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进水口结构分析方案比选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电站进水口结构分析方案比选研究
摘要:水电站进水口是输水发电的首要设施,直接关系到电站的安全运行。

由于受力状态及形状的复杂性,采用常规的结构与材料力学理论无法准确地进行计算。

所以,采用有限元法对水电站进水口结构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实体单元的数值仿真难以体现其承载结构的弯、剪特性,且受动力源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为此,提出将射流法与实体法相结合,对水电站进水口结构进行有限元法计算。

关键词:水电站;进水口;结构分析
引言
在自然河流、湖泊、人工水库、控制塘等的给水、排水工程中,往往会在其给水、排水、发电和淤积等方面,修建入水建筑物,以满足其泄洪、排水、发电和淤积的需求。

水电站进水口结构,其抽水形态、结构、受力及边界条件十分复杂。

有限单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设计方法。

所以,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水电站进水口结构进行分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意义。

1、单一实体单元的水电站进水口有限元结构分析
1.1水电站进水口三维有限元模型
第一,单元选型。

选择三维实体单元SOLID45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水电站进水口结构进行研究。

SOLID45元是一个六面体单元,适合用来模拟等向异性材料力学问题。

每一个单元由8个结点组成,每一个结点具有3个移动自由度。

对于大变形,大延伸,塑性,屈服等问题,可采用SOLID45元素进行分析。

第二,建立材料本构关系。

提出适用于水力作用下的吸水混凝土的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水力作用下的围岩。

布拉格模型采用D-P屈服条件,将莫尔-库仑屈服条件的一种近似形式引入到 VonMisse公式中,以修正 VonMisse 公式。

1.2水电站进水口静力计算成果分析
第一,完建工况。

在已完成的情况下,进口无水压力,以自重为主。

因而,
在塔前通流端口上,进口位置以竖直方向为主,其最大值为2.445 mm。

由于后塔
的重量较大,而前架的重量较轻,因此在相同高度时,后塔的沉降比前架的沉降
要大[1]。

在重力的影响下,由于竖向位移量比较小,而后塔竖向位移量比较大,
造成了竖向位移量不均匀。

第二,正常运行状态。

与完成后的情况比较,进水孔
下游的位移量 Ux变化比较大。

随着进水压力由正常水位逐步升高,进水通道下
游出现了较低处的位移,但位移较小,最大值仅为0.502mm。

水压对进水口垂直
位移 Uz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分布规律与竣工条件下的情况基本一致,数值稍
有改变,这说明在正常工况下,自重的影响依然很大,进水口的位移仍以垂直设
置为主,最大设置为2.331 mm。

1.3水电站进水口动力计算成果分析
第一,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基于单自由度反应谱及振型分解原理的多自由度
体系振动响应分析方法,将研究地震运动特征参数(自振周期、模态及阻尼)与
地震运动特征参数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研究结构动力学特征引起的动态响应。

在得到各振型的地震影响之后,再将其与 SRSS法(平方和法)相结合。

第二,
动水压力施加方法。

按照《水工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在进行地震作用分
析时,应把地震动的动水压力看作是一种附加质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

在结构中引入附加质量时,可通过计算出结构表面上的水动压,并将其转化为与
结构表面上各点上的地震动加速度相对应的附加质量。

2、水电站进水口结构分析方案比选
2.1静力计算成果对比分析
第一,比较两种方法的位移量。

向下游输送的 Ux:方案2的数值在已经完
成的情况下稍大一些,但是方案1与方案2之间的差别不超过7%;在常规工况下,两种方案的测定结果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最大差别为18.57%。

这是因为将入水口
前方的废渣架设成了一个爆炸式的体系,使得废渣架设前、后两个位置上的水力
差异,使得废渣架设后两个位置上的水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计算结果造成
影响。

第二,对压力的比较分析。

在静止状态下,由第二种方法得到的最大正负
电压在纵向连杆的下游方向比第一种方法下降30%左右,但差别仍很大。

可能的
原因如下所述。

方法1:以固体元素为模型,对全部进口进行模拟。

在对有限元
程序进行分析时,发现由于结构形式、刚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节点处会产生应力
集中[2]。

综上所述,采用第一种方法计算时,将会造成在纵梁两端的应力集中。

在第
二种方法中,将轴向力与弯矩组合起来,得到的应力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

这样,就可以利用方法2来实现静态的计算。

2.2动力计算成果对比分析
第一,固有振动的频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一阶模态都是由挡
泥板的左、右振动引起的,但方案2的一阶模态比方案1的一阶模态低31.15%。

方法2将进水闸门前挡污栅架简化为一种由各部件轴交叉组成的梁系,对连接梁
而言,简化后的轴长大于其实际长度。

第二,位移量的比较。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水电站进水口结构的动态位移反应主要表现在前挡墙框架上,故选择前挡墙框架
上有代表性的点位作为研究对象。

第三,应力比较。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横梁竖
向流方向 Y向正应力大于纵梁,而纵梁梁顺向流方向 X向正应力大于横梁,故
选取横梁 Y向和纵梁 Y向梁X向最大正应力作比较研究。

第四,对钢筋的配筋
率进行比较。

地震作用下,进水口前端框架结构以竖向水向位移为主,因而进水
口前端框架结构以竖向水向变形为主,且最大应力集中在两端,这与静力作用下
的分布规律有较大差异。

在静载荷与地震载荷作用下,纵向连接梁的端部受力有很大差别。

所以,在
常规的配筋设计中,使用一种仅在纵连梁上部配筋,且仅在其上部配筋的方法是
有缺陷的。

在实际工程中,可适当增加纵连梁的宽度,并对其在静载、动态荷载
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迭加,以确定配筋部位及数量。

由于连接梁在地震作用下受力不呈线形,因此,在第1种方法中,使用应力
图配筋法来确定连接梁的配筋量。

然而,许多试验证明,根据应力图进行钢筋加
固的方法往往是比较保守的,所以,采用第1种方法得到的钢筋加固值可能会偏
大。

方法2是直接利用其计算出的轴力和弯矩来进行配筋,这与现有的基于内力的配筋计算流程相一致,所以在目前阶段更易为设计者所接受,可以用来作为一种检验的手段,对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3水电站进水口结构分析方案选择
第一,精力工况。

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位移、电压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且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是一致的。

从总体上看,两种方法所得的位移值相近,但后者的位移值较大。

由于在第1种情况下存在着可能的应力集中,所以在纵梁两端的计算电压比较大。

第2种是利用支承体系来模拟进水管道的前框,从而得到联接梁弯矩及轴向力,避免了第1种所带来的误差。

这既符合设计者关于加强筋的思想,又符合目前以切割力为基础的钢筋计算方法。

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采用第2种方法对水电站进水口结构进行静力计算[3]。

第二,地震情况。

方法2采用梁系对前排挡污栅架进行仿真,对前排挡污栅架的整体刚度有一定的影响。

结果表明,由方法2得到的内禀振动频率比由方法1得到的要小。

在地震作用下,方案2前方的垃圾棚架结构的动态位移响应更为显著,其变形也相对较大。

由于泥煤柱与入口前、后段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接结构,因此联接结构中的梁受力呈现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

方法2所用的轴力与弯矩结合所得到的应力只是一个线性值,而方法1所得到的应力则更符合实际情况。

方法1在节点梁配筋计算中,必须采用应力模型,但这种模型一般比较保守。

因此,可用作工艺设计的试验装置。

结语
在静力及地震作用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在静力状态下,两种方法得到的位移值相近;结果表明,进口前后的不均匀沉陷使纵向联结梁端向下游方向受拉应力增大;通过实体仿真,可使节点端部出现较多的应力集中,使节点的计算值增大;采用梁系模型进行前桥框架结构的仿真,能够更好地反映前桥框架的变形、受力特征,能够直接得到梁系弯矩、剪切力,避免因节点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曲卓杰,吴胜兴,徐强,等. 龙滩水电站导流洞进水口中墩结构空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 水力发电,2004,30(3):29-31.
[2] 鲁毅,李艺. 长河坝水电站放空洞进水口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J]. 四川水力发电,2016,35(1):32-34.
[3] 云明香,李德华. 关于水电站的进水口结构方案比选分析及应用[J]. 建筑与文化,20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