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测器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计测器常识
2.1常用计测器及操作手顺
2.1.1卡尺
目前我公司所用的卡尺有三种:1、游标卡尺2、表盘卡尺3、数显卡尺;三种卡尺使用方法一样,但读数不同。

游标卡尺、表盘卡尺代号为“N ”,数显卡尺代号为“DN ”。

2.1.1.1游标卡结构及功能 (1)外侧卡尺:外侧用 (2)内侧卡尺:内侧用 (3)深度尺:测深用
(4)段差测试部位:段差测试用 (5)主尺 (6)游标尺 (7)主尺刻度 (8)游标刻度
(9)坚固螺钉:坚固游标,方便读数 (10)基准面:使得卡尺与测量件平行 2.1.1.2卡尺的点检
1、螺丝有无松动
2、两外量爪面有无漏光
3、游标进退是否良好 2.1.1.3卡尺的使用
外侧量爪:测量物体的外径(长度,宽度) 内侧量爪:测量物体的内径(如方形孔的测量)
深度尺、段差测试部:测量深度或高度(如铆钉长或段差长的测量) 2.1.1.4卡尺的读数(Q )
先读出游标尺“O ”刻线所对的主尺刻线数A ;再找出游标尺刻线与主尺刻线相重合的线,读出此时游标上的数值B ,则Q=A+B
图中: A 读数为9mm;
0.02mm
B 读数为2×0.02=0.04(mm)
则: Q=9+0.04=9.04(mm)
2.1.1.5注意事项
使用前要除尘,归零后方可使用;读数时视线要与卡尺刻度垂直;放置时要使两外侧量爪工作面间有一定的间隔(1-2mm),然后锁紧锁扣,上防锈油。

2.1.2千分尺
2.1.2.1种类
外径千分尺(M)扁口千分尺(BM)内径千分尺(IM)
托盘千分尺(M)数字千分尺(DM)
2.1.2.2结构、功能:
(1)基准面:与测定面组成,直接接触被测物
(2)动杆:可移动,用来调节工作面的间隙,
其端面为测定面。

(3)主刻度:整数值区,每小格1mm
(4)辅刻度:小数值区,每小格0.01mm
(5)套筒:移动动杆时,手握处
(6)棘轮:微送动杆,控制工作面与被测物的
接触力矩
(7)锁扣:固定动杆
(8)框架罩:起绝缘作用(隔热)
2.1.2.3千分尺的点检
1、转动是否自由(指套筒);
2、刻度是否清晰(能读数);
3、坚固是否良好(锁扣性能)
2.1.2.4千分尺的使用
除尘,用干净的布清理;工作面用白纸清理(即将白纸夹在两测量面之间,转动棘轮听到三声“咔”响时,抽出白纸。

如此重复几次即可);调“0”时要基准面、测试面与被测物充分接触(无间隙)时方可。

2.1.2.5千分尺的读数Q [外径千分尺]
读出辅刻度的“0”刻线所对的主刻度上的刻线数值A,小数值在辅刻度和主刻度的下线(即0.5的刻线)上读出B,当主刻线的下线出现时:Q=A+0.5+辅刻线读数;当主刻线的下线未出现时:Q=A+辅刻线读数
2.1.2.6注意事项
(1)读数时视线要垂直,放置时要使两工作端面有一定间隔(1-2mm),然后锁紧锁扣上,上防锈油。

(2)内径千分尺读数与外径千分尺相反。

2.1.3高度规(代号H)[若连了百分表则为:HST]
2.1.
3.1高度规的结构、功能
(1)底座:高度规的基准面,直接与平台接触
(2)支柱:可使滑块能上下移动
(3)滑块
(4)轮盘:控制滑块上升或下降
(5)刻度:测量值小数读取部(每小格0.001mm)
(6)刻度盘
(7)计数器:测量值整数读取部(单位:mm)
(8)归零按钮
(9)划线锥
(10)连杆
(11)划线锥夹具:与划线锥或百分表相连的紧固装置
(12)紧因装:紧固滑块
(13)固定梁
(14)支柱接触防止标签:提示拿放时不可有图示所指示的方法
2.1.
3.2高度规的点检
1、探针与表体连接(紧因情况)
2、两连接套是否紧固;
3、刻度盘是否转动,上下移动(刻度盘,滑块);
4、主刻度数显是否转动(计数器);
2.1.
3.3高度规的使用
高度规的正确拿放:左手托着底座,右手握着轮盘或支柱接触防止标签处;
除尘
调“0”
用划线锥测量时(线到面;线到线间距离的测量)
计数器,刻度盘显示“0”
用百分表测量计数器、刻度盘、百分表显示均为“0”。

2.1.
3.4读数(Q)
(1)用划线锥测量时,若计数器显示A,刻度盘指针指到B则Q=A+B
注:上升时,A读上显示数;B读顺时针方向的大字
下降时,A读下显示数;B读逆时针方向的小字
(2)用杠杆百分表测量(测定子水平或下压60度以下为例)
a 、实际尺寸测量,即实测
即在基准部归零后,测定子上升或下降到被测部,直到分表指针指到0,此时计数器显示A ,高度规刻度盘指针指到B ,则Q=A+B 。

注:与(1)同
b 、用规格尺寸测量(又称虚测)
即在基准部归零后直接上升或下降规格尺寸或折算后的尺寸,再进行测量。

(这样便于读取寸法的偏差)若此时计数器显示A ;高度规刻度盘指针指到B ;百分表指针的最大偏离位F ,则Q=A+B+F
其中:A 为整数;B 为小数;F 为小数(记录数) 注:上升时,A 读上显示数,B 读顺时针方向的大字 百分表指针顺时针转则F 为正值,逆时针转则F 为负值
下降时,A 读下显示数,B 读逆时针方向的小字 百分表指针顺时针转则F 为负值,逆时针转则F 为正值 (3)用百分表测量(测定子上抬为例)
同样,在基准部归零后直接上升或下降规格尺寸或折算后的尺寸,再进行测量。

若此时计数器显示A ;高度规刻度盘指针指到B ;百分表指针的最大偏离位F ,则Q=A+B+F ,其中,A 为整数;B 为小数;F 为小数(记录数)
注:上升时,A 读上显示数,B 读顺时针方向的大字 百分表指针顺时针转则F 为正值,逆时针转则F 为负值 下降时,A 读下显示数,B 读逆时针方向的小字 百分表指针顺时针转则F 为负值,逆时针转则F 为正值
2.1.
3.5注意事项
(1)读数时视线要垂直读数;
(2)拿放时,左手托着底座,右手握着滑块轮盘
(3)高度规放置时,将滑块静止在5mm-20mm 高处锁紧锁扣,上防锈油。

读数口决你
记住吗?
2.1.4.1 结构
(1)杠杆;(2)刻度盘;
(3)指针:(4)表体
(5)测定子
2.1.4.2点检
连在高度规上与其同时点检
(1)与高度规连接紧固性
(2)在V型上归“0”后,来回抽动测定子看指针是否有偏移。

(3)上抬、下压测定子时,指针转动后能回到原位。

2.1.4.3使用
(1)测量时一般将指针转到0.25mm以内处。

(2)测定子最佳状态是将其与被测物基准面相平行。

(3)虚测时,当测定子与测定物之间成角度测量时,需要补下。

即将所测得的误差值乘以相应角度的补正系数K(如下表)
例:角度α以45°测量时,当读取误差在0.25mm时,则正确值=0.76(45°时的补正系数K)×0.25mm(读取数)=0.19mm
(4)角度补正系数表
2.1.4.4注意事项
杠杆百分表因机种型号不同,测定子的长度各异。

一般量程为0—1.0mm的配规格长为42mm的测定子,量程为0—0.8mm的配规格长为20mm的测定子;量程为0—0.5mm的配规格长为18.5mm的测定子。

2.1.5.1结构、功能
(1)主尺:基准定位;
(2)放大器:放便读数;
(3)辅刻度:确定测量角度的分值每格5′;
(4)主刻度:确定测量角度的度值,每格1°;
(5)微调旋钮:微调角度;
(6)副尺紧固件:紧固副尺;
(7)副尺:配合主尺使用,确定其角度值;
(8)主尺紧固件:紧固主尺;
2.1.5.2点检
转动是否自由,刻度是否清晰;紧固是否良好。

2.1.5.3使用
(1)将其表面清理干净;
(2)副尺套入角度规中,紧固副尺紧固件;
(3)测量时,当副尺与主尺同补测物表面间充分接触无间隙时,则可读数(如下图)
2.1.5.4读数
读出主刻度上的度值和辅刻度上的分值,得出角度值
即:度值就是辅刻度“0”刻线所对应的主刻度上的刻线值;分值就是辅刻线与主刻线相重合的刻线,在辅刻度盘上读数。

2.1.5.5注意事项
(1)放置时要将副尺取出另方,并上防锈油;
(2)读数时视线要垂直。

2.1.6推拉张力计(代号TG)
2.1.6.1种类:表盘式和捧针式两种。

(表盘式)
(棒针式)
(1)拉杆;(2)开关按钮;(3)刻度盘;(4)推杆(1)推杆;(2)指针;(3)刻度;(4)拉钩
2.1.6.2使用
目前我们公司只需要推杆,使用时先将套头装在推杆上;表盘式的要先调“0”。

即将刻度转盘转到“0”,打开开关;测量棒针式的直接测量。

一般是按规格值进行检测,当指针指到规格值时若被测件无异常,则所检的为OK品,当指针还没指到规格值时部品就有异常(松动脱落)则此部品为NG品。

2.1.6.3注意事项
(1)推杆、拉杆要分清(对表盘式而言:“长拉短推”对直针式而言“钩拉直推”)不可颠倒使用,以免损坏。

(2)用完后将套头取下另放,并上防锈油。

2.1.7板手型扭力计(代号TR)
2.1.7.1种类:表盘式和扇形式两种
用途:用来检测铆接件的铆接强度,其使用单位为kgf.cm。

2.1.7.2结构
(扇形式) (表盘度)
(1)指针;(2)测量手柄;(3)刻度标尺;(1)测量头;(2)指针;(3)刻度盘;
(4)主杆;(5)可动接触头;(6)测量头;(4)手柄;
2.1.7.3使用
(1)根据铆接强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扭力计。

(2)根据所测物的形状选择适当的辅助检具及测量头。

(3)测量时,手握住测量手柄,向辅助检具锁紧的方向施加力。

(4)加力到指针指到检要求值时为止。

2.1.7.4注意事项
放置时取出辅助检具、测量头,将其清理干净,并上防锈油。

2.1.8力矩螺丝批(代号TD)
2.1.8.1结构与功能
(1)批头与被测物接触
(2)连接杆可连接不同类型的批头
(3)刻度盘
(4)指针测量时力矩多少的指示
(5)置针显示测量值方便读数
(6)手柄手握处
2.1.8.2使用
(1)选择合格的批头(十字形、刀形)
(2)将批头及力矩螺丝批清理干净
(3)将置针指向要求的扭矩值
(4)把批头对准被测螺钉铆口,垂直用力压紧,然后转动力矩螺丝批,在指针与置针重合之前螺钉有松动,则表示螺钉的上紧力矩小于所要求的力矩;若螺钉静止未动,则表示螺钉的上紧力矩大于所要求的力矩。

2.1.8.3注意事项
(1)不可人为去掰动指针位置,以免使其变形而影响测量精度。

(2)放置时取出批头,清理并上防锈油。

2.1.9限界规
包括:销规、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光面栓、间隙规、直角尺、半径规、块规、平板尺、
螺纹样板等。

2.1.9.1销规
1)间隙数为0.025的代号为“P ”;间隙数是其它的称特殊销规,代号为“S ”。

(2)销规是用来检测孔径大小的一种检测工具。

例:有一圆孔孔径为¢
3
说明:此孔¢3销规一定要通,¢3.05销规一定要止,否则为不良孔。

2.1.9.2螺纹塞规又称螺纹通止规(代号G ) 作用:检测螺纹孔的有效径 螺纹塞规的规格种类有三种:
M3×0.5简称M3通止规 M4×0.7简称M4通止规 M5×0.8简称M5通止规
M3:有效径为3.0mm 规格的螺纹孔 0.5:螺距(两个相邻牙峰之间的距离) 螺纹通止规分通端(GP )与止端(NP ) 通端:垂直用力能顺利通过
止端:不能通过或只通过螺孔深度的1/3以内
2.1.9.3螺纹环规(代号Q ) 检测螺纹孔的垂直度 螺纹环规的规格种类有三种:
M3×0.5×¢10简称M3环规 M4×0.7×¢10简称M4环规
M5×0.8×¢10简称M5环规
¢10:表示螺环的直径为10mm。

螺纹孔的垂直度要求在1°以内。

当α=1°时∵d=10
∴h=d sin1°
=10×0.017
=0.17
所以检测螺纹孔的垂直度时,若有缝隙则用塞规检查,若0.17通则NG,0.17以内通则OK。

2.1.9.4光面栓(代号PP)
检测螺纹孔的内径,检测时对应光面栓不能通过或只通过1圈牙则OK。

光面栓目前所用的主要有三种:
M3×0.5 PP简称M3光面栓
M4×0.7 PP简称M4光面栓
M5×0.8 PP简称M5光面栓
2.1.9.5间隙规(代号SG)
)
2.1.9.6直角尺(代号L):检测垂直折弯角的直角度(如图)
2.1.9.7半径规(代号BJ):检测倒角圆的大小。

2.1.9.8块规(代号B):检测物件的宽度。

2.1.9.9光洁度片(代号D)
全称“比较用圆简外面光洁度标准片”,还有“比较用平面光洁度标准片”目前我公司主要用“比较用圆简外面光洁度标准片”来检测铆钉的表面光洁度,在铆钉图纸中可看到
”类的符号,这就是光洁度的等级符号,
由粗糙到光滑分为:1级 2

3级别 4级
2.1.9.10螺纹样板(代号YG ) 检测外螺纹的螺距
2.1.9.11平板尺(代号SE)
检测平面度用
仔细点检一
下,看到底哪里不行?
2.1.10带磁V型块的点检
(2)不合格处理
当点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用油石磨平再点检,直至OK,方可使用;若仍不合格则报计测校验员处理。

(3)用油石座时注意:要将一对磁铁在一起同时磨,直至两块磁铁高度相差0.01mm以下。

2.3常用计测器的精度
计测器都有各自的精度,对不同检查项目假如使用精度相对高得多的计测品检查无防,但选择精度低的则会使检查结果不准确,失去检查的意义,下表列出测量长度的计测器精度。

2.4计测器的保养
2.4.1测量时,根据所测寸法的规格选择精度相应的计测器。

2.4.2使用合格有效的计测器
计测器之所以可使用是因它已判定为合格的计测器,且在有效期内的。

2.4.3在使用计测器之前,必须按点检项目逐个进行点检,点检结果记入点检表中。

2.4.4使用时严格按照计测器操作手顺进行操作。

2.4.5用完时要及时将其放入包装盒内或使其置于稳固状态。

如:高度规暂不使用时,需将百分表成竖直状态连在高度规连接杆上(注此时测定子不必动)。

2.4.6象限界规一类的计测器,每次用完后必须清理表面,上防锈油,以确保它的精度,且用完后应立即放回原装盒内,特别象销规、块规等易遗失的小件计测器更应注意。

2.4.7计测器异常时
a、立即将异常计测器撤离现场。

b、汇报给上司(组长)
c、填“计测器异常报告书”主任级确认后交到仪校处。

d、对在库品与异常计测器有关的寸法再次确认。

2.4.8当天下班前收拾计测器时,必须将其表面清理干净,且上防锈油后方可。

2.4.9拿放计测时注意轻拿轻放,小心使用。

计测器用完后注意保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