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小乌龟爬过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小乌龟爬过来》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能用绘画方式表现乌龟的特征。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乌龟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和交流乌龟的特征,并用绘画方式表现乌龟。

三、教学准备:
1. 物质准备:乌龟模型、图片、画纸、画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教师展示乌龟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乌龟的特征。

2. 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乌龟的生活习性和习性,让幼儿了解乌龟的生活环境、食物等。

(2)小组讨论:让幼儿相互交流观察到的乌龟特征,并讨论乌龟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3)绘画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表现乌龟的特征,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乌龟的特征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关爱动物。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观察、交流和表现。

2. 在绘画环节,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创意,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4. 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应适当增加引导和辅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掌握乌龟的特征。

5. 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需求。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观察、交流和表现乌龟的特征。

2. 评估幼儿在绘画环节的表现,观察其是否能准确地表现乌龟的特征,以及是否有创意。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展现出关爱动物的情感。

七、教学内容:
1. 让幼儿了解乌龟的生存环境,如水域、陆地等。

2. 让幼儿了解乌龟的食物来源,如植物、小鱼等。

3. 让幼儿了解乌龟的繁殖方式,如产卵等。

八、教学方法:
1.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对乌龟特征的理解程度。

2. 交流法: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观察到的乌龟特征,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

3. 绘画法: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表现乌龟的特征,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九、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师展示乌龟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乌龟的特征。

2. 讲解:教师讲述乌龟的生活习性和习性,让幼儿了解乌龟的生活环境、食物等。

3. 讨论:让幼儿相互交流观察到的乌龟特征,并讨论乌龟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4. 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表现乌龟的特征。

5. 总结:教师总结乌龟的特征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关爱动物。

十、教学建议: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引导和教学。

2.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幼儿更加生动地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3. 在绘画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乌龟的图片作为参考,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乌龟的特征。

4. 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绘画能力。

5.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让幼儿明白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十一、教学拓展:
1. 邀请动物保护专家或家长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乌龟及其生活环境。

2.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水族馆,让幼儿亲身体验乌龟等动物的生活。

3. 开展乌龟养殖活动,让幼儿亲手照料乌龟,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十二、教学资源:
1. 乌龟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乌龟的特征。

2. 乌龟图片:用于幼儿观察和参考。

3. 画纸、画笔:用于幼儿绘画乌龟。

4. 视频资料:关于乌龟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5. 动物保护宣传资料: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十三、教学反馈: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观察、交流和表现乌龟的特征。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估其对乌龟特征的表现程度。

3. 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十四、教学改进:
1. 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2. 在绘画环节,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能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十五、教学总结:
1. 总结乌龟的特征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幼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3. 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研究动物,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主要围绕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小乌龟爬过来》展开,共有十五个章节。

重点和难点解析如下:
一、教学目标:掌握乌龟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交流乌龟的特征,并用绘画方式表现乌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展示乌龟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乌龟的特征。

2. 基本部分:讲述乌龟的生活习性和习性,让幼儿了解乌龟的生活环境、食物等。

小组讨论乌龟特征,绘画环节表现乌龟。

3. 结束部分:总结乌龟的特征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关爱动物。

四、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观察、交流和表现乌龟的特征。

评估幼儿在绘画环节的表现,观察其是否能准确地表现乌龟的特征,以及是否有创意。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展现出关爱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了解乌龟的生存环境、食物来源和繁殖方式。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绘画法。

七、教学步骤:导入、讲解、讨论、绘画、总结。

八、教学建议: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引导。

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生动展示乌龟生活,提供参考图片,鼓励积极参与,培养观察、交流和绘画能力。

九、教学拓展:邀请专家讲座、参观动物园、开展养殖活动。

十、教学资源:乌龟模型、图片、画纸画笔、视频资料、动物保护宣传资料。

十一、教学反馈:观察幼儿参与程度,收集绘画作品评估,听取意见。

十二、教学改进:调整内容和方法,个别化指导,加强家长沟通。

十三、教学总结:总结乌龟特征,反思教学过程,强调关爱动物,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