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颜回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庄⼦》:颜回之乐
原⽂
孔⼦谓颜回⽈:“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五⼗亩,⾜以给飦粥;郭内之⽥⼗亩,⾜以为丝⿇;⿎琴⾜以⾃娱,所学夫⼦之道者⾜以⾃乐也。
回不愿仕。
”孔⼦愀然变容,⽈:“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者不以利⾃累也,审⾃得者失之⽽不惧,⾏修于内者⽆位⽽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庄⼦·让王》)
注
①颜回:字⼦渊,孔⼦弟⼦。
②卑:指卑贱的地位。
③胡:为什么。
仕:做官。
④对:应对,回答。
⑤郭:外城。
内城的城墙叫城,在内城的外围加筑的⼀道城墙叫郭。
⑥给(jǐ):供给,供应。
飦(zhān):稠粥,稀饭。
⑦丝⿇:丝和⿇,是当时作⾐服的两种主要材料,⿇织成的纺织品总称为布,丝织品总称为帛。
⑧⿎:弹奏。
⾃娱:⾃⼰使⾃⼰快乐。
⑨⾃乐:使⾃⼰愉悦。
⑩愀(qiǎo)然:神⾊改变的样⼦,⼀般指由随意或和悦变得庄重严肃起来。
变容:改变脸⾊。
丘:孔⼦⾃称。
累(léi):牵累,束缚。
审:彻底清楚。
⾃得:体会到⾃⼰,⽐如⾃⾝的意义等。
失之:失去东西,主要指失去外在的财物等。
⾏:从事。
⽆位:没有地位,指没有官爵。
怍(zuò):惭愧。
是:这。
得:收获。
译⽂
孔⼦对颜回说:“回,过来。
你家境贫困,⼜处于卑贱的地位,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不愿意做官。
我有城郭之外的⽥地五⼗亩,⾜够⽤来让⾃⼰每顿都有粥喝了;我有城郭之内的⽥地⼗亩,⾜够⽤来让⾃⼰有丝帛⿇布的⾐服穿了;闲暇时弹弹琴,⾜够⽤来⾃娱⾃乐了;我所学到的夫⼦的学说,⾜够⽤来让⾃⼰的内⼼愉悦满⾜了。
我不愿意做官。
”孔⼦的神⾊⼀下⼦变得庄重起来,说:“你的想法太好了。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懂得满⾜的⼈不会⽤名利来束缚⾃⼰;真正清楚⾃⼰内⼼所得的⼈,失去了外在的东西也不会感到恐惧;从事内在修养的⼈,即使没有地位也不会觉得惭愧。
’我长久以来反复念诵这⼏句话,如今在颜回⾝上才实际看到,这真是我的收获啊。
”
读后感
《论语》中记述孔⼦称赞颜回的话,最有名的⼤概是在《雍也》篇中,孔⼦说:“贤哉,回也!⼀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对颜回的赞誉,以及孔⼦⾃
⾔:“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引发出后世儒者不断追问的永恒命题:“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
在庄⼦笔下,孔⼦颜回师徒成为悟道者,⽽且颜回先于⽼师得道。
孔⼦则由颜回的思想领悟到,⼈⽣的快乐在于知⾜,在于内⼼的充实与和谐,在于个⼈的内在修养;⽽外在的名利往往会成为⽣命的牵累,使⼈失去⾃由,⽆法摆脱患得患失的痛苦。
只是颜回作为得道⾼⼈,依然是有所依赖的。
他所拥有的五⼗亩农⽥和⼗亩桑⿇之地,是他得以安贫乐道的资本。
如此说来,孔⼦也罢,庄⼦也罢,并⾮是彻底否定物质⽣活的必要性,他们的⾔论主张,在很⼤程度上是针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警醒⼈们不可将⽣命的意义完全系于功名利禄。
孔⼦认为,奔⾛于仕途,是为了实现⾃⼰的政治理想,功名利禄应是⼈在追寻⽣命意义的过程中⾃然获得的,因此,不可误以⼿段为⽬的。
把⼿段当成⽬的,则为达⽬的会不择⼿段,对此,孟⼦说:“⼈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不相泣者,⼏希矣。
”⼈们⽤来追求升官发财的⼿段,其下作不堪的程度,⼤都会使他们的妻妾感到羞耻。
总之,儒家认为⼈的道德修养远⽐物质层⾯更重要,因此,他们强调不能因追求功名利禄⽽伤害道德修养;同时,⼈⽴⾝于社会是凭借⾃⾝的道德修养,因此“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外物轻矣。
”(《荀⼦·修⾝》)
庄⼦认为,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将必然使⼈异化为物质的奴⾪,从⽽失去⼼灵的⾃由。
他所强调的,是忘怀物我、保持真性的⽣命境界。
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感受到⽣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