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惨案的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318惨案的心得
篇一:318惨案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工人、市民等各界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示威。
当队伍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平射,造成47人死亡,100余人受伤。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3.18”惨案。
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
在官邸前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迅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念刘和珍君》便是其中之一。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用同仇敌忾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刚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许士廉、高一涵、杨
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
当时,诸多媒体加入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如《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
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三一八惨案”真相,在惨案发生后的12天内,就连续发表了113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消息、评论、通电,《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103篇。
惨案发生后,北京各高校和大学校长、教授也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的暴行。
时任北大校长的傅斯年在昆明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鹿钟麟。
傅斯年第一句话就是:“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
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1926年3月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学生齐聚北京大学大
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万人公祭大会。
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
”他说到这里竟潸然涕下,引得“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
对于一个政府来说,一旦向徒手的青年学生与平民百姓
开了枪,不仅践踏了为政之德的最低底线,也越过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法治界限。
正如周政府在《为三月十八日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书》中所言:屠杀学生和平民的政府,“同情、信用与期望之损失是无可估量,也无法挽救的”。
强大的民意压力也启动了半死的国会和司法机构。
曾被讥为“花瓶”的国会破天荒地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正式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311条之重大嫌疑。
”当年的北洋政府是军阀政权,然而,执政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
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愿承担全部的责任,自动辞去所有职务。
此后他退居天津,自号正道居士,每日专意诵经,坚持吃素。
篇二:勿忘国耻---游济南五三惨案纪念馆有感
勿忘国耻---游济南五三惨案纪念馆有感
一个城市经历过苦难,理应被后人所记住,铭记这段刻骨铭心的痛,才会自强不息。
8月5日,我在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内参观了五三惨案纪念馆,再次被小日本的暴行与没有人性而震惊。
在济南最大的名胜古迹,安排修建了五三惨案纪念馆,足见济南人民对这段历史痛沏心扉的记忆,更可见山东人民多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与南京相仿,有不少抗战时期的纪念场所。
但也有不同的,在山东,尤其在济南,是无法看到大型户外的小日本的广告的,甚至基本上见不到餐饮,企业,或卑微的小日本人。
这一点,南京与济南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济南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指1928年于山东济南发生的中国外交官员蔡公时被日本军杀害事件。
我写博客向来不喜欢长篇大论,但却想和我的朋友们一起了解一下这段在江苏是很难知道的历史惨案。
五三惨案是发生在国民党北伐后期的中日冲突。
日本为了维护其在华北、蒙满的特殊利益而出兵山东:一方面可能是希望左右北伐的成功,另一方面则是要向快将统一中国的国民党显示力量。
不同于之后日本对华的入侵,在1928年的当时,日本国内尚有反对出兵的声音,英美的行动亦是日本政府主要的考虑。
而日军借词占据济南,然后屠杀军民的行为,彷如日本以后侵华的样板前奏。
中国方面,以"国民革命"、"收回列强特权"为己任的国民党,首次正面面对"列强"的拳头。
在敌我力量悬殊,北伐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不欲正面对抗。
除了在口号标语上抗日,纪念“五三惨案”及“蔡公时”以外,实际行动上亦只能是“先安内,后攘外”。
1927年5月,国民党北伐军抵达徐州,迫近山东。
日本田中
内阁以保护山东日本侨民为由,首次派兵二千到山东,从青岛登陆并准备开赴济南。
北京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同时向日本提出抗议。
国民党通令中国各地民众,对日作示威运动,进行经济绝交。
同年8月,日本跟随英国从中国撤军的决定,从山东撤兵。
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正式继续北伐。
4月,日本再向山东派兵。
5月1日,北伐军抵达济南。
日军在街道上设置防御工事,并与北伐军发生冲突,与北伐军互相射击。
据国民党的说法,两军冲突是由于日军武官酒井隆故意制造事端。
5月3日,国军战地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外交处主任,山东交涉员
蔡公时与十八名随员到济南,于经四纬六路成立外交部特浱员交涉公署。
当天晚上,日军即以武力攻入公署。
蔡公时及随员被杀。
蔡公时被杀后,蒋介石一方面防止事件扩大,先令各军禁止冲突,然后令国军退出济南,绕道继续北伐。
另一方面则从外交交涉,分别向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
但日本并未有停止行动,继续从日本本土向山东增兵一万余,并于5月10日在空军,炮击掩护下占领济南全境。
日军入城后屠杀平民及伤兵。
据事后中国的调查,中国人于事件中死伤余万人。
之后经多轮外交谈判,日军于1929年3月撤出济南。
我仔细看完了有关五三惨案中相关历史文献,小日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