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海上英魂》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y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 文:25 海上英魂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水师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根据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体会,通过想象,再现激战场面,在读中体会情感。

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了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邓世昌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介绍邓世昌,导入
(一)谈话: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的故事。

交流收集的邓世昌的资料。

(二)出示(展示课件第三屏),介绍邓世昌。

(三)通过资料,我们对邓世昌有了初步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邓世昌率领将士们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根据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读课文,可以自己独立读,也可以小组探究。

(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三、检查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一)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同仇敌忾 慷慨激昂 置之度外 同归于尽 魂飞魄散
(三)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初读。

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法提示: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二)交流。

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北洋水师与日军顽强作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

起因:1自然段。

经过:2-6自然段。

结果:7自然段。

(三)自读课文第一、三段。

第一段写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

)板书:侵略我国,战争爆发
第三段写什么?(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
了解邓世昌,激发学生对他的赞叹之情,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检查自学情况。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导、点拨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先让学生弄清楚起因和结果,再探究事件的经过,学生会更有兴趣。

的精神永存。

)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本段的段意?(把两个意思合并)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我方会失败?为什么邓世昌要与舰船共存亡等。

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北洋水师是怎样与日军作战的呢?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学思考
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请你画出最感动
的重点语句体会。

(一)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二)集体交流、汇报。

1.学习2—3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五屏)
(1)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放短片(展示课件第六屏),特别是让学生亲眼看到敌舰先进的设施,体会我北洋水师的处境。

再读这句话。

2.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还有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
(1)重点抓“置之度外”理解该语段。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引导学生体会到: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

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指导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

(2)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二)
找出感动自己的语段,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句的含义,在具体的学习中学会学习。

抓敌人的神态、动作体会出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邓世昌等人在弹尽、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刻,用“致远”舰做武器,誓死保卫国家。

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


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3)你还从哪读懂“置之度外”?( 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三)
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为了祖国宁死不屈。

指导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

(4)小结学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5)齐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三)小结
1.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引导学生体会:由于双方军力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

2.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将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情,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

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四、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
通过思考、小结、朗读,深化认识,激发情感。

或阅读。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