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下24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一填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 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 的浪漫主义色彩。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和其它季节
真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 你怎么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 一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与往日不 一样的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 一直连接到天边 。
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
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映日/荷花/ /别样红。
早晨走出
送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
到底
毕竟西湖六月中,
四季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与蓝天相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 ,
在朝阳映照下 异常碧绿
千古名句
, 映日荷花 别样红。 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出荷花的壮 观、大气。 异常红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同。 你怎么理解“毕竟”“四时”的?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前 雨中
黑云翻墨
Text in here
白雨跳珠
来 去 匆 匆
雨后
水天一色
Text in here
Company Logo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 姿英发(fā)。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huán)酹(lèi)江月。
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
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
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
“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这首诗以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向我们描 绘了西湖的疾雨来也汹汹去也匆匆的神奇。在科 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有了
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醉书
(时间) (地点) (事情)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 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 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诗人]苏轼
黑 白 卷 望
云/ 雨/ 地 湖
翻 墨/ 未 跳 珠/ 乱 风 来/ 忽/ 楼 下/ 水/
自学展示四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景物多:云、雨、风、 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 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 入、吹
这风云变幻的 西湖,这千姿 百态的西湖让 诗人为此心醉, 为此陶醉。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诗人善 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
这两行诗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卷地风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水如天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 楼下水如天。 你又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
天晴,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点?
去得快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在朝阳映照下的荷花越发显 得红艳。 风光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风景。
自学展示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
抒情 }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 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 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 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 化了西湖之美。
遮 山, 入 船。 吹 散, 如 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 跳珠乱入船。 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黑云压城
重云如盖
彤云密布
黑云压顶
阴云密布
黑云翻墨
乌云密布
浓云密布
乌云滚滚
乌云翻滚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狂风暴雨
自测自评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____代诗 人______的作品,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 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自学展示一
晓出 净慈寺 送林子方 (时间) (地点) (事情)
晓:早晨。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 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 。 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 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为著名的西湖 十景之一。 送林子方:为朋友林子方送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 “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 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 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 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 画面绚烂生动。
自学展示二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 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 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 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 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பைடு நூலகம்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 /六月中, 风光/不与/ /四时同。 接天/莲叶/ /无穷碧,
瓢泼大雨
暴风骤雨
白雨跳珠
大雨如注
狂风骤雨
暴风疾雨
风雨交加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 跳珠乱入船。
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
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遮住山,白色 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蹦进船里。
你发现这两行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
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吗?
来得急、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 楼下水如天。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 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 的浪漫主义色彩。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和其它季节
真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 你怎么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 一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与往日不 一样的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 一直连接到天边 。
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
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映日/荷花/ /别样红。
早晨走出
送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
到底
毕竟西湖六月中,
四季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与蓝天相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 ,
在朝阳映照下 异常碧绿
千古名句
, 映日荷花 别样红。 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出荷花的壮 观、大气。 异常红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同。 你怎么理解“毕竟”“四时”的?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前 雨中
黑云翻墨
Text in here
白雨跳珠
来 去 匆 匆
雨后
水天一色
Text in here
Company Logo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 姿英发(fā)。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huán)酹(lèi)江月。
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
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
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
“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这首诗以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向我们描 绘了西湖的疾雨来也汹汹去也匆匆的神奇。在科 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有了
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醉书
(时间) (地点) (事情)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 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 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诗人]苏轼
黑 白 卷 望
云/ 雨/ 地 湖
翻 墨/ 未 跳 珠/ 乱 风 来/ 忽/ 楼 下/ 水/
自学展示四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景物多:云、雨、风、 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 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 入、吹
这风云变幻的 西湖,这千姿 百态的西湖让 诗人为此心醉, 为此陶醉。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诗人善 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
这两行诗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卷地风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水如天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 楼下水如天。 你又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
天晴,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点?
去得快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在朝阳映照下的荷花越发显 得红艳。 风光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风景。
自学展示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
抒情 }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 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 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 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 化了西湖之美。
遮 山, 入 船。 吹 散, 如 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 跳珠乱入船。 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黑云压城
重云如盖
彤云密布
黑云压顶
阴云密布
黑云翻墨
乌云密布
浓云密布
乌云滚滚
乌云翻滚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狂风暴雨
自测自评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____代诗 人______的作品,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 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自学展示一
晓出 净慈寺 送林子方 (时间) (地点) (事情)
晓:早晨。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 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 。 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 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为著名的西湖 十景之一。 送林子方:为朋友林子方送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 “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 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 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 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 画面绚烂生动。
自学展示二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 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 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 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 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பைடு நூலகம்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 /六月中, 风光/不与/ /四时同。 接天/莲叶/ /无穷碧,
瓢泼大雨
暴风骤雨
白雨跳珠
大雨如注
狂风骤雨
暴风疾雨
风雨交加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 跳珠乱入船。
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
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遮住山,白色 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蹦进船里。
你发现这两行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
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吗?
来得急、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 楼下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