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递人文精神,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任务之一。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类智慧和理性的结晶,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道德、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具有普遍性、人性化和发展性等特点。
具体来说,人文素养包括人文情感教育、人文知识教育、人文价值观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语文教育,我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接受并认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
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格品质,又可以促进学生人格、智力、情感等全面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感性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情感的成长。
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触发他们的情感,培养敏感和富有同情心的态度。
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引导学生领略精湛的文艺表现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通过诵读诗歌、欣赏古
典音乐、绘画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情感认知感知美,开阔心胸,形成一种人文情感。
2.传授人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传授一定的人文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文化传统,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全面、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何把握人文知识的传承?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经典故事和寓言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理解常见的文化习俗、民俗等。
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课外活动、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传递人文的价值观
人文的精神传承人类智慧,在传递这种精神的同时,我们必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准确传递和引领学生的思想。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时期,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感知和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典籍、文言文经典课文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诚信、仁爱、忠诚、
正义”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约束能力
和对他人的尊重。
三、效果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常规内容越来越丰富,如何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1.学习成果:通过课堂示范和作业情况,可以看到学生是否逐
步培养出一种人文精神。
2.思维状态:通过学生的互动表现和思考能力,来了解学生是
否能够运用语言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判断问题。
3.文化舞台:通过学生参加的校内外语言文化极限展示、语文
节和语文活动等,来了解学生在形成价值观念方面所能承担的角色。
总之,人文素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它对于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幸福人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文化的魅力,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语言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的结合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