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阅读题
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

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实际。

“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

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

而形成于先秦的“五伦”说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

“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

《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

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

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

《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又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

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

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

例如,在夫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

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

“五伦”说对人们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

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故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

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发,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则有助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如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民族关系、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

这是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儒家“五伦”说辨析》)1.关于“三纲”说和“五伦”说,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汉以来将“三纲”与“五伦”并列论之,推尊为人伦准则,而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其归在“旧礼教”名下加以摒弃。

B.“五伦”说形成于先秦,是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其核心思想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

C.“三纲”说认定尊者、长者拥有绝对权威和支配地位,抵制民主、平权的诉求,是一种单向独断的绝对主义伦理观念。

D.“三纲”说与“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中国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二者在主旨上有着差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君臣关系上,还是在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上,“五伦”说都对人们提出了双向性要求,即互敬互助的要求。

B.“五伦”说主张君臣关系,强调民本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

C.“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包含“义、亲、序、别、信”等人伦准则。

D.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充分实现社会和谐,其中一重要原因是“五伦”说侧重强调“义务”,没有对民众享用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面的单向要求,或者是上对下的“专断”,或者是下对上的“民主”,都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国家丧失稳定祥和,无法持续发展。

B.资方如果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置劳方利益于不顾,就会激化劳资矛盾;劳方如果强索超越企业承受力的待遇,就会损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C.“五伦”说为当今解决多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弘扬其在人际关系上的精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D.“五伦”说内容也有精华旨意,对于其中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良性互动、互敬互助的要求等合理因素,我们应采用辨析、吸收的态度去对待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

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

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

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

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

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

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

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

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

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

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

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

”从之。

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

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

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

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

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

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

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

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

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

成务
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

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

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尝与之联外姻,逮嫌辞职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临幸:谓帝王亲临。

D.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代还:指官位被代替而归家。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

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
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

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

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

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

(11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①,东风辇路②,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③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离宫:行宫,古代帝王出巡暂住之地。

②辇路:宫中的路,多供帝王的辇车行走。

③繁华镜:有细致花纹的铜镜。

8.这首词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词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慨?(5分)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友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广阔水面的两句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多面首富王健林
①109座万达广场、71家万达酒店、99家万达百货、150家万达影院,还有青岛国际电影节、汉秀……当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万达制造”时,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统治者的财富也随之呈现几何增长。

他赚钱的速度被形容为“每10分钟可以买一辆奔驰车,每小时可以买一栋400万元的房子,每天近亿元入袋”。

2015年3月2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242亿美元资产排名全球第二十九名,并以15亿美元的优势反超马云,重新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②在万达集团的建立及扩张之路上,王健林突破成规的举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9年,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勇气与创新让王健林有了近千万元收益,万达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搞旧城改造的公司。

③1992年,万达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集团公司。

年销售额达20亿,占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的1/4,在当时很了不起,但连续两三年上不去,促使王健林要到外面去,他一指数千里,到广东成立公司,项目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万达走出去的勇气。

继旧城改造之后,万达找到了第二个创新发展模式:跨区域。

④2000年,万达跻身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总资产近百亿元。

但当时民营企业的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障,一名创业元老病重,王健林花100万元医药费,只为他延续了一年多生命。

一个人就花这么多,以后怎么办?他当即提出,万达集团要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要做大型的商业物业,招世界500强和一流的国内企业做租户,但没有考虑到要帮助业主招商引资,2003年正式营业时,上百个商铺有一半是空的,租到商铺的商家生意也不好,业主、商家与万达产生纠纷,甚至闹到法院。

⑤面对转型难题,万达许多高管动摇了,可王健林很坚持:“过去没干好肯定是他们没有总结经验,没有找到规律。

我相信商业地产的路子没错,万达就是要做先锋。

”一位美国资深媒体人福斯特说:“我见过许多中国商人,王健林思维非常清晰,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

”他不断跨行业发展,不断开拓陌生领域----2006年,涉足电影院线,当年实现盈利,不到10年,就拥有了百余家影院,千余块银幕;2010年,与美国弗兰克公司合作成立演艺公司,打造顶级的中国文化秀,4年后,汉秀剧场在武汉中心文化区全球首演;2013年,砸下500亿在青岛建立“东方影都”,计划自2016年起,每年
在青岛举办国际电影节,用3至5年将其“打造成世界排名前列的国际电影节,改变中国没有电影文化世界品牌的局面”……
⑥大手笔收购,是王健林借资本之力实现万达版图扩张的又一尝试。

国际上,2012年,万达以31亿美元资金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在国内,2014年,收购了12家旅行社,总规模达75亿……
⑦王健林曾用6个字概括万达的企业文化:军队、学校、企业——万达首先是一支部队,然后才是一家公司。

离开部队近30年,王健林仍保留着军人的作息习惯。

一位万达内部人士称:“他很守时,也不喜欢别人迟到。

”按公司规定,一旦迟到次数超过5次就要辞退。

王健林对自己的另一个要求是,每天上班必须佩带胸牌,虽然整个万达没有人不认识他。

他说:“这是制度。

在公司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这是军队的传统。

”曾经,一名集团中层“放松警惕”,领带没系紧,却偏偏在电梯里碰上了王健林。

还没等他开口,这位中层已经语无伦次地解释起来:“我脖子太胖,领带都系不上了……”王健林在公司不怒而威的形象,可见一斑。

⑧王健林的管理是军队化的,完不成任务就必须按集团的制度拿下,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具体到员工待遇上,王健林又崇尚家庭式的关怀,万达食堂的蔬菜来自集团的有机农场,在PM2.5爆表的时候,万达员工在办公区仍然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这些让他们引以为傲。

⑨王健林爱读书,常自己写演讲稿,从不用秘书代笔,“枪手写不了我的思想和感受”。

他还会在每年的工作报告中,给员工们推荐一本书,从《情商》到《论语》,他希望员工通过读书做到自知,学会与人相处,控制自己的情绪。

万达还投资7亿元在河北廊坊设立了占地面积200亩的万达学院,可同时容纳
3000名学员学习培训。

对于万达的文化氛围,王健林有自己的理解:“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经营。


⑩在许多人眼中,王健林不苟言笑,很少有人能想到,他也有文艺范儿。

他爱唱歌,歌艺曾让美国《财富》杂志记者惠特福德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位(近)60岁的房地产大亨还是一流的男高音,他演唱了极耗体力的压轴曲目:藏族和蒙古族民歌。

”他还爱好收藏,曾花800多万买下傅抱石的一幅画,也曾开玩笑说,“下海”很大动因是为了有钱搞收藏。

⑾每个人都有很多张面孔,社会的发展需要马云那样的面孔,新奇、前卫、时尚,也需要王健林这样的面孔,严格、专注、传统。

——节选自《环球人物》2015年3月15日
相关链接
①王健林1954年出生,16岁参军, 1978年,被推荐到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老师对王健林最初的印象是:认真、踏实、主动,永远都拿个小本记笔记,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会站起来提问。

一年后,脱颖而出,留校工作。

1986年,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

部队干部待遇优厚,他却脱下军装,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两年后接盘区政府下属的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

这,就是万达的前身。

②大报恩寺是南京最负盛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南京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遗迹,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从2001年开始,南京推出了重建大报恩寺的招商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

2010年11月,王健林以个人名义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10亿元,把困扰南京近10年的重建大报恩寺难题解决了。

此举为万达在政府和市民心中赢得了相当强烈的好感。

③1988年1月3日,王思聪出生在大连。

在新加坡读小学,在英国完成中
学和大学教育。

因为在国外,也因为有父亲做对比,所以从小就很独立。

在央视《你从哪里来》节目中,王健林评价独子王思聪:“他不会看眼色说话,在海外长大,怎么想就怎么说。

”万达和王思聪像王健林的两个“儿子”。

他对待他们,一个严格,一个宽容;一个付出了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一个却未能陪伴左右,错过了他成长的大部分时光。

王思聪管理的基金公司普思资本,仅投资乐逗游戏就实现了500万美元的收益,他是既懂互联网又懂资本运作的跨界型人才。

说到儿子的成绩,王健林像普通父亲一样流露出满足与欣赏的神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王健林16岁参军,24岁到大连陆军学院学习,学习阶段态度认真主动,从而展现出独特的领导才能,让他脱颖而出,留校工作。

B.文中引用福斯特的评价表现出王健林头脑的睿智,眼光的敏锐,在万达版图扩张上的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C.王健林对待万达和王思聪,就像对待两个儿子:一个严格,一个宽容,一个付出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一个却未能陪伴左右,错过了他成长的关键时期。

D.严苛的企业管理制度让王健林的个人意志能传递到每一位员工,这保证了万达强大的执行力,但也显出了王健林的不近人情。

E.旧城改造、跨区域发展、企业模式转型、大手笔收购,一系列突破成规的创新之举,在万达的建立及扩张之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王健林能够成为中国首富,将万达做大做强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3)文章以"多面首富王健林"为标题,王健林的”多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文中王健林说“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经营”,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二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

③除非把这事,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B.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
C.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 D.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该公司火灾突发时,不但厂房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因为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

B.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C.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9日介绍,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D.虽然美国当前的防务战略是遏制中国,但鉴于双方的相互依赖性,没有人希望发生新的冷战,在近期内似乎也不会出现冷战的局面。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

,,。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③⑥①④⑤②B.①④③⑥⑤②C.⑤②③⑥①④ D.③⑥①⑤②④
15、关于孩子应该具有哪些重要的品质,中国、美国、日本三国接受问卷调查的民众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调查数据,概括中、美、日三国民众对孩子应具备的“重要品质”的看法。

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不超过60字。

(5分)
连贯,内容贴切。

(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构成流通设施,②。

③,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六、作文(6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

片中陈冲有句名言:“你是谁?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

你是什么?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

”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

不过,你既然来了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1.B(错误有二,一是“核心思想”内容在原文中并未明确;二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
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而原文第二段“相对较多地保留了……”的表述显示前
后有比较关系,“三纲”仍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


2.A(“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处有误。

人伦关系多种多样,但原文中儒家“五伦”
仅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就原文而论,不宜扩大。


3.D(“权利和义务的良性互动”表述有误,原文最后一段“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良性互动。


4.D(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C
6.C(“诬告”错误;“辞官归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7.(1)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用竹板(或荆条)打他,这名官员击打登闻鼓申诉冤情,皇帝下诏查问案情。

(倨慢1分;笞1分;问状1分;句意2分)
(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

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宫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