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地理2023年上半期月考测验网上在线做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
B. 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
C. 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
D. 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
【2】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人工“裁弯取直”可以
A. 扩大灌溉范围
B. 降低河流落差
C. 避免洪涝灾害
D. 缩短航运里程
【答案】
【1】A
【2】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

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

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河流弯曲到很大的程度后,通过自然裁弯取直或人工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牛轭湖。

故A正确。

牛轭湖出现在河流的凹岸,并一定是右岸,B错误。

牛轭湖发育在平原地区,为河流中下游,C错误。

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北半球为右岸,D错误。

选择题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山坡在海拔2 200~2 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 气温高
B. 坡度较小
C. 气温低
D. 靠近河流
【2】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
A. 常绿林
B. 高山草甸
C. 针叶林
D. 干旱灌木
【答案】
【1】B
【2】D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甲山坡海拔2000~3000米地段海拔适中,气温不高亦不低,距离河流较远,但地形坡度小,较平坦,适宜人类居住,从而使得该地段聚落数量较多,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甲山坡干旱灌木出现在常绿林下方(由于坡度大,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所致),与典型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有异,应属于该山坡的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故答案为D。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备受关注。

成都被称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居城市,因此每年都有很多退休老人迁居成都养老。

结合图1“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我国
A. 到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将高达35%
B. 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C. 2035年后退休人口多于劳动人口
D. 劳动人口比重未来将下降【2】影响退休老人迁居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3】退休老人的涌入对成都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A. 缓解老龄化
B. 促进商业发展
C. 增加就业压力
D. 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
【1】D
【2】A
【3】B
【解析】
【1】读图可知,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2020年比例将达到15%左右,A错。

由于15岁以下人口比重降低,说明出生率降低,B错。

2035
年后老年人口比例虽然升高,但是低于15-64岁人口比重,退休人口少于劳动人口,C错。

图中15-64岁人口比重在未来比重降低,D对。

故选D。

【2】退休人口迁居成都,主要是由于成都纬度低,气候温暖,且湿润,生活节奏慢,自然环境优越,适宜老年人生活,故选A。

【3】大量退休老人涌入成都,会导致成都老年人比例提高,加剧老龄化,A错。

大量老年人进入,有购物需求,促进商业发展,B对。

老年人多为退休以后的人口,不会增加就业压力,C错。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增大,D错。

故选B。

选择题
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下图所示)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A.低层区
B.中层区
C.高层区
D.住宅区
【答案】
【1】B
【2】A
【解析】
【1】“垂直城市”这种结构一般拥有庞大的体量,超高的容积率,惊人的高度,少量的占地,爆炸性的居住人群等特征。

新加坡地狭人稠,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需要探索城市的发展模式,B正确。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应从减轻污染和绿化美化城市规划,A错误。

丹戎巴葛中心所拥有的服务功能,其他城市也具备,C错误。

丹戎巴葛中心为垂直城市综合体,服务的人口众多,大量人口在其附近集散,会加剧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D错误。

故选B。

【2】零售业消费需要布局在人口流量大的地方,为了便于人们消费,应布局在底层,底层人口流量大。

故选A。

按照建筑界的通俗解释,“垂直城市”指一种能将城市要素包括居住、工作、生活、休闲、医疗、教育等一起装进一个建筑体里的巨型建筑类型。

典型的垂直城市还有阿联酋的哈利法塔(迪拜塔)、日本六本木新城。

垂直城市也是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的热门去处。

选择题
全域城市化是以城乡一体化为出发点,以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抓手,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包容性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全域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城市(中心城镇)发展以产业集聚为动力,乡村振兴以生态建设为依托。

全域城市化依托产业发展、人口迁移和制度变革来实现,主要在发达地区推行实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适宜推进全域城市化的省份是
A.浙江
B.黑龙江
C.云南
D.西藏
【2】推进全域城市化有利于
A.快速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B.提高乡村的工业化水平
C.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D.解决城市土地供应压力
【答案】
【1】A
【2】C
【解析】
【1】依据材料“全域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高级阶段”,该模式需建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基础上,在发达地区推行。

综合比较选项中四个
省份,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高,省内经济发展差异小,最适宜推进全域城市化。

故选A。

【2】依据材料“全域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城市(中心城镇)发展以产业集聚为动力,乡村振兴以生态建设为依托”,推进全域城市化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故选C。

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

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生长期70~80天,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为宜。

黑龙江省兰西县是我国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该县成功引种亚麻,目前该县已形成亚麻良种繁育、种植、原加工、纺纱织布、针织编织、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10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

下图为兰西县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从气候和土壤条件方面,分析兰西具成功引种亚麻的原因。

(2)说明兰西县亚麻产业发展的特点。

(3)简述亚麻产业成为兰西县支柱产业的有利条件。

(4)有关专家指出,为了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兰西县应扩大亚麻种植面积,说明此举可行的理由。

【答案】(1)纬度较高,地处半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少,气候凉爽湿润,利于亚麻生长;生长期较短,适宜引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地处松嫩平原,土层深厚肥沃等。

(2)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产业链完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注重产品开发,产品丰富多样等。

(3)亚麻种植面积大,原料充足;生态环境优良,亚麻品质高;麻纺织生产起步早,产业基础好,生产工艺先进;亚麻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亚麻制作工艺精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铁路、公路横穿该县,交通便利,利于亚麻制品远销;距哈尔滨等城市较近等。

(4)该县黑土广布,土层深厚,气候温和,亚麻生长条件优越;亚麻生长速度快.可再生;可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还可带动周边运输等产业的发展等。

【解析】
本题考查兰西县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及今后发展方向等知识点。

(1)据材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生长期70~80天,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为宜”分析可知,黑龙江省兰西县纬度高,作物一年一熟,可以满足亚麻生长期70~80天的生长要求;夏季高温天气少,气候凉爽湿润,温度条件可以满足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1~18℃时间较长,利于亚麻生长;兰西县位于松嫩平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据等高线判断,该县流经地区地势有一定坡度,不是低洼地,排水良好。

(2)20世纪初该县成功引种亚麻,亚麻产业起步早,发展时间长;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该县已形成亚麻良种繁育、种植、原加工、纺纱织布、针织编织、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说明产业链完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拓展到八大类10多个品种”说明注重产品开发,产品丰富多样等。

(3)是我国著名的“亚麻之乡”,适宜种植区面积大,亚麻种植面积大,亚麻产业原料充足;地广人稀,人为破坏小,生态环境优良,亚麻品质高;20世纪初开始发展,麻纺织生产起步早,产业基础好,产业链完整,生产工艺先进;亚麻用途广,产品种类多,市场需求量大;经验丰富,亚麻制作工艺精湛,品质优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据图可以看出铁路、公路横穿该县,交通便利,利于亚麻制品远销;距哈尔滨等城市较近,可以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支持等。

(4)要赞同扩大亚麻种植面积这一做法应该分析该县有利于亚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

材料中对亚麻生长需要的气候和士壤条件进行了重点介绍,因此要以分析气候和士壤条件为主。

该县位于松嫩平原,黑土广布,河流沉积作用下土层深厚、肥沃;夏季气候温和,温度适宜,亚麻生长条件优越;亚麻生长速度快,是可再生资源;扩大种植可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周边运输等产业的发展等。

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是世界向日葵生产量最大国家之一,大高加索山北部是向日葵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向日葵籽的含油率与气候关系密切,含油率与光照强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等因素呈正相关;与日均最低气温等因素呈负相关。

材料二大高加索山脉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山脉南北两侧自然差异大,山峰高大,许多山峰的高度超过海拔5000米,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

该地森林茂密、河流广布。

位于该山区的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也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的度假胜地。

(1)比较同纬度的A、B两地向日葵种植区种子含油率的高低并分析
原因。

(2)索契是俄罗斯人首选的度假胜地,大多数俄罗斯人无不希望在索契捞回一年中的夏日阳光及享受自然美景,试分析其原因。

(3)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原因:①A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光照较强,有利于向日葵的光合作用;②A地海拔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带来的消耗;③A 地海拔较高,距黑海、里海更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葵花籽中含油物质的积累;④A地海拔较高,日照时数较低海拔的B地略长,向日葵光合作用的时间长(2)①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冬季漫长严寒,昼短夜长,光照不足。

②索契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

③有海水、沙滩、雪山、森林等,旅游资源丰富(3)①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②纬度、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③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种子含油率高的原因主要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方面分析。

光照条件好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昼时间长。

昼夜温差与天气现象和大气的稀薄程度有关。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光照强,有利于向日葵的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带来的消耗;同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葵花籽中的含油物质的积累;高海拔地区日照较低海拔地区略长。

(2)从题干中分析可知本题主要从索契的位置、气候、光照等方面考虑。

材料二显示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冬季漫长严寒,昼短夜长,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索契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日照充足;索契位于黑海沿岸,有海水、沙滩,索契靠近大高加索山脉,索契有雪山、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3)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的季节变化,有无汛期(春汛、夏汛等)、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水能大小等方面考虑。

综合题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2016年国家旅游局授予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

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坐落于茅台镇上,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长区为范围,面积约5平方公里,以公司办公大楼、茅台酒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为主要依托,围绕国酒生产过程,整合开放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参观点,让游客了解国酒生产工艺及流程,感受企业文化。

根据材料分析茅台集团开放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及其综合效益。

【答案】知名度高;工厂众多,分布较广;旅游项目独特多样,利于吸引客源;能够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增
加就业渠道,提高经济收入;普及酒文化知识
【解析】据材料可知,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有很高的知名度,且涉及到的工厂、部门众多,分布较广;旅游项目能让人感受到企业文化,项目独特,利于吸引客源。

茅台集团开发工业旅游带来的效益应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

通过发展工业旅游,能够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渠道,提高经济收入;普及酒文化知识。

综合题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珠峰热”旅游的不断发展,前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对景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让曾经被冰层覆盖的垃圾和遇难者遗体显露出来。

自201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组织清理位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以上的垃圾就多达8.4吨,大本营沿线配备了环卫工27人,垃圾箱63个,清运车4辆,投入资金360万元,已收集转运垃圾约335吨。

2018年12月5日,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分析珠峰管理局禁止游客进入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原因。

【答案】游客逐年增多,丢弃大量的垃圾;(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温度
低,难以分解各类垃圾及遗体,垃圾和遗体污染土壤和水源; (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清理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垃圾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球变暖还会产生冰川裂隙,威胁登山安全。

【解析】
珠峰管理局禁止游客进入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原因应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角度分析。

据材料可知,随着“珠峰热”旅游的不断发展,前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随之产生的垃圾量增大,而珠峰海拔较高,温度低,难以分解各类垃圾及遗体,垃圾和遗体则会污染当地的土壤和水源;同时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清理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垃圾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球变暖还会产生冰川裂隙,威胁登山安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