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创造学思想录》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创造学思想录》说
课稿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创造学思想录》说课稿教学要点
1. 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能从文中受到启示,对自己的学习观
重新思考。
2. 体会作者的论证方法,反复品味隽永、智慧的语句。
教学设计
一、解题
作者简介罗吉尔冯奥赫,美国思维科学学者,作家。
创造
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学思
想是指努力创新的思想;录是指用做记载物的名称。
文题高度概
括了文章内容,文章从七个方面来阐述创造学思想。
二、字词教学
牡蛎俨然y d n 焙烧bèi 苏打dá
m u lì 开拓tuò
三、课文分析
放松
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
要。
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
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严肃,是因为它觉得痒痒。
〔句解:
用猴子的严肃表情说明事事都板着脸没有必要,这句调侃话,风趣幽默而且很有说服力。
〕
段解:创造学思想需要严肃的态度,但是如果严肃有余、思维不活、埋头苦干,往往适得其反。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⑤王。
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
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
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
结果还是一筹莫展。
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
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
〔句解:用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式解开了死结。
〕他成了亚洲王。
段解: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不能停留在前人(或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中,要造就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
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样?如果高速公
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
色怎样呢?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
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段解:要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观念,要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逆向思维多问几个假若,这样想,往往扩展了思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用你的想像力
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像力。
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
而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句解:灵性人皆有之,艺术家能勿丧耳。
〕
段解:创造学思想需要自始至终使用想像力,只要不丧失想像力,创造思想始终会处在被激发状态。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
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
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
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段解: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来看同样的事情。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见水汽掀动壶盖,发明了蒸汽机如果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思维就会停滞不前。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每一种文化、每个企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新
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
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
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段解:新的观念或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改变自己原来的思维定势,也就是说此路走不通走另外一条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之初,思维仅限制在人工水稻上,结果劳而无功,后来他把目光放在野生水稻上,结果获得成功。
由此看出,从自己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将目光投向更多的领域,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画面之外
1866 年,衣荷华州的一个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新修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
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
他没有看见
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
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
在一星期之内人们
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
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
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段解:培养创造性思想,思维要有超前性、预见性,要窥一斑而知全豹。
只有目光放得远一些,才能抓住机遇、运用机遇而获取成功。
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
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
他回答。
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
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
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
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段解: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转化为生产力,就会在方便别人的同时,自己的思想也得到提升。
四、总结课文
1. 文章结构
全文共8 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解决重大问题,不仅需要严肃的态度,更需要灵活的头脑。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培养灵活头脑的途径和方法。
2. 中心思想作者认为培养创造思想,必须得具有自己的思考规则;必须具有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必须以不同与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必须善于改变自己原来的思维定势;思维必须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 写法分析本文采用总分结构布局,先总写面对重大事情不要板着面孔,埋头苦干,要头脑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
后分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七种途径和方法。
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作者说理深入浅出,例证典型恰当。
用古代寓言故事亚历山大劈死结,论证只有造就自己的规则,才能解决难题;用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启发读者要善于多问几个假若;引用毕加索的话,说明成人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用锯末压制成引火燃料例子证明不同于别人思考的好处;用在飞机场上看服装说明怎样改变原来思维定势;
用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看见新铁路的所想从反面证明高
瞻远瞩的益处;用种草踩路的设计正面论证顺其自然,
以人为本思想的可行性,全文用事说话,事例确凿;引用名言说理,恰到好处。
虽然是一篇论说文且道理深奥,但由于作者事例典型、语言朴实,读者没有阅读障碍。
五、问题探究
1. 科学家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
课文举了很多例子,请你逐个分析,说说哪些例子能证明格奥尔基的话。
下面的例子能证明格奥尔基的话:亚历山大建立自己的解结规则、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成功。
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作冰箱除臭剂的人获得了成功、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获得了成功、一个建筑师沿着人们踩出来的道路痕迹铺设人行道。
2. 课文中的实例很能说明道理,相信你也有自己的发现。
请从现实生活中举一两个聪明人做聪明事的例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说明创造思维的某个道理。
要注意两点:一是举聪明人做聪明事的例子,并且这个例子要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来。
二是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要点出前文事例中蕴含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某个道理。
3. 品味下面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⑴人们对重大事情的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
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生活中平常小事是占大多数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事事板着脸孔,要学会放松。
⑵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孩子富有童心,缺少约束,有幻想力和想像力,具有艺术家的灵性。
每个人都要努力保持童心,不要泯灭自己的童心。
国家、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要努力创设比较宽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⑶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
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
人要有所发明创造,不能被思维定势所束缚。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