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6单元第2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第111-112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 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2.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解决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动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 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发现当“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米尺、胶袋、棋子,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得相当广泛,在前面学习中同学们已经通过实践活动或综合应用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过一些体验,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具体通过一个数学活动来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的名称是有趣的平衡。

板书课题
师:活动前老师要求:一是要了解清楚每一步活动的任务和要求,二是小组为单位按这个活动步骤进行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成这个省去三是活动时要边活动边思考,这个活动与我们所学的哪方面的数学知识有联系?怎么应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更好地完成这个活动。

好,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要求来进行这个数学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知识。

二、自主探究规律,研究问题,体会杠杆原理
实验准备:把米尺的50厘米处作为中心点,系上绳子。

往两边每10厘米标记为一格。

实验要求:(1)4人一组,组员明确分工,共同参与。

(2)边操作边记录,填写实验记录单。

2. 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1)出示探索问题:
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
衡?
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2)小组汇报。

(3)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米尺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棋子数 = 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三、应用规律,深入思考,领悟反比例关系
1. 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1)学生理解“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的含义。

(2)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交流汇报。

(3)引导发现: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2. 拓展延伸
活动三:探索在米尺两端不同刻度挂多个棋子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那么多的发现,太了不起了!下面我们增加些难度。

如果在米尺左右两边多个刻度上挂勾码,还符合这条规律吗?这一次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寻找结论。

实验后学生汇报。

单凭你们两组的结论是一样的就能说这条规律是真理吗?得需要更多的验证。

其他小组的结论一样吗?实验数据一样吗?不同的实验数据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同学们,实际上这是一条已经被科学验证的规律。

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操作,理解它。

(左边棋子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等于右边棋子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


四、联系生活,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 生活中有那些的关于平衡例子?你能说说吗?
2. 利用平衡的规律解决问题。

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和妹妹到公园去玩翘翘板,小明体重44千克,妹妹体重35千克。

如果要让翘翘板两边平衡,你至少可以想出几种办法?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有趣的活动,了解杠杆原理。

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