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选修1学案:第8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Word版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教材整理1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
(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
(2)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日本政府第一任内阁首相。
2.目的
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颁布
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
(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一系列自由。
(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财产资格和年龄限制。
议会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
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
(1)进步性
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②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2)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为天皇所掌握。
[深度点拨]《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
(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教材整理2崛起为东方强国
1.条件
(1)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宰割中国。
(2)明治政府加紧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2.时间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表现
(1)经济上
①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3)外交上:1894年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放弃治外法权,美国等国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条约。
4.意义
20世纪初,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教材整理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120“学思之窗”,思考: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提示】
由于幕府统治的腐败使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产生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并积极投身到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实践着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同时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也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探究点评价明治维新
(1)根据史料一,指出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实质是什么?明治维新以后,“脱亚入欧”论对19世纪后期日本的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实质:倡导“全面西化”;学习引进西方近代文明。
影响: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近代化;反映出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和利己意识,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对外扩张、侵略邻国的重要思想根源。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敕语》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提示】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素质,为日本在东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向日本人民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将日本教育纳入军国主义政策的轨道;为日本培养了一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皇军”,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民众基础。
【史论拓展】明治维新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明治维新)的确是对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形成转向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主的划时代的社会变革。
——野吕荣太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的各种历史条件》材料二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
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
——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及影响。
【规范解答】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明治维新除旧布新的措施。
第(2)问的“局限性”,根据材料“新政府中主要是武士和贵族,没有直接来自资产阶级的代表”“1868年的政体书中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是徒托空言,未付实施”说明保留军国主义,带有封建残余。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延缓了民主进程;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答案】(1)说明:明治维新通过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宪法,承认土地私有,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带有封建残余;保留军国主义。
影响:延缓了民主进程;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1.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解析】A项表明天皇是世袭的,并且权力至高无上,总揽很大的政治权力,是典型的封建性质的体现。
B、D两项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权限。
C项是天皇对军权的控制。
【答案】 A
2.《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选举权须具有以下条件()
①必须是年龄超过25岁的男子②缴纳一定数量的税收③必须是年龄超过30岁的男子④年龄超过35岁的女子
A.①④B.①③④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③④表述不符合《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规定,其中③有资格被选举但有财产限制,④在当时日本社会,女子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 C
3.从明治维新开始到20世纪初,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有()
①彻底清除了封建制度②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③对外侵略获得了大量财富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清除封建制度,而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所以①是错误的。
【答案】 D
4.“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
A.主张求知识于世界,发展资本主义
B.主张建立近代化军队
C.主张摆脱外来的民族压迫
D.欲走对外扩张之路
【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日本明治政府宣称的“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反映了日本欲走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治维新初期,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
……后来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的倡导下,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最早的民营机器纺织厂宪法颁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少弃多采主义”原则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
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弃”方面回答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传统文化的措施。
“多采”方面回答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答案】(1)“少弃”:在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多采”:在经济上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殖产兴业;在社会生活方面,实行“文明开化”。
(2)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实现了国家富强,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天皇是日本皇帝的称号,以天皇为首组成专制统治机构,统治国家。
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的标志是()
A.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B.1869年明治维新的成功
C.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
D.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这部宪法标志着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答案】 D
2.《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明文规定:“本章所载之条规,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
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
A.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
B.保障日本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
C.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
D.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专制与独裁
【解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可知,所谓的“权利和自由”,是在不触动天皇大权的前提下才能享有。
为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政府可以合法地一笔勾销人民的权利与自由。
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已崛起为东方强国,其相关表现不包括() A.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B.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C.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D.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解析】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表现在经济、军事、政治、国家主权等各个方面,但19世纪末的日本仅仅是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因而A 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4.《大国崛起》中说: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的关键因素是()
A.有利的国际环境B.明治政府的英明领导
C.明治维新D.对外侵略扩张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日本崛起的因素,但最符合题干“关键因素”的应是C项。
【答案】 C
5.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图一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向日军投降图二日俄战争中的日本陆军
A.日本已成为东亚唯一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B.明治维新使日本的军事实力增强
C.日本取代欧美国家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
D.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近代化国家
【解析】图中的信息只反映出日本军事实力增强,这是明治维新的成果。
【答案】 B
6.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上富强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最能反映材料的是B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
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
——《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
资本主义经济特征》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材料三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采用哪个“主义”,从未把自己的任务看成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是当作一项事业。
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是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国。
他们并不是偶像破坏者,既没有把封建阶级骂得一无是处,也没有剥夺其财产,而是诱之以厚禄,使他们转而永远支持政府。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
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的评价。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直接根据材料一中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可结合明治维新措施中的殖产兴业政策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相关史实来说明。
第(2)问,要结合教育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评价其积极作用,从日本特有的忠君思想评价这一教育原则给日本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材料三中的“他们心中的目标”概括即可。
【答案】(1)思路:建立官办企业以积累经验,为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
努力:利用政府力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后采取低价转让等方法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2)“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
彩浓厚。
(3)有选择、有重点地向西方学习;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