自信心,又间接地明确了正确答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无意违反关联原则:无意违反原则是基于交流双方对某一与话题无关的内容的提及,说话者并未意识到自己违反了谈话主题,导致信息接收者对某一话题的困惑和曲解。

T:Okay, let’s look at the next question.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并未做出任何评价,而是无意识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致使学生怀疑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教师在无意识地情况下忽略了对学生的评定,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自身的迷惑或者误解。

三、基于关联原则的教学启示
关联原则作为指导人际交流的行为准则之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话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通过对教师惯用语okay一词在实际课堂运用中的具体分析,从人际交往的关联原则中获得如下教学启示:
1.教学语言要清晰切题,既要与教学主题,学习目标相关,又要顾及内容之间前后联系,契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

教育学家罗门(Dr.solomon)认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密切相关,条理清晰,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课堂交际用语应该清晰明了,契合主旨,兼具逻辑性和可理解性,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2.教师课堂用语应变消极话语为积极话语,满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语言运用。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控制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当学生违反了课堂交际的会话原则时,教师要能积极主动地揣摩学生话语背后的隐含意义,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T: Can you read this word? S: I need a recorder.T:I am a recorder, can you follow me? 在诸如此类的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灵活的应对学生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既避免了学生违背交际原则的尴尬,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增强教师话语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培养教师话语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笔者以okay一词为例,分析了okay作为语气词,连接词,疑问词等在不同情境下的语用功能,体现了教师用语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四、结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因势利导,机智灵活地运用教师话语,捕获学生语言背后的暗含意义和实际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充分理解学生,积极回应学生,增加自身课堂用语的趣味性,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 P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A].P Cole,J Morg an.Syntax and Semantics(V ol.3)[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程晓堂.外语课堂话语功能新框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
[3]封宗信.格莱斯原则四十年[J].外语教学,2008(5).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