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3高中语文 教师用书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 第19课 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设计】3013届高一语文教师用书 古典诗歌 第四单元 第
19课 应用体验之旅 粤教版必修1
(时间:40分钟 满分:57分)
一、基础巩固(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飞鸿响远音..
远音:悠远的鸣声 B .徇禄..
反穷海 徇禄:追求禄位 C .初景革绪风..
绪风:不好的情绪 D .去矣方滞淫..
滞淫:久留 解析:C 项“绪风”的意思是“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
答案:C
2.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联是(3分)( )
A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B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C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D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解析:C 项两句中相对的词语都不能形成对仗,所以不能构成对偶。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泪下.如流霰其下.平旷
B.⎩⎪⎨⎪⎧ 去矣方.滞淫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C.⎩⎪⎨⎪⎧ 佳期怅何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 灞涘望.长安君还何所望.
解析:A 项,流下;下面。
B 项,将,正要。
C 项,句末语气词;处所,地方。
D 项,遥望;指望,期望。
答案:B
4.名句默写。
(6分)
(1)________________,退耕力不任。
________________,卧疴对空林。
(2)池塘生春草,________________。
祁祁伤豳歌,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进德智所拙徇禄反穷海(2)园柳变鸣禽萋萋感楚吟(3)余霞散成绮杂英满芳甸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5~6题。
(10分)
观朝雨
谢朓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5.“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中“既”“复”两字应如何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复”标示出时间的先后承接,但绝不是写风雨的断而复续,而是在景观迭现中,暗写出诗人视野的变换和转移。
6.请从“情景”角度出发,鉴赏此诗在这方面的特色。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情景交融。
诗人以“观”为全诗的文眼,前六句直接写“观”到的客观之景,后八句写“观”后的主观之情,“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二句置于枢纽关键之处,使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读来既觉层峦叠嶂、一波三折,又感到接传巧妙妥帖,气脉流畅,饶有韵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10分)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 ①谢朓: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江城:这里泛指水边的城。
“江”并不是实说长江。
唐时江南地区的口语,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7.“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两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了起来。
8.诗歌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
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10分)
咏怀(其一)
阮籍 [注]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在“竹林七贤”中最具盛名。
9.“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联中的“鉴”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薄帷鉴明月”是写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薄帷”与“明月”本来都没有生命,但经过“薄帷”的“鉴别、筛选”,“明月”变得模糊起来。
隐约朦胧的月光,极易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诗人对人生变幻无常的伤感。
10.“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手法。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盘旋悲鸣。
首先,这两句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
其次,采用象征手法,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瓦解,诗人以孤鸿自比,感慨无处诉说。
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了如影随形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
诗中,诗人将自我置于夜的笼罩之下,夜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人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三、表达交流(12分)
11.请按照前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仿写三个句子。
(6分)
“登高望远”,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过无数名篇绝唱。
有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思念;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陶渊明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悠闲有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
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有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喟叹12.请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的描写性的语段。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太阳西下,被太阳的余晖映照的五彩斑斓的云霞铺展开来,就像挂在天边的绮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缓缓东流,静默不语,如同一条洁白的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