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哈剌■传》献疑及其史源探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流亡政府的重心在福州,江西、浙江等地的反元战斗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规模都不大,所以
很快相继失败。定海港口并非战略要地,南宋残部不太可能投入千余艘战船攻打定海。实际上,
至元十六年 (1279) 南宋残部在厓山海面与元军作最后决战时,所能动员的全部力量,才是“巨
111
舰千余艘”
。
退而言之,如果真有千艘战船来攻,哈剌
品,下万户府正六品。
哈剌
担任的是水军万户府的镇抚。故本传中“蒙古四万户府辟为水军”
应为单独一句,而“镇抚”前应有谓语动词,为另一句,即“蒙古四万户府辟为水军,(为) 镇
抚”
。蒙古四万户府为军事单位的编制,可以改变军种,但不能变成一个官职。今翻检明内府抄
本 《元史·哈剌
传》,亦作“蒙古四万户府辟为水军镇抚”
广东社会科学
《元史·哈剌
2021 年第 1 期
传》 献疑及其史源探讨
修晓波
[摘
要]《元史·哈剌 传》 是研究元人哈剌 的基本史料,但多有缺误,元人碑传资料可以补正
《哈剌 传》 的若干问题。一般认为元人碑传为 《元史》 列传的一个史源,但具体到 《哈剌 传》,经
比勘后发现本传史源并非 《巩国公谥武惠合鲁公家传》 及 《巩国武惠公神道碑铭》,而有可能出自现
酉,
“以沿海经略副使合剌带 (哈剌 ) 领舟师南征,升经略使兼左副都元帅,佩虎符”
。
记哈剌
升任沿海经略使的时间与本传不合。《元史》 本纪源出十三朝 《实录》,可信性较高,尤其是人
事任免的记载。笔者以为至元十四年沿海经略使者,有可能为本传所称的“刘万户”
,即刘深。此
万户刘深与哈剌 共同“行元帅府事于庆元”
稿》、诗集题名 《云林集》,多以抄本流传。民国初年,吴兴人刘承幹从清代抄本、刻本中辑成
《危太朴文续集》,连同危素的 《说学斋稿》《云林集》,定名 《危太朴集》,收入嘉业堂丛书。⑧
《家传》 一文即刘承幹编辑 《危太朴文续集》 时所收录。从 《家传》 内容看,作者熟悉哈剌
的生
平,对其父亲事迹的记载,为其他史料所不见。
公,系出合鲁氏。父
八合,赐奥栾拔都,赠沿海翼管军万户,追封汝南侯。史失载其父名。
”
采用 《家传》 说。屠寄
与柯绍忞亦分别在其著作中采纳 《家传》 的记载。
《家传》 又记哈剌
父“赠怀远大将军、沿海
翼管军万户、轻车都尉、汝南郡侯”
。亦为本传所无,当补入。
(二)“水军”与“镇抚”之间或有脱字。本传载:
正确的。《神道碑》 是已知较早的哈剌
传记资料。邓文原,字善之。翰林应奉,进修撰,至大元
年 (1308) 预修 《成宗实录》,皇庆元年被召为国子司业。④邓文原是国子监的官员,⑤为何没有诏
命翰林兼国史院的官员执笔?可能是由于哈剌
曾“以罪废”的原因而有意压低了规格。但从
邓文原的经历看,他具有较好的文字素养和一定的史学基础,由他撰写的 《神道碑》 不失为研
”
《家传》 称哈剌
“父始名八合。我师伐金,大
战三峰山,射中金恒山公武仙。睿宗 (拖雷) 时督战,见而奇之,改赐名奥栾拔都”
。
奥兰当为
奥栾的别译。拔都,又译拔突、霸都等,蒙古语意为勇士。
《神道碑》 称哈剌
其赐名,始名应为八合。清人钱大昕云:
“危素撰 《合鲁公家传》 云:合剌
父名奥兰,实为
,后又都从庆元出发,南下追击残存的南宋政权,并
一同征伐八百媳妇国 (详后),有共同经历。但刘深的资历远在哈剌
之上。至元九年 (1272) 十
一月,朝廷褒奖“以前拔樊城外郛功,赏千户刘深等金银符”。
在襄樊之战中已是管军千户。而
至元十二年,哈剌
才“从丞相伯颜渡江,改管军百户”
。
刘深也曾经担任沿海经略使、行左副
爱,黍苗之泽,凡癃老皆受其赐。曷敢固辞?谨述所闻者而书之,以纪其事。明威将军、沿海上
万户宁居仁立石。
”
即宁居仁继承父职为沿海万户后,立碑记叙哈剌
的功德,以资纪念。宁玉
曾随皇太子镇南王脱欢攻打安南 (《神道碑》)。这场战争从至元二十四年 (1287) 持续到次年三
月。
有学者认为,大概也正是在这一年,宁玉辞去沿海万户,由镇南王脱欢表请其次子宁居仁袭
题的用意所在。哈剌
,元哈剌鲁人。参加过灭亡南宋及远征日本等战事,历官沿海万户府达鲁
花赤、云南行省右丞。《元史》 卷一三二有传,传文 890 余字。笔者研读之后,发现该传并不完善
且有若干可商榷之处。现据哈剌
传记资料及今人相关研究成果,对 《元史·哈剌
传》 试作订
补,并探讨其史源如下。
一、基本史料情况
关于哈剌
109
改元。四月二十七日,葬汝州郏城县薛店堡之原。”①哈剌
生前因征八百媳妇国“丧师而还”,
“以罪废”
,②死时没有官职封号。有学者认为此处“粤六年,皇庆改元”
,并非指哈剌
“葬汝州郏城县薛店堡之原”
,而是皇庆元年 (1312) 重新恢复了哈剌
死后六年
的名誉,追赠其官阶谥号,
并由邓文原为其作神道碑铭以表勋功,进而推测 《神道碑》 即作于元仁宗皇庆年间。③这个判断是
简称 《祭田记》) 等。《哈剌
传》 下面还要展开讨论,这里先将其余史料的情况概述如下:
《神道碑》 收于邓文原的 《巴西集》。《巴西集》,不分卷,较早有明初刊本、明抄本 (杨循吉
跋) 等。本文所据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所藏清乾隆四十年 (1775) 鲍氏抄本。《神道碑》
云:
“公 (哈剌
——引者,下同) 薨于大德丁未 (大德十一年,1307) 二月五日。粤六年,皇庆
口。
这样一支数量有限的守军,很难抵挡住千余艘战舰的进攻。屠氏将“千余艘”改为“干艘”
。
此“干”字可为量词,相当于“个”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 就有如此用法:
“知院官始见
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
”胡三省注云:
“如干,犹言若干也”
,并
引程大昌曰:
“干,犹个也。
《德政记》 是记载哈剌
任沿海上万户府达鲁花赤时功德的碑文。立碑者是沿海上万户府万户
宁玉的长子宁居仁。宁玉曾经与哈剌
同在伯颜麾下参与灭宋战争。⑨至元二十二年,元朝军制做
出重大调整,
“诏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三万户府,蒙古、汉人、新附诸军相参,
作三十七翼。上万户:宿州、蕲县、真定、沂郯、益都、高邮、沿海七翼。
究哈剌
身世的重要资料。
《家传》 一文收于 《危太朴文续集》。这是一部后人录辑的危素文集。危素,字太朴,元抚州
金溪 (今江西金溪) 人。至正元年 (1341) 任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由国子助教迁翰
林编修。至正二十年拜参知政事,除翰林学士承旨。危素撰有 《宋史稿》 五十卷、《元史稿》 若干
篇,⑥可惜已失传。危素生前有文集五十篇、奏议二卷,藏于家。⑦后来他的文集题名 《说学斋
剌
先后击却之。
”小注云:
“千艘不足信。
”
这是元军与南宋流亡政府间的一次普通战斗。至元
十三年五月,临安已沦陷,但南宋残部仍在进行抵抗,陈宜中等另立新主,并命诸将分道出兵。
“吴浚聚兵于广昌,取南丰、宜黄、宁都三县。翟国秀取秀山,傅卓至衢、信诸县,民多应之
者”
。
形成一次抗元高潮,这其中即包括宋昌国州朐山、秀山水师攻打定海港口的战事。当时南
。十二月,
“刘
深追昰至七州洋,执俞如珪以归”
。
《经世大典》 记载:至元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塔出会哈
立为文稿作序,沈伯玉依此辑成 《松雪斋文集》,
亦称 《松雪斋集》《松雪斋诗文集》,为元沈氏
刊本。以后 《松雪斋文集》 不断地翻刻流传。现在通行的古籍版本是四部丛刊初编本,其中未收
110
有 《祭田记》。今人整理的集子中,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年出版的任道斌校点本 《赵孟頫集》,亦
未收录此文。但同一出版社 2012 年出版的钱伟强点校本 《赵孟頫集》 却收录了此文。文后注明系
(一) 失载哈剌
父事迹。本传开篇云:“哈剌
,哈鲁氏。初从军攻襄樊”(《元史》 第
3215 页)。哈鲁即哈剌鲁的别译,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将其列为色目人之首。
《元史》 列传于
重要部族人物及出身显赫者,多记叙其先人事迹。本传失载。《神道碑》 记“公 (哈剌 ) 系出哈
鲁氏,大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逸其谥。父奥兰,才不逮仕。
”
“干艘”于此处文义不明。本传中的“千”字疑为“十”字之误。
(四) 至元十四年六月充任沿海经略使者疑是刘深。本传称至元“十四年,赐金符,宣武将
军、沿海招讨副使,行省檄充沿海经略副使,俾与刘万户行元帅府事于庆元……六月,行省檄充
沿海经略使,兼左副都元帅”(《元史》 第 3216 页)。今检 《元史》 本纪,载至元十五年三月乙
”⑩哈剌
为沿海上万
户府首任达鲁花赤, 宁玉则为沿海上万户府首任万户。 《德政记》 云:
“先是万户吴江宁公 (宁
玉) 元帅与公 (哈剌 ) 连事。今万户宁公 (宁居仁) 继承父职,复同寅好,莅众爱民,一以公
为法,且曰此府实公之始也,可不具述?余耄且病久,不亲笔砚。唯公有德于滨海之民,甘棠之
都元帅。至元十五年八月,“沿海经略司、行左副都元帅刘深言:‘福州安抚使王积翁既已降附,
复通谋于张世杰。’积翁上言:‘兵力单弱,若不暂从,恐为阖郡生灵之患。’诏原其罪。”
此处
“沿海经略司”当作“沿海经略使”
。这还不是刘深任此职的最初时间。
翻检 《宋史》,至元十四年十一月,
“元帅刘深以舟师攻昰于浅湾,昰走秀山”
从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汝州部》 补入。
以上几种关于哈剌
事迹的史料,是本文对 《元史·哈剌
传》 订误补遗的主要参考文献。
各种文献都有自身的局限,情况也较为复杂,此外在长期的流传中辗转抄录,错误难以避免,需
互为印证,方可说明问题。
二、《哈剌
传》 正补
根据上述等文献,可将 《元史·哈剌 传》 疏漏及存疑处讨论如次。
已失传的元代 《后妃功臣列传》。
[关键词]《元史·哈剌 传》 史实正补 史源
[中图分类号] K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14X (2021) 01 - 0109 - 10
明初宋濂、王祎等人修纂的 《元史》,迄今仍为元史研究最基本的文献资料。随着元代文献整
理工作的深入,自然涉及具体的列传人物问题,需要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逐步地推进,这是本文选
。
疑明初撰写 《元史》 本传时,
“镇
抚”前有脱字。
(三) 舟师数或有误。本传载:至元十三年 (1276)“秋七月,宋昌国州朐山、秀山戍兵舟师
千余艘,攻夺定海港口,哈剌 迎击,虏其裨将并海船三艘。八月,宋兵复攻定海港口,哈剌 击
退之”(《元史》 第 3216 页)。《蒙兀儿史记》 称:
“秋,昌国军朐山、秀山舟师干艘一再来攻,哈
亦不可能仅缴获海船三艘即保住定海港
口。因为七月份南宋军队进攻定海的战事没有得手,所以才有“八月,南宋复攻定海港口”
,又被
哈剌
击退之说。哈剌
时为沿海招讨副使,因此前 (至元十三年春) 在庆元朐山东门海界追击
张世杰的舟师,获船 4 艘。世祖表彰其功,增派 700 名军士加上“旧所领士卒”
,命其镇守定海港
职。
《德政记》 碑应立于此时或其后不久。从时间上看,《德政记》 早于邓文原撰 《神道碑》。不
过,《德政记》 没有宫廷诏命的背景,只是地方官员的个人行为,作者能得到当时社会上有关哈剌
事迹的素材 (“所闻者”),却无法看到宫廷内府所藏档案资料。而且所记内容,仅限于哈剌 在
沿海上万户府任上及此前参与伐宋战争的亮点表现。
的主要文献,除 《元史》 本传外,有邓文原撰 《故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巩国武惠公
神道碑铭》(以下简称 《神道碑》)、危素撰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右丞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巩
国公谥武惠合鲁公家传》(以下简称 《家传》)、《至正四明续志》 所收录 《达鲁花赤哈剌
德政
记》(以下简称 《德政记》),以及署名赵孟頫撰 《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巩国武惠公祭田记》(以下
《祭田记》 系为哈剌
家族祭田所撰写的专文。文章称哈剌
的后人欲效仿“春秋祭祀礼仪”
,
说“为人子孙者,所当克绍前休,则祖宗亦永赖于冥冥之中,此报本追远之意,愈久而不忘
也”
。
因此详细罗列了哈剌
子孙的情况。此文署赵孟頫名。赵孟頫的诗文在他生前已编为 《松
雪斋诗文集》,但未及刊行他便去世,文稿由其子赵雍收藏。后至元五年 (1339),湖州总管何贞
“初从军攻襄樊,蒙古四万户府辟为水军镇
抚”(《元史》 第 3215 页)。元军围攻襄樊之役,始于至元五年 (1268)。
襄阳与樊城地处汉水中
游,两座城市隔江相对,是南宋扼守长江的屏障。为适应战事的需要,元廷扩充了水军。
镇抚为
万户府下镇抚司的长官。镇抚司有镇抚二员,蒙古、汉人参用。上万户府正五品,中万户府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