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各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天津各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
编
2022年天津各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
一、现代文阅读
(2022・天津滨海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晶莹的瞬间》,完成下面小题。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①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
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
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些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②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
此刻,肖邦的钢挈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
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
火车开出不久,就下起大雪。
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差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口望去,白茫茫一片。
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
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
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
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包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
③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
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
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甲]“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
④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
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
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地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
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
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
⑤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乙]“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⑥就在我沉浸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
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
这早春的幡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我的遐想。
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
1.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叙事,请列举文中典型事例,分析这一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2.请结合具体语境,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
孤独、忧虑和烦躁。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O
A.文章第②段写“雪花”,表达了对这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小姑娘的童真美相映
衬。
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整。
B.文章采用了插叙的写作顺序,巧妙地叙述了记忆中难忘的瞬间,是作者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的结晶。
C.文中[甲]和[乙]两处写小姑娘的歌声,都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
D.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以“第一行脚印”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表现了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
E.文章语言清丽、沁人心脾,感触细腻,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真善美孜孜不倦的求索,饱含着一个作家真诚虔敬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
4.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
(2022•天津西青•七年级统考期末)老海棠树
史铁生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柱,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柱,-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
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喇啦喇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歌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根。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5.阅读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关于奶奶的几件事按顺序补充完整。
奶奶在树下唤孙、送饭一(1)→(2)→(3)T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一(4)
6.文中画线语句描写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老海棠树”是全文线索,作者围绕着“老海棠树”组织材料,写奶奶的人生晚景,全文都是围绕老海棠树展开记叙的。
B.“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既象征了奶奶渴望更有用、渴望跟上时代的可敬可叹的生命品格,也象征了奶奶的命运。
C.本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其间“我”的情感是比较单一的。
D.”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一方面是指对奶奶的思念,另一方面指,因当时对奶奶的不解而给奶奶带来伤害感到痛心和后悔。
E.奶奶具有勤劳、慈祥、善良、宽厚、坚强、执着、诚实、爱学习、关爱孩子的思想品格,但是“我”并不是太喜欢奶奶的这些品格,所以才会出现如今的悔悟。
8.文中写由于“我”的过错铸成了自己“永生的痛悔”。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并且还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请说说你会怎样去做。
(2022・天津津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油菜花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油菜花开
祁云枝
①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
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鼠配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笼罩在它的杳味里。
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帖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②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油菜花的出现,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起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成员,都自带光芒。
大地透亮,如片片黄绿色的海。
③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句。
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
说花瓣如诗,只是我的看法;在蜜蜂眼里,这花解,是它进食的餐桌。
无
以计数的花瓣餐桌,每一桌,都铺好了明黄的桌布,等待贵客蜜蜂来访。
④尊贵的客人来了------- 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
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
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
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
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
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
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
它太
忙了,马不停蹄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
婪蜂还是个劳模呢!⑤此刻,
天地间明艳安详。
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铺面而来的光芒,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
⑥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堤,每年春天,绿色的麦苗间,油菜花盛开的样子,真叫人欢喜。
仿佛有人用太阳光沾了金粉和露水,一笔一画在乡亲们的责任田里画出一个个金色的太阳。
那时,年少的我们,在田墟边,尽情演绎“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游戏。
⑦油菜花开的时候,村庄变得热闹。
追逐花期的放蜂人,不知道何时把一排排蜂箱整齐地码放到田间地头,他们就住在一旁搭起的帐篷里。
家蜂嘤嘤嗡嗡地飞入油菜花地,田野上,响起交响曲。
⑧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
蒸油花卷的面粉,是自家地里产的麦子磨的,花卷里的清油,也是自家的油菜籽压榨的。
麦子和油菜,都携带着大地的温暖。
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
记忆中的油花卷,还没有出锅,香味就充盈整个屋子。
母亲心灵手巧,她蒸的油花卷,层层叠叠如盛开的鲜花,貌美,喧软,油香。
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蓝,就绽开紫玫瑰:若是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面皮薄厚,菜籽油是否抹匀,食用颜料如何加工搭配等,母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⑨艺术品一样的油花卷上,有母亲的手纹,有她的想象力和对于子女的爱。
工作以后,我在西安的餐∙馆里多次吃到油花卷,面粉更白,外形更美,有的甚至加了巧克力。
但怎么吃,都没有记忆中醇香。
⑩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
我伸出手指,轻轻触摸蜜蜂采过蜜的那朵小花,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7日,有改动)
9.作者“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的“记忆”有哪些?请结合⑥〜⑧段内容概括。
10.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里画线的句子。
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蓝,就绽开紫玫瑰;若是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
11.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O
A.文章第①段描写千娇百媚的迎春、玉兰等花来衬托朴实的油菜花,表现了作者对玉兰花情有独钟。
B.文章第④段中“搓搓手”“抹了抹嘴巴”等语句,生动细腻地描写了蜜蜂采密时的动作,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趣味性。
C.文章第⑨段采用对比的写法,用“面粉更白、外形更美”的西安餐馆里的油花卷来衬托母亲所做油花卷的醇香。
D.文章第⑤段“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与第⑩段“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两句,一起一合,结构严谨。
E.文章将说明、描写、叙事、抒情相结合,详细地描绘了油菜花由盛开到凋落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2022•天津河西•七年级统考期末)梦里一枕高粱红
崔向珍成熟的秋风一遍遍地吹,村子西南的高粱地一片片地红,艳过红枫烈如赤焰的高粱地,呼呼啦啦地烧红了半边天。
精灵似的小燕子,在长长短短的电线上,排成了高低错落的黑色音符,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远方的绿树红花。
大雁的鸣叫声稀稀拉拉地排过高远的天空,带着几支轻盈的羽毛一起掉落进热闹的高粱地。
秋天的阳光金黄金黄,耀着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也耀着父亲手中闪闪发光的铁镐头。
父亲的右手臂肌肉
凸显,铁镐头起起落落,一棵高粱跟着一棵高粱被连根刨断,刷刷啦啦地扑倒在苍天厚土辽阔的怀抱。
一车一车的高粱棵运回家中,母亲带着我们,先把亭杆粗壮穗头硕大的挑拣出来一些,带穗摄取一米长短,脱粒后用于绑缚扫帝。
剩下的高粱穗用恸头的利刃削割下来,均匀地摊在院子里晾晒。
贪嘴的麻雀不去啄食枣树高枝上坠着的几个干枣,一只只一群群,围着馨香的高粱穗蹦来跳去。
中午的阳光毫不吝啬,豆桔垛表面的许多豆荚被晒炸了,喏喈啪啪地爆响丰收的鞭炮,金黄的豆粒忽然间弹跳进碧绿的菠菜地里,惊飞了几只身体圆滚滚的麻雀。
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孩子的心里也明晃晃的,一天一天喜眉笑眼地乐呵着。
眼看着碧绿的大白菜卷了心,脆嫩的青萝卜长足了个,苇塘里的芦花满院子飘飞。
沉甸甸的高粱穗翻来覆去地晒透了,我们争抢着挥起木叉和棍棒用力敲打。
金黄的秋风里,红色的高粱壳子不分方向地乱蹦,整个村子里此起彼伏着快乐的笑声。
脱好的高粱粒,母亲挑拣出一部分放在大簸萝里,均匀地喷了水,用簸箕端着去村东的石碾子上碾高粱米。
圆滚滚的石碾子咕咕噜噜不停地响,母亲的汗珠滴滴答答不停地落。
一圈又一圈,母亲的脚印在黄土地上重重叠叠,金黄的落叶在母亲的脚下重重叠登。
碾掉了皮壳的高粱米晶莹圆润,母亲放在洗菜盆里淘洗干净,充分浸泡后倒进大铁锅里炳煮。
母亲烧火的时候也不闲着,手里捏着缝衣针和白棉线仔细地穿辣椒串。
一大簸箕辣椒穿好,屋里的热气就满了,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
母亲微笑着走出屋子,把辣椒串挂到槐树低矮的树枝上喙晒。
夕阳已经西下,一片绚丽的晚霞努力地铺展着最后的热情,给红艳似火的辣椒,晶莹饱满的槐豆,洁白纷飞的苇絮,满院子乱跑的鸡鸭……,都裹上了充满希望的温暖光辉。
天一点点黑下来,密密麻麻的星星在宽宽的银河里,岸岸地流淌着灿灿的银光。
母亲点起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我们围着四四方方的锅台开始吃晚饭。
虽然只是一锅普通的高粱米饭,和几块刚进了盐味的洋美和青萝卜,我们却咀嚼出了最幸福最温暖的味道。
吃完了饭,父亲常常会给我们背诵《青纱帐甘蔗林》,再连带着讲一些发生在青纱帐里的英雄故事。
我们听得热血沸腾,辐在火炕上入梦的时候,常常在红艳如火的高梁地里左冲右突,奔跑不停。
时过境迁,远离了故乡和故乡的高粱地,已经几十个秋天没有看见醉心的高粱红了。
好几回梦里醒来,急三火四地去超市里买回几斤高粱米,兴致很高地用电高压锅炳饭吃。
一粒粒的高粱米还是那么晶莹圆润,一朵朵的高粱花绽放的还是那么好看,可是没有了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伴,我终究是再也吃
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
(选自《今日新泰》2019年11月300;有删改)
13.围绕高粱,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提示补充情节。
收割高粱TT碾高粱米TT吃高粱饭。
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
15.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16.文章以“梦里一枕高粱红''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17.(2022・天津南开•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乌鸦喝水
①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
教室里一只只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
乌鸦用了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
②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子上站起来,似乎怕老师没有看到。
老师笑眯昧地指定一位女生回答。
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③“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
课堂里沉默了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又慢慢地举了起来。
“这位男同学,你来回答。
'‘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
④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很有名气的张老师。
张老师看着同学对答如流,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⑤“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忽然,一个胖男生说。
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说说你的问题吧!”“老师,我想……乌鸦不一定……不一定能喝……喝到瓶子里的水。
‘‘胖男生挠着头皮,有点紧张。
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⑥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篇课文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
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镇定自若了。
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能。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⑦“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mie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
“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
我们应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
⑧张老师示意胖男生坐下,他无奈地坐下,奔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⑨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⑩十几年过去了,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喊他赵老师。
学校有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
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⑪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
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讲课就要结束的时候,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问题吗?“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
一个女生站起来,清晰地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能喝到水吗?”
⑫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
一个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不是已经说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可怀疑的?”教室里实时嗡嗡响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⑬赵老师挥挥手,让小朋友们安静,说:“大家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⑭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
”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乐坏了,争先恐后要上台做实脸。
⑮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
小朋友看着一个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们也目噎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⑯“我们的实脸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地问。
“有一个瓶子,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
”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⑰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⑱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否则就喝不到了。
”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⑲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轻mie
(2)在张老师和赵老师的课上都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特殊情况,但并不类同。
请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完成表格的填写。
(概括) 具体表现
在张老师的课上胖男生提出乌鸦不一定能够喝到水。
提问者:紧张、无奈张老师:②一、—
同学们:
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