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柚主要病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柚主要病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蓝良能钟永保邱玉梅梁秀莲
来源:《果农之友》2009年第02期
1蜜柚发生的主要病虫
我县蜜柚发生的主要病虫有螨类、介壳虫、橘实雷瘿蚊、橘小实蝇、潜叶蛾、潜叶甲、柑橘花蕾蛆、炭疽病、褐腐疫霉病、黑星病、黄龙病等,其次有木虱、白蛾蜡蝉、蚜虫等。
病虫种类多、病虫并重、发生危害时间长,成为蜜柚高产优质高效的主要障碍之一。
1.1红蜘蛛
是蜜柚常发性害虫。
我县一年发生15代左右,且世代重叠。
该虫以成、若、幼螨群集在叶片,以危害柚树叶片为主,严重时造成叶片灰白失绿,影响光合作用。
该虫一般在3月中、下旬由柚树老叶转到当年新梢繁殖危害。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9月出现两次高峰。
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由于气温偏高,该虫处于低峰期。
1.2橘实雷瘿蚊
主要危害果实,成虫在柚果表面产卵,幼虫孵化后开始蛀食柚果白皮层。
初期有黄色水渍状晕斑,随虫龄增加,形成孔道,果表面可见蛀孔并出现流胶,逐渐呈褐色腐烂状,幼虫不食果肉,被害柚果外观呈不均匀未熟先黄落果,受害严重果园被害株率高达100%,被害果率一般为30%~50%,严重的在80%以上。
该虫在1年发生4代,各代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羽化。
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较整齐,幼虫自然死亡率高,一般在90%以上。
成虫飞翔力弱,寿命短,一般2~5天。
幼虫历期长。
一般为15~25天,耐湿不耐旱,老熟幼虫离果入土化蛹,蛹期一般7~15天。
荫蔽、潮湿果园发生较重。
1.3柑橘潜叶蛾
是蜜柚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潜入嫩叶、嫩梢的表皮下取食,蛀成不规则的银白色隧道,因此广东果农称之为“鬼画符”,使叶片畸形卷曲,容易落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影响幼树生长和结果。
每年发生12代,田间世代重叠,主要是以蛹越冬。
从3月初至11月底在田间均可发
现幼虫危害嫩叶,此虫在夏秋季发生最盛,对夏梢和秋梢的危害最严重,但高温天气对其繁殖有抑止作用,10月以后发生数量回落。
成虫交尾后卵散产于长3~4毫米以内的嫩叶背面中脉附近,每雌产卵20~81粒,卵期短促,在春季约1.5天,夏秋季多不足1天。
幼虫孵出后即由卵底面潜入叶表皮下取食叶肉。
形成无规则的隧道。
经5~7天,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将叶缘摺起包围身体并吐丝结茧化蛹其中,蛹期6~9天。
1.4柑橘花蕾蛆
是危害蜜柚的重要害虫之一。
每年发生一代。
在蜜柚现蕾时,上一年花蕾蛆的蛹羽化成成虫出土,成虫将卵产于花营内,孵化后的幼虫危害花器。
被害的花蕾花瓣变厚,受害的花蕾形如灯笼,花瓣带绿色或有绿色小点,不能开花受粉,最终枯萎脱落,影响产量较大。
幼虫老熟后入土越冬,成为第2年发生虫害的虫源。
潮湿环境往往有利于成虫出土和幼虫入土。
故阴湿低洼果园、山沟地果园、砂土及沙壤土有利于花蕾蛆的发生,危害较重,阴雨天气有利其发生。
1.5橘小实蝇
橘小实蝇(俗称针蜂)为杂食性昆虫,被称为水果的“头号杀手”。
橘小实蝇主要危害蜜柚的果实。
该虫在我县1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
以成虫产卵在果实上,一般选择开始膨大的果实产卵,一只果实上可产几粒到几十粒,幼虫孵化即可取食果肉。
幼虫在果肉内蛀食,常造成水果腐烂或未熟先黄而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老熟幼虫弹跳落地,在地表土层化蛹,成虫羽化后,在适宜温度下经13~15天左右的产卵前期,性器官发育成熟后交配产卵,雌雄成虫可交配1到多次。
5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由其它果蔬转迁到柚园,并开始危害幼果。
在7月初至10月初发生量最大,此时也正是蜜柚果实膨大成熟期。
10月以后。
随着气温降低而逐渐减少,并转移到其它蔬果上,12月至3月数量最少。
1.6炭疽病
是蜜柚主要病害之一。
该病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和果实。
该病一般在3月下旬新梢叶片上开始发病。
4月下旬开始危害果实,造成严重落果。
在幼果膨大期遇高温高湿天气,加上放梢和防病工作没有做好。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1,7褐腐疫霉病
是我县蜜柚的重要病害,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导因素之一,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在22~28℃。
在4—6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和8—10月份台风雨过后2~3天易发病。
当温度在29~31℃。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病害蔓延相当迅速。
特别是果实一经发病随后即脱落。
造成落果,对产量影响较大。
在叶上发生,初期呈水渍状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褐色水渍状斑点,并造成落叶;在果上危害,该病可发生在柚果表面的任何部位,整株树而言,多发生在中下部及内膛的柚果。
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淡褐色的小圆点,该小圆点迅速扩大,可占果面的1/5~
1/3,并呈黑褐色水渍状,病斑部位变软并略呈凹陷。
该病的明显特征是病部呈圆形,感病后大量落果。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果实表面可产生稀疏纯白色的菌丝,病果散发出刺激的闷臭味。
在荫蔽、通风透光差的果园易发疫霉病,水田果园、低洼果园、沙坝地果园及平地果园比山地果园易发生流行该病: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果园易发生流行疫病。
1.8黑斑病
黑斑病也有称为黑星病。
各柚园产区都有发生,是蜜柚重要病害之一。
主要危害果实,造成质量降低。
病菌从幼果期侵入,在将近成熟的果实表现症状。
受害果面初呈紫红色圆形小斑,扩大后呈红褐色至黑褐色,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灰褐色至灰白色,其上长有很多小黑粒。
病斑一般以2~3毫米较多,一个果上可发生数个至数十个病斑,影响果实品质。
2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冬春季修剪清园,冬剪一般在10月下旬至下年元月份进行。
剪除病枯枝,清除落叶(果),并结合喷药。
减少病虫源;做好抹芽控梢、统一放梢,减少潜叶蛾危害,一般掌握大暑至立秋。
潜叶蛾处于低峰期放梢;疏花疏果;做好柚园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2.2化学防治
2.2.1冬季防治冬季修剪后。
及时喷1次石硫合剂300倍或松脂合剂1:15~20倍液,防治螨类、介壳虫、粉虱、烟煤病、膏药病等的越冬残留病虫害。
注意防治天牛幼虫,裙腐病、流胶病等。
做好黄龙病树的普查和防控工作,一经查出,应立即挖除病株,防止扩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