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
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52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⑴含义(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⑵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⑶方法论: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⑷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
考点53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⑴含义: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⑵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⑶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⑷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⑸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国有企业从现状上看,绝大多数向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但也确有少数企业面临困境和问题;说明建国后特别是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是主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以后的中国,国家的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国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主流,但是也确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所以要加强廉政建设;说明青年的绝大多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⑴原理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⑵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⑷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注意]: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虽然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但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
考点54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是什么?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为什么?①理论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考点55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⑵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七、辩证的否定观
考点56
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⑴辩证的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⑵辩证的否定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⑶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⑷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考点57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全盘抛弃,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肯定就是绝对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否定,否定一切。
八、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58
1、辩证法的革命和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考点59
2、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的必要性)
⑴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原因: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科学技术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科技创新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①创新不仅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还带来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的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创新实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⑷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创新意识体现了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答:(1)分歧: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