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支撑导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支撑导管
简介
颅内支撑导管(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ISC)是一
种可用于治疗颅内压升高和颅脑损伤的医疗器械。

该导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透明度,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穿刺颅骨将其引入颅内,并通过引流液体调节颅内压力。

颅内支撑导管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急性颅脑损伤、颅内感染等情况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和原理
颅内支撑导管由导管本体、引流系统和稳定固定装置三部
分组成。

1.导管本体:一般采用高强度、柔韧性好的聚氨酯材
料制成,具备较高的穿刺性能和耐腐蚀性。

导管通过穿刺
颅骨注入颅内,连接到引流系统。

2.引流系统:主要由引流管、集液器和负压系统组成。

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到导管本体,另一端接入集液器,用于
收集颅内血液或其他分泌物。

负压系统则通过调节负压力
来控制颅内压力,使之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3.稳定固定装置:用于将导管固定在穿刺点,预防导
管脱位。

使用方法
颅内支撑导管的使用方法如下:
1.患者准备:清洁患者的穿刺点,消毒并麻醉。

2.穿刺操作:在经过CT或MRI扫描确认穿刺点后,使用手术刀穿刺颅骨,进行开颅。

3.插入导管:将导管插入穿刺口,将其引入颅内,直
至穿过脑组织,进入目标位置。

4.固定导管:使用稳定固定装置将导管固定在穿刺点,避免导管脱位。

5.连接引流系统:将引流管连接到导管本体,将集液
器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6.调节负压:调节负压系统,使其保持在医生设定的范围内,以控制颅内压力。

7.监护和维护:定期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及时处理引流液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颅内支撑导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操作前准备充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穿刺等步骤正确无误。

2.使用无菌器材:确保使用无菌的导管、引流系统和稳定固定装置,避免感染。

3.导管固定稳定:导管必须牢固固定,预防导管脱位和移位,避免引起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4.注意感染防控:注意监测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度,并及时处理感染等并发症。

5.监测颅内压力:定期监测颅内压力,及时调整负压系统,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颅内压力。

适应症和并发症
适应症:
1.重型颅脑损伤:如颅内出血、脑震荡等。

2.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

3.颅内高压:如脑积水、颅内肿瘤等。

常见并发症:
1.感染:由于导管进入颅内,有可能引起感染。

2.出血:导管插入穿刺点时可能损伤血管,导致颅内
出血。

3.脱位:未正确固定导管,导管可能脱位并移位。

结语
颅内支撑导管是治疗颅内压升高和颅脑损伤的重要工具。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颅内压力,促进康复。

然而,使用颅内支撑导管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