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诗莞市光明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岩石种类不同
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印度的吉尔卡湖是与孟加拉湾相通的潟湖,湖面面积季节变化较大。

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沙坝分割使吉尔卡湖
A.湖床变浅 B.水温变低
C.风浪变大 D.盐度变高
4.12月至次年6月海水易入湖,主要是此时段
A.海平面上升 B.湖面蒸发强
C.区域降水少 D.冬季风强劲
1854年3月,英国动物地理学者华莱士前往马来群岛,在海岛间流浪八年,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

他在研究中发现婆罗洲与苏拉威西岛、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两边的陆生动物分开,该线以西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以东是典型的澳洲动物,如袋类。

为纪念他,科学界将该线称为“华莱士线”。

读图回答5~7题。

5.“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两侧岛屿
A.曾分离甚远
B.地形差异大
C.被海洋包围
D.分属南北半球
6.华莱士在马来群岛采集生物标本时,可能会经常遇到
A.火山喷发
B.台风袭击
C. 丛林山火
D.雷电暴雨
7.马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气候多样
C.水热较好
D.无人类干扰
伶仃洋水域位于我国珠江口,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表1为伶仃洋海岸线类型及长度统计表(km)。

读材料回答8-10题。

时间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人工海岸
1978年94.38 152.81 80.75 84.88 278.21
8. 1978年至今,伶仃洋水域
A. 总岸线增长,水域面积缩小
B. 人工岸线增长,自然岸线增长
C. 总岸线缩短,水域面积扩大
D. 人工岸线缩短,自然岸线缩短
9.导致当地淤泥质海岸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侵蚀
B. 泥沙堆积
C. 滩涂养殖
D. 填海造地
10. 自2003年至今,伶仃洋红树林海岸变化趋势说明当地
A. 陆地面积减小
B. 生物生长加速
C. 环保意识增强
D. 海面持续下降
图3为珠穆朗玛峰北坡某谷地上游(海拔约5000米)微观地貌示意。

该侧谷地由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冰碛陇坡面上分布着成群的冰碛土柱。

这些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相对高度在生命周期中经历先增大后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

据此完成11~13题。

11.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中存在显著日变化的是
①山谷风②重力崩塌③坡面径流④冻融风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冰碛土柱相对高度增大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
A.坡面草甸覆盖率上升 B.冰碛土柱顶部的沉积物增多
C.坡面径流量不断减少 D.坡面冲沟的深度和规模增大
13.冰碛土柱相对高度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其所在坡面
A.倾角保持不变 B.底部堆积物趋于减少
C.形态趋于稳定 D.重力崩塌现象会加剧
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

历史上流城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以及入湖处与湖心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

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城内的气候变迁。

下面图a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b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

据此完成下列14-16各题。

14. 图a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
A. 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B. 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 地売上升,流水沉积
D. 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15. 图a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
A. 总体变粗
B. 总体变细
C. 先变粗,后变细
D. 先变细,后变粗
16. 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
A. 变干一变湿一变干一变湿
B. 变湿一变干一变湿
C. 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
D. 变干一变湿一变干
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

其中17,18题为必答题,考生必须作答。

19、20题为选做题,学生选做一题。

17、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较为耐旱。

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

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

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

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

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

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20分)
等干燥度:某地一定时段内(通常为一年)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

基于适应自然环境角度,据此判断该地降水特点。

(4分)(2)、该地春秋季降水量相差不大,但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4分)
(3)、上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6分)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18、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湖相沉积岩,沉积岩受复杂地质作用而形成风蚀垄槽与风蚀丘,多个风蚀丘分布在同一个风蚀垄上,这一现象称为雅丹共基座现象。

风蚀垄抗风蚀性弱。

风蚀垄地貌与风蚀丘形成于不同时期。

(22分)
(1)、判断该地风蚀垄形成时期的主导风向,并说出判断依据。

(4分)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图中风蚀丘的形成过程。

(8分)
(3)、根据地貌侵蚀强度分析沉积岩形成后,右图中风蚀丘主体与风蚀垄形成的先后顺序。

(6分)
(4)、有学者猜测图中风蚀丘的相对高度将会变大,请为此提供依据。

(4分)
19、(海洋地理)
锦州白沙湾位于渤海辽东湾畔,生物资源丰富,海水清澈、沙滩细腻,海滨风光优美。

2011 年当地启动锦州滨海新区的开发,白沙湾人工岛项目开始建设(图9为项目效果图),2015 年该项目停工,白沙湾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开始实施。

(10分)
简述在白沙湾修建大型人工岛的自然优势条件,并分析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0、(环境保护)
湄公河沿岸是东南亚各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

2019 年初,湄公河上游老挝段沙耶武里大坝开始投入运行。

2019年12 月,大坝下游的老挝和泰国河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如下卫星图像所示)。

(10分)
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1-10:DABCA DCADC 11-16:DDCDB C
综合题:
17、(1)、降水总量小;降水强度大(夏季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幅度大;任意两点得4分。

(2)、该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强,干旱严重;(2分)夏季多雨,秋季土壤墒情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幼株易成活。

(2分)
(3)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2分)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2分)市场开发不足(或品牌效应差),销售渠道不畅。

(2分)
(4)、赞同:质优高产,经济效益高;(2分)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2分)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不赞同:
可能破坏本地生物链的稳定,影响生物多样性;(2分)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本地环境,不宜盲目扩种;(2分)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

(2分)
18.(1)、主导风向:东北风或西南风;(2分)
理由:风蚀垄(槽)由风力侵蚀形成,风向与风蚀风蚀垄(槽)平行;(或风蚀垄(槽)呈东北西南走向)(2分)
(2)地质历史时期,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深厚的沉积岩;(2分)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2分)内陆气候干早,风化风蚀作用强烈,平坦的地面经差异风化和风蚀等作用后,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2分)风蚀土墩继续被风化侵蚀,最后纵向切断,形成风蚀丘。

(2分)
(3)、风蚀丘侵蚀强度大,暴露时间长,形成时间早;(3分)
风蚀垄被侵蚀强度小,暴露时间短,形成时间晚。

(3分)
(4)、风蚀垄岩性软,抗风力侵蚀弱;(2分)西北地区,风化与风蚀作用强,风蚀垄被继续侵蚀,导致风蚀丘相对高度变大。

(2分)
19、优势:海水较浅及风浪较小,方便建设;离大陆较近,方便建筑材料运输。

(4分)
影响:①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生长,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受损;②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悬浮泥沙,减少光照,影响浮游生物生长;③海湾海水流速下降,海水自净能力降低;④各种污染物的增多,导致海水水质恶化;⑤海湾地形和水流的变化,影响鱼类的栖息和洄游;⑥破坏了原有海湾风貌,挤占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⑦海浪、潮汐作用减弱,沙滩景观受损。

(任答3点得6 分)
20、
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引致(2分)。

由于旱季和大坝截留,下游水量和泥沙减少,河水变清(2分);河岸农田和城市,排入大量富营养化污水(2分);河流流量较小,污染物承载能力减弱,藻类生长旺盛(2分),河水转为蓝绿色。

(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影响:水质恶化,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2分);水质富营养化,鱼类减少(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