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答案】 C
【解析】【分析】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冰心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 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三大成功之处。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答案】 B
【解析】【分析】《骆驼祥子》的作者应为老舍,不是“冰心”。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积累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4.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2)这场战役能大败曹操,关键在于孙、刘两军联盟,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人物是()
A. 鲁肃
B. 黄盖
C. 孔明
D. 庞统
E. 周瑜
(3)在班级名著阅读活动中,为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让大家做书目推荐,你的任务是给《三国演义》做内容简介,要求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火烧赤壁(或赤壁之战)
(2)A,C
(3)内容简介示例: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该题考查的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情节,要能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并且注意其中的主要人物。

5.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答案】 B
【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别担心,亲爱的。

要我进棺材可没那么容易。

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重返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1)“别担心,亲爱的”是保尔在安慰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是谁?“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一句中“一条道路”是指什么?列举在这条道路上保尔遇到的困难。

(至少两方面)(2)晁盖因何事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答案】(1)达雅。

指文学创作的道路。

困难:失明,手写不容易;病痛的折磨;文字难以表达他心中的激情;初稿被邮局弄丢了。

《水浒传》(节选)
当日夜至三更,冕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言罢,便瞑目而死。

(2)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

卢俊义宋江手下李逵等兄弟不服;宋江与卢俊义抓阎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一举攻下了两座城池。

【解析】【分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的积累可知,保尔的妻子是达雅。

结合后面情节可知,一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的道路。

当时保尔已经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有:失明,手写不容易;病痛的折磨;文字难以表达他心中的激情;初稿被邮局弄丢了。

(2)根据对《水浒传》情节和人物的积累可知,晁盖受伤的原因是征讨曾头市,被史文
恭射伤。

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卢俊义。

他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是:宋江手下李逵等兄弟不服;宋江与卢俊义抓阎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一举攻下了两座城池。

故答案为:⑴达雅。

指文学创作的道路。

困难:失明,手写不容易;病痛的折磨;文字难以表达他心中的激情;初稿被邮局弄丢了。

⑵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

卢俊义宋江手下李逵等兄弟不服;宋江与卢俊义抓阎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一举攻下了两座城池。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⑵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7.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填空。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
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文中的“好姑娘”是指________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达雅
【解析】【分析】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第十八章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对妻子达雅说的一段话。

表现出保尔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和钢铁般的意志。

故答案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达雅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名著基本考点的积累。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A)青春终于胜利了。

保尔没有死于伤寒。

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

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

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

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

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

而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

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B)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

他们谈了很久。

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

但是您怎么写呢?”
……
(1)请用扼要的语言简述选段(A)中所提到的主人公“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2)选段(B)中加点的“这条道路”是指什么?联系小说,简要说说最后的结局如何。

(3)结合选段,联系这部小说,请谈谈你从保尔的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

【答案】(1)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使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2)“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

最后保尔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3)保尔投身于革命事业,经受战争的考验,四次死里逃生,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当身体遭受伤病的折磨时,他也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表现得镇定坚强、乐观自信,最终仍以文学创作的途径回归战斗的行列。

【解析】【分析】(1)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经历,分别为: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第二次是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第三次是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他,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修路时得了伤寒病和肺炎差点要的他的命。

(2)根据积累知:保尔所受的苦有“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引发肺炎;忘我工作,体质越来越差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只有右手还能活动”;“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最后的结局是“最后他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一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3)通读名著,明确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

保尔的精神品质能结合语段概述出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即可。

关键词: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⑴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保尔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返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使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
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⑵“这条道路”是指文学创作。

最后保尔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文学创作这条道路重新回到了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⑶保尔投身于革命事业,经受战争的考验,四次死里逃生,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当身体遭受伤病的折磨时,他也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表现得镇定坚强、乐观自信,最终仍以文学创作的途径回归战斗的行列。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名著联系起来。

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⑵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保尔坚持文学创作,最终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最后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⑶本题考查名著的精神内涵。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联系创作背景及小说的主题进行答题。

9.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下面两句诗,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现象,请探究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3)【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

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下面是部分产品的广告,这类广告在设计上有何共同点?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什么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类广告创意的看法。

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油备无患——某风油精广告万室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答案】(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

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解析】【分析】(1)注意找到题中提示的关键答点“物候现象”,首先根据所学知识了解什么是“物候现象”,再根据语句的内容分析,第一句的现象是由于“物候现象”有“高下差异”,第二句的现象是由于“纬度差异”。

(2)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情节内容,从小说批判性主题来分析此情节的讽刺效果。

(3)仔细观察几则广告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改用成语,从这些做法,对汉字的正确使用的影响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答案为:(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

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探究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一句写北方下雪早的特点,体现物候现象和维度的高低有关的科学道理。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情节安排的用意。

答题时应注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用极其荒唐可笑的故事情节,影射讽刺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和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本题考查分析规范使用广告宣传语。

答题时应注意,广告宣传属于公共用语,要符合现代汉语运用的规范要求,从这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和造成的不好影响来阐述见解。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血雨腥________风应有涯________
(2)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即________为家
②应有涯________
③取________义成________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1)xīng;yá
(2)就,便;边际、止境;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抒情诗;家、涯、花
(4)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

①腥:xīng;②涯:yá。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①即使:连词,就,便;②涯:名词,边际、止境;③取:动词,选取;④成:动词,成全、实现。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体裁内容和押韵。

《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从形式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和情感表达看是抒情诗,根据每句话押韵的最后一个字,韵脚是家、涯、花。

(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D项应该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故答案为:(1)①xīng;②yá。

(2)①就,便;②边际、止境;③选取;④成全、实现。

(3)①绝句;②抒情诗;③家、涯、花。

(4)D
【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体裁内容和押韵。

答题时应注意,陈毅的《梅岭三章》是用旧体诗的形式写成,根据古体诗的形式特点,对照内容一一判别。

(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

1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一定认真阅读了《艾青诗选》,请参与下面两个活动。

(1)【活动一:我是诗评家】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作出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①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

——艾青《光的赞歌》
②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活动二:我是鉴诗人】根据你对艾青的了解,判断哪首是艾青的诗,并说明理由。

①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答案】(1)①艾青的诗歌中,光的意象有很重要的位置。

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标,诗
歌用了一个排比写出了光的重要,我们需要光。

②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深情的语言体现我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

(2)②是艾青的诗歌。

艾青的诗歌意象是太阳和土地,蕴藏着爱国激情。

艾青笔下的雪无比寒冷,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

而徐志摩诗中的雪飘逸轻盈,充满着浪漫。

两人的诗歌风格并不相同。

【解析】【分析】(1)活动一:本题考查做批注的能力。

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比、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归纳人物特性,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也可以从情理的角度畅谈阅读感受。

①适合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突出强调。

“要是没有光,等于……”写出了光的重要,突出了意象“光”的象征意义: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标。

②适合从人物的角度归纳人物特性及情感,“抱在怀里,抚摸我”运用动作描写,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运用第二人称,语言包含神情,表达了“我”对细致照顾的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活动二:本题考查对诗人及其诗作的了解。

艾青,现当代爱国诗人。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土地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两段诗句都运用了意象“雪”,①中的“雪”是“翩翩的”“潇洒”的、“飞扬”的,是浪漫的雪,不符合艾青的诗风;②中的“寒冷”“封锁”写出了雪的无比寒冷,且有艾青诗中经常用到的意象“土地”,以此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饱含着作者的爱国激情。

由此可见,②是艾青的诗歌。

回答时,先作出判断,再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⑴①艾青的诗歌中,光的意象有很重要的位置。

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标,诗歌用了一个排比写出了光的重要,我们需要光。

②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深情的语言体现我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

⑵②是艾青的诗歌。

艾青的诗歌意象是太阳和土地,蕴藏着爱国激情。

艾青笔下的雪无比寒冷,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

而徐志摩诗中的雪飘逸轻盈,充满着浪漫。

两人的诗歌风格并不相同。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文章的做批注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结合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对语句的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及其诗作的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注意对诗人及其诗歌要广泛阅读,了解诗人的独具特点写作风格,诗歌常表达的情感。

由此进行判断。

12.读下面对联·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对联一: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
(冯玉祥题山东青州范公亭)
对联二:
正气足千秋,只今砥柱中流,得力在惶恐滩头、零丁洋里
忠臣惟一死,壮此崇祠孤屿,触景到罗浮山下、扬子江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