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篇1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篇2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大,谁就运动得快.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运动得快。
第2讲:运动的快慢
第1页第二讲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一: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米每秒(m s 或1m s -⋅)常用单位:千米每秒(km h 或1km h -⋅) 换算:1m/s= 3.6km/h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都保持不变;(3)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 由 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 、t 无关。
知识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速度大小改变,也可能是速度方向改变,还可能的 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 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知识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s t -图像: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把每一个时刻和对应的路程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即:s t -图像,如下图甲:①表示静止; 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注:斜率及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大小,图像越倾斜,则速度越大) 2.v t -图像: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把每一个时刻和对应的速度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物体运动速度—时间图像,即:v t -图像,如下图(2):①表示匀速直线运动;②前半段表示加速运动;后半段表示减速运动; ③表示物体处于静止。
运动快慢知识点总结
运动快慢知识点总结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运动的快慢是指运动强度的大小,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不同,选择合适的运动快慢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有关运动快慢的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运动分为低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运动三个档次。
低强度运动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游泳、跳绳、健身操等,高强度运动包括慢跑、篮球、足球等。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
二、运动的好处1. 提高心肺功能运动能够加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肺的适应能力,增加心肺的负荷,从而促进心肺健康。
2. 减轻压力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精神压力,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提高心情愉快度。
3. 保持健康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保持身体健康。
4. 塑造身材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减少脂肪,塑造健康的身体形态。
5. 提高睡眠质量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问题。
6. 增强自信心运动可以提高自信心,帮助人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运动快慢的选择1. 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适合所有人群,特别适合初学者、年长者、体力较差者。
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增加身体柔韧性,提高心肺功能。
2. 中等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适合身体素质较好的人群,特别适合想要减肥、塑形的人群。
例如游泳、跳绳、慢跑、健身操等,可以帮助人们消耗更多的热量,加速代谢,促进健康。
3. 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适合身体素质较好、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群。
例如篮球、足球、跑步比赛等,可以提高耐力,提高肌肉强度,促进健康。
四、运动快慢的注意事项1. 个人身体状况在选择运动快慢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慢慢适应。
2. 动态评估在开始新的运动项目时,要向专业教练寻求建议,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安全。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增强体质,还能够带来愉悦的身心享受。
在运动中,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不同速度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本文将对运动的快慢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运动的快慢定义运动的快慢指的是运动时的速度。
快速运动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运动量,而慢速运动则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较小的运动量。
快慢运动的选择取决于个体的身体状况、目标以及运动的具体类型。
二、快速运动的特点1. 心率加快:快速运动会导致心率加快,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并促进新陈代谢的加快。
2. 脂肪燃烧:快速运动能够促进身体脂肪的燃烧,有利于减肥和塑造身材。
3. 蛋白质合成:在快速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解大量蛋白质,以供能量消耗,但也会促进肌肉的合成。
4. 产生乳酸:快速运动过程中,身体会产生乳酸,造成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但经过锻炼,身体会逐渐适应,乳酸的产生减少。
5. 心血管系统受益:快速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益,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三、慢速运动的特点1. 心率适中:慢速运动因运动强度较低,不会导致心率大幅上升,也不会使呼吸急促。
2. 持久耐力:慢速运动适合长时间持续进行,有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稳定性。
3. 脂肪燃烧:慢速运动也能够促进脂肪燃烧,对减肥和调整身材也有一定的帮助。
4. 关节压力小:慢速运动对关节的冲击小,适合那些关节患有问题或老年人进行。
5. 恢复身体:慢速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给身体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机会,减轻压力和疲劳。
四、快慢运动的选择1.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快慢运动的适应性不同,选择时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2. 运动目标:如果是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快速运动更适合;如果是为了放松身心,慢速运动更适合。
3. 运动类型:不同的运动类型对快慢的要求也不同,如慢跑适合慢速运动,而篮球适合快速运动。
物理八年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笔记
vs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①、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例如: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②、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例如: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通常用字母v来表示 速度;s 表示路程 ;t 表示 时间 ;公式: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或km ·h-1 速度公式的变形为:①、求路程:s = v t ②、求时间: t =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分类: ⑴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⑵曲线运动A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 与路程 S 时间 t 没关系)定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去计v v 不能用v s m sm t s v )21(21,/11515+====21212v v v v v +=221v v v +=s m s m s m s m s m v v v v v /8.4/6/4/6/4222121=+⨯⨯=+=B 、 变速直线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八年物理上1.3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点讲解
1.3运动的快慢要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相同路程比时间 ● 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 公式:时间路程速度=,v =● 单位:● 国际单位:米/秒(m/s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换算:1m/s=3.6km/h● 单位的含义:1m/s 表示:物体每1s 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为1m 。
注意:(1)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因为速度保持不变,因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做快慢改变的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做速度不变的运动。
(最简单、最理想) 特点:(1)运动方向(速度方向) 不变。
(2)运动快慢(速度大小) 不变。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要点三、平均速度公式:总总t S v=——s v t=作用:粗略的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1)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
(2)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不一定等于 瞬时速度。
注意:(1)平均速度的公式:总总t S v=(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2)在特殊情况下:当t 1=t 2时,221v v v +=;当s 1=s 2时,21212v v v v v +=,不等于221v v v +=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在某段运动时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
如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
如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
1.3运动的快慢一、知识点填空(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则两图所表示的含义是: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2.速度是反映物体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公式为,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作单位. 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是:。
(三)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如图a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
(2)如图b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
(四)平均速度5.平均速度是反映做______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只能对运动做______描述,从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观点出发,看龟兔赛跑的典故,其结果表示______的平均速度大于______的平均速度. 二、课堂练习1.1 m/s=____km/h;10 m/s=____km/h72km/h=____m/s;54km/h =____m/s2.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人步行速度1.1 、自行车速度m/s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为430 、高速小汽车限速为km/h。
3.某火车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
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 m,它的速度是______m/s,它2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在第30s内的速度是______m/s。
5.2011年5月15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栏比赛中,刘翔首次采用七步上栏技术,并以13.07s获得冠军,创造了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 在这次比赛中,刘翔跑完110m的平均速度是m/s;(保留两位小数)6.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历经5个中间站用了1.5 h,已知火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甲、乙两地的距离是______km.7.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了2 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___h。
《运动的快慢》 知识清单
《运动的快慢》知识清单一、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果一个物体在 1 秒钟内通过了 1 米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1 米每秒。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路程 ÷时间。
用符号表示为: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
1 米每秒等于 36 千米每小时。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例如,一个人跑步,前半程用了 2 分钟跑了 400 米,后半程用了 3分钟跑了 600 米,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就是总路程 1000 米除以总时间 5 分钟,即 200 米/分钟。
2、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能够更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快慢。
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测量工具和技术的限制,我们常常使用平均速度来近似地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三、速度的测量1、直接测量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专门的仪器直接测量物体的速度。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交警使用测速仪可以直接测量汽车的瞬时速度。
2、间接测量当无法直接测量速度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来间接得到速度。
比如,测量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可以先测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再用秒表测量运动的时间,最后计算出速度。
四、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特点速度恒定不变,运动轨迹是直线。
3、图像表示(1)路程时间图像(s t 图像)在 s t 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2)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在 v t 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
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存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伙儿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欢迎大伙儿参考阅读!1.明白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刻的大小。
(2)相同时刻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运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刻的运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尽管速度等于路程与时刻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刻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不管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刻。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关于变速直线运动能够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刻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运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刻,s为路程。
④正确明白得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因此,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刻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以上确实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伙儿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如何样,大伙儿还中意吗?期望对大伙儿的学习有所关心,同时也祝大伙儿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总结说起物理里头那物理运动的快慢,咱们得聊聊速度这家伙,它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小跑腿,快的时候嗖嗖的,慢的时候嘛,就像蜗牛爬树,急死个人。
速度,简单说,就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跟时间赛跑的那个“赛跑”差不多意思。
想象一下,你早上急着去上班,一脚油门踩下去,车子嗖的一下就窜出去了,这时候你的速度就是快得飞起,感觉时间都在你身后追。
但要是遇到个堵车,嘿,那速度就慢得跟蜗牛散步似的,心里头那个急啊,真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速度这东西,它不光有快慢之分,还有方向性呢。
就像你开车去超市,你得朝着超市的方向开,要是方向错了,速度再快也是白搭,那叫“南辕北辙”,白费力气。
所以,在物理学里头,速度是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缺一不可。
再来说说加速度吧,这家伙就像是速度的“推手”,能让速度变快也能让它变慢。
你开车的时候,油门踩深点,加速度就上来了,车子嗖嗖地往前冲;要是踩刹车呢,加速度就变成了负的,速度就慢慢降下来了。
加速度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催化剂”,能让事情变得更快或者更慢。
说到这,我想起小时候玩的滑板车,那时候没有电动车、没有汽车,滑板车就是我们的“宝马”。
一脚蹬地,滑板车就嗖嗖地往前滑,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风一样自由。
那时候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那份快乐却是无价的。
现在长大了,开车上下班,虽然速度快了,但是那份纯粹的快乐却似乎少了些。
其实啊,速度的快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握它、利用它。
就像人生一样,有时候我们需要快马加鞭地前进,去追求梦想、实现目标;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速度就像是我们人生的调节器,让我们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
所以啊,朋友们,别总是盯着速度看,有时候放慢脚步也是一种智慧。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走得更远、更稳。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有追求速度的热情和勇气,也要有享受生活的悠闲和从容。
运动与快慢: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解析
运动与快慢: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解析运动与快慢是初中物理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两个概念及相关知识点。
一、运动与快慢的基本概念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快慢则用于描述运动状态的快慢程度。
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和快慢的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出行、体育比赛等。
二、描述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理解运动与快慢的基础。
当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术语来描述:1. 匀速运动: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运动,即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
2. 加速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增加的运动。
例如,飞机从地面起飞时速度逐渐增加。
3. 减速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减小的运动。
例如,汽车刹车时速度逐渐减小。
当物体沿着曲线运动时,我们通常使用矢量来表示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考点。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比较:1. 时间公式:假设两个物体在相同距离内运动,那么用时较短的物体运动较快。
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为:速度 = 距离÷时间。
2. 速度公式:假设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那么通过路程较长的物体运动较快。
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为:速度 = 距离÷时间。
四、速度变化的分析速度变化的原因可以是各种力的作用,包括摩擦力、重力、推力等。
我们可以使用图像和公式两种方式来表达速度的变化:1. 图像法: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速度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图像表示。
例如,当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时,速度会逐渐减小。
2. 公式法:我们可以使用加速度公式来表达速度的变化: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当加速度为正时,速度增加;当加速度为负时,速度减小。
五、运动与快慢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动与快慢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出行时需要选择最快的交通工具以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和爆发力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物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以百米赛跑为例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观众的角度)
2.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的角度)
二、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注意公式可以变形,可以求路程和时间)
4.单位1m/s=3.6km/h(记忆窍门:单位变大就乘以3.6,单位变小就除以3.6)
5.列车的速度是40m/s的意义:列车每秒通过的路程为40m
三、匀速直线运动
1.需要掌握课本17页频闪摄影的相关题型(*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3.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反映变速运动
用瞬时速度来精确的反映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包括停下来等待的时间)
四、计算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2.必须要有单位
3.代数要有单位,并且单位要统一
4.结果除不尽要用小数表示,不能用分数。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学习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时积聚不时创新的进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欢迎大家参考阅读!1.知道比拟快慢的两种方法(1)经过相反的距离比拟时间的大小。
(2)相反时间内比拟经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画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植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留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由于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经过多远的路程,也不论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关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画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画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水平,它实践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复杂的匀速运动来处置,把复杂的效果复杂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时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需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那么,平均速度便失掉意义。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怎样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协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提高,考试顺利!。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
慢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快慢,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物理考点《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临近2019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
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2019中考物理考点,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
动。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提供的2019中考物理考点,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