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及答案
【课标细化】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课前预习】
一、大气环流
概念: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
大气运动长期的平均状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不同,造成
高低纬度间产生,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间、间的
和__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
和的重要因素。
二、气压带和风带
南北半球各形成个环流圈,分别是
近地面表现:个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对称);个风带(南北对称)画图(右图):
标出赤道、南北纬30°、南北纬60°、南北纬90°。
n2^-理°澎ABC太阳位置口低压带
n2^
-理
°澎
ABC
太阳位置口低压带匚弟压带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A、B、C的节气分别为、、
由于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
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冬季偏
【思维导学】
是不是受信风(带)影响的地方降水一定稀少?为什么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何意义?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探讨下列问题。
90°60°30°0°30°60°90°
(1)为图中的线条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三圈环流。
(2)指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气流运动方向、成因及性质。
气压带
或风带
名称
气流运动方向(垂直方
向:上升/下沉)或风
向
气压带的成因(动
力/热力)
性质(降水:干/湿,气温:冷/温/热)
八、、/
A
上升
B
干执
1八、、
C
动力
D
E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
F
G
2、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
A.M—赤道低气压带
B.M—副热带高气压带
C.P—副极地低气压带
D.N—极地高气压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B.MN之间为东南风
C.MN之间为西北风
D.NP之间为东北风
探究点二:冬夏季气压中心1阅读课本P36活动1和P37“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下图的圆圈内填写气
压中心的名称。
探究点三:季风
读“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月甲7月乙
(1)在图中填写气压分中心的名称,用箭头标出A、B、CD处的风向。
A风B风C风D风
(2)甲图中①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乙图中②气压中心的名称是,它将(气压带)
切断。
(3)完成下表: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1月)
夏季风(7月)
冬季风(1月)
夏季风(7月)
风向
源地
亚洲高压
印度洋
性质
暖湿
暖干
强弱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成因
(4)试说明亚洲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一、大气环流
_全球性的有规律_
_太阳辐射热量差
高低纬海陆水汽_一热量—天气变化气候形成二、气压带和风带
1一三_低纬环流___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2.7_______6___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春秋分日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__北_南__
【思维导学】【参考答案】
不一定。
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带来大量水汽,变得比较湿润,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探讨下列问题。
(1)为图中的线条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三圈环流。
(2)指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气流运动方向、成因
及性质。
气压带
或风带
名称
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方向:上升/下沉)或风向
气压带的成因(动
力/热力)
性质(降水:干/湿,气温:冷/温/热)八、、)
A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热力
湿热
B
副热带咼气压带
下沉
动力
干执
1八、、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升
动力
温湿
D
极地咼气压带下沉
热力
干冷
E
信风带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干热
F
西风带
(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
、温湿
L1—
G
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东北
风
(南半球)东南
风
'干冷
2、BC
探究点二:冬夏季气压中心
1阅读课本P36活动1和P37“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下图的圆圈内填写气
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
阿留
口
亚洲
<亚速尔
高压
fbmuilb■■■■■
1(—Jrf/yl
hhiWlWbv
7月
探究点三:季风
1.读“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月甲7月乙
(1)在图中填写气压分中心的名称,用箭头标出A、B、CD处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2)甲图中①气压中心的名称是亚洲高压
乙图中②气压中心的名称是亚洲低压,它将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
切断。
(3)完成下表: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1月)
夏季风(7月)
冬季风(1月)
夏季风(7月)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亚洲高压
太平洋
亚洲高压
印度洋
性质
冷干
暖湿
暖干
暖湿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
(4)禾9: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
第2节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
【课标细化】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会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课前预习】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于海洋,陆地上形成
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于海洋,陆地上形成
二、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高、低气压中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冬夏季节高低压中心的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和有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
冬
季,是冷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夏季,西太平洋副
热带高气压是
暖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四、季风环流
一年内盛行风向在冬、夏季节呈现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组成部分,地区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也是大气环流的五、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作用
⑴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和得到交换。
(2)是各地和形成的重要因素。
(基本)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重要)季风环流「夏季风
(重要)
季风环流「夏季风
2气候因素冬季风洋流用下图表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请写出各代号
表示的气候类型名称。
参考课
冬季风
洋流
用下图表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请写出各代号表示的气候类型名称。
参考课
2.16
39页图
【思维导学】
与撒哈拉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为何能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气候特征、成因
1考虑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海陆位置的不同,思考下列气候类型有什么样的主要特点。
提示:(1)热量自赤道向极地递减。
(2)低压控制上升气流多雨,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少雨;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由海洋吹向陆地,湿润。
(3)描述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特点描述:时间+气温+降水,例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主要成因
执
八、、
带
热带雨林气候
it9帥|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1
diL
■-47iu
1J
1
Ml
I
南、北纬10°20°
之间
全年高温,分干湿
季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某某某^!某某—」
111.
IJTkrilp|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u1■”
南北20°30°之间
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终年咼温少雨
副热带咼压带或信风带
控制
亚
执
八、、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iiirFlif.i.
■Jf1#.■!某某
kU
"1
UBI
HFI
KFI
FU
lilll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Ji
地中海气候:
■
I'rL1
f—~-
urn.-ilh
DM74JIJ
w
一dikn
il-4TIQHm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
——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
陆东岸
f
温带海洋性气候卜■0
/—、
l.■■■■■
南北纬400—60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0—600大
陆内陆
终年干旱少雨,冬
冷夏热,气温年变
化大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亚
寒
带
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间
冬季漫长寒冷,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受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控制
寒
带
苔原气候
0f
极地附近
全年严寒,降水少
纬度咼
冰原气候
1i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
岛内陆
全年酷寒,降水少
纬度咼、地势咼
探究点二:气候类型的判读
1以“温”定球
■UJt':mmj■:Ci甲半球2、以“温”定带乙半球带乙丙带■UJt':mmj■:Ci
甲半球
2、以“温”定带
乙半球
带
乙
带
3、以“水”定型
土■某——__—-JJ■■
土■
某
——
__—-
JJ
■■
-h
1■某72侗1
tt
t'
300
___一1200
BS本某某
000ooOfi54
;100
oaalllilaja0
I47iQtHf
D
年雨型冬雨型夏雨型
A气候B气候C气候D
【参考答案】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结合教材36页、37页图2.13及图2.14完成:
广夏季,陆地温度_高__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丿氐压少雨型
气候
海陆执
八、、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冬季,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上形成高压—
陆地
天气禾廿气候蒙古、西伯禾寸亚
四、东亚
五、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作用
⑴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是各地_天气变化—和一气候__形成的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基本)
厂厂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重要)卞季风环流J夏季风
.气候因素(冬季风
q下垫面「海陆分布
彳地形
「洋流
39页图3
39页图
2.16
【思维导学】【参考答案】
撒哈拉地区地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的控制,炎热干
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我国东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岸,面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夏季风和台风都会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降水,形成“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参考答案】
1考虑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海陆位置的不同,思考下列气候类型有什么样的主要特
点。
提示:(1)热量自赤道向极地递减。
(2)低压控制上升气流多雨,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少雨;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由海洋吹向陆地,湿润。
(3)描述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特点描述:时间+气温+降水,例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主要成因
热
八、、
带
热带雨林气候
|SB
ilLi
i"m
1
南、北纬100之间
全年咼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Ila
S
1
1
.irfll.
■4Ti
—1
Eiciri
<it-r-iH
南、北纬10020°
之间
全年高温,分干湿
季两季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
LJi
d
liPI
北纬10°北纬
25大陆东岸
全年咼温,分旱雨
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热带沙漠气候
巾14>1fl
南北20°300之间
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终年咼温少雨
副热带咼压带或信风带
控制
亚
热
八、、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
1广-44
1■13
.ndlliLi.
i"1Ti-D1hlv
■和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夏季咼温多雨,冬
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厲丰—
ij■——i1
urn..till
faifl141H.I
j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咼气压带和西风
带交替控制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E-hIL:
1■'■"1■
北纬35050°大
陆东岸
夏季咼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北纬400—600大
陆西岸
终年温和湿润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0—600大
陆内陆
终年干旱少雨,冬
冷夏热,气温年变
化大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亚
寒
带
寒带针叶林气候
■■■■IlKIlaIn
h~ltIOMb
北纬50°70°间
冬季漫长寒冷,降
水少,且集中于夏
季
受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寒
带
苔原气候
—珅
极地附近
全年严寒,降水少
纬度咼
冰原气候
讯曲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
岛内陆
全年酷寒,降水少
纬度咼、地势咼
探究点二:气候类型的判读
1以“温”定球
甲—北—半球乙—南—半球
2、以“温”定带
热带
亚热带
带
3、以“水”定型
A热带雨林气候B_地中海_气候C_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_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