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真知” 学做“童真”——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教学做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第3期
学前教育
031
《指南》中提出幼儿美术教学要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展开丰富的
社会实践,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达到《指南》中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影响了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落实“教学做合一”理念。
对此,本文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幼儿参与性、提供多样材料,提供操作可行性、落实探究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等策略,论述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渗透。
1 “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中,“做”是关键。
教师通过让幼儿动手去“做”的方式进行实践,在实践当中进行教与学,从而使知识与技能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与当前素质教育相契合,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教学做合一”理念,为幼儿提供“做”和“学”的机会,全面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2 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优势
“教学做合一”的授课模式是将幼儿作为课堂主体,让幼儿在课堂中自由、愉快的创造,是一种非常趣味的教学模式。
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优势可以分为以下三点:一是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
传统的美术活动分为自由活动和主题活动,在主题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难以平衡教学和自主之间的关系,容易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
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中,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保障,每一步学习的过程都有幼儿的“做”的参与;二是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中,幼儿的想象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做”地过程中创造出天马行空的作品;三是全面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幼儿美术活动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将更加注重幼儿对美术的参与程度,实践与创作能力也会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成长,幼儿的美术素养会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3 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渗透策略
3.1 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幼儿参与性
轻松愉悦的环境是让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去“做”的关键。
教师要想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贯彻落实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需要为幼儿们创设良好的情境,激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想要去“做”,在“做”中进行学习。
如在“元宵节”美术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班级中营造元宵节的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元宵节时大街上的景象,大家穿着漂亮的衣服,提着小灯笼,穿行在元宵灯节的闹市当中,到处都是美丽的花灯这时,教师再将准备好的元宵花灯带到教室当中,展示给幼儿们观看,然后告诉幼儿们,这一盏美丽的花灯是老师亲手制作的。
这时教师再告诉大家,这一次,大家一起来做花灯。
在情境的渲染下,幼儿们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地激发。
幼儿们有了“做”的兴趣,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带领幼儿一起行动,突破一个个难关,通过“教学做合
一”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
3.2 提供多样材料,提供操作可行性
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为了让幼儿不断产生创新思维,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多元的美术材料,既便于幼儿操作,又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艺术之美。
如在水墨画的教学当中,需要用到毛笔与墨水,许多幼儿对墨水非常好奇,想要常常墨水的味道。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告诉幼儿误食墨水的危害,保障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在绘制水墨画时,有粗的部分,也有细的部分,粗的部分幼儿觉得比较简单,但是人物的“眼睛”“手”这类比较精细地部分,则需要比较细的物件来完成。
该怎么办呢?为了培养幼儿对绘画的信心,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炫彩棒,既能够班组幼儿在绘制精细物品的需求。
当然,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让幼儿在不同的绘画作品中选择不同的绘画方式,满足幼儿对美术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3 落实探究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在“教学做合一”中,教师要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创设“玩中学”“做中学”的情境,让幼儿有主动参与的欲望。
如在《雨花石》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利用彩泥捏出不同的石头形状。
有一位幼儿小佳就有了自己的创意,她将两块彩泥先搓成条状,再利用压麻花辫的方式将这两条彩泥交叉压在一起。
压在一起后,把它们卷成一团,再用手压一下。
通过这样的方法制作,雨花石颜色融合的特别自然,也特别漂亮,比单一颜色要美丽许多。
当教师询问小佳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来创作雨花石时,小佳说看到妈妈在家里给自己做馒头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这样做出来的馒头就是彩色的。
当然,只有老师一个人发现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让小佳走到讲台上,一边做,一边讲解。
有了小佳的示范,幼儿发现原来雨花石能够有许多不同的做法,他们纷纷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幼儿做出了不同的纹路与形状。
最后,教师将幼儿制作出的雨花石都展示出来,让幼儿欣赏到不同的美丽的雨花石,提升了幼儿的核心素养。
4 结 语
总之,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不仅能
够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更能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美术水平,将学习与和实践合二为一。
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幼儿参与性、提供多样材料,提供操作可行性、落实探究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等策略,一步步带领幼儿走进美术的大门,在“教学做合一”中不断创造,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杜佳.试析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教学做合一” 渗透[J].山西青年,2020(3):257.
[2]杨雨倩.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在乡村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95):158,162.
[3]仰瑾.“教学做合一”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31):193.
教育“真知” 学做“童真”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教学做合一”
朱燕平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最为核心的便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不能够只学不做,这样是无法提升
幼儿的实践能力,只有去实践,去‘做’,才能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基于此,教师要创新幼儿美术活动教学模式,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渗透到美术活动当中,教真知、学真章、做真事,达到更好地美术活动教学质量。
本文先分析“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内涵,再谈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优势,最后论述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活动;教学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