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吴嘉瑞;郭位先;张晓朦;张冰
【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ules of property of the drugs used by State Medical Master Yan Zhenghua in clinical.Methods The prescriptions used by Pro. Yan were collected to build a database, which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ssistant software. After analyzed by the software, such as using the module to analyze the prescriptions, the medication characters of the prescriptions can be got from the database.Results Drugs of warm nature were used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7998 times, followed by the cool 7866 times, leveling 6763 times, cold 3942 times, and hot 95 times. From the property of five flavors, the most used flavor of drugs was bitter 15260 times, followed by sweet 10810 times, pungent 10453 times, sour 2794 times, salty 1651 times, mild 1203 times, and astringency 186 times. In the frequency of the channel tropism involved, the highest is of liver channel 14237 times, followed by lung 10452 times and spleen 10061 times.Conclusion Pro. Yan was accustomed to using the drugs that were of warm and cool natures, and sweet and pungent flavors, and also the drugs that have action on the collateral channels of liver, lung and spleen, which were the same as the experience from Pro. Yan.%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方剂分析等模块,分析处方用药基本特点。

结果就四气而言,温性药物频次最多(7998次),其次为凉性(7866次)、平性(6763次)、寒性(3942次)、热性(95次);就五
味而言,苦味药物频次最多(15260次),其次为甘味(10810次)、辛味(10453次)、酸味(2794次)、咸味(1651次)、淡味(1203次)、涩味(186次);就归经而言,肝
经频次最多(14237次),其次为肺经(10452次)、脾经(10061次)等。

结论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以温、凉药为主,甘、辛味药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与颜正华用药平和轻灵特点相吻合。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8
【总页数】3页(P16-18)
【关键词】名医经验;颜正华;中药;四气五味;归经;数据挖掘
【作者】吴嘉瑞;郭位先;张晓朦;张冰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
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5;R285.6
颜正华教授是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诊疗经验丰富。

本研究收集整理颜正华教
授临床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分析处方基本用药特点,探讨
颜正华教授用药性味、归经规律,为继承颜正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提供
参考。

1.1 处方来源与筛选
本研究以颜正华教授2001-2010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处方为来源进
行筛选,共计 2332首,涉及药物521味。

1.2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依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
药学》[2],对处方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中,并由2人负责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中“统计报表系统”中的“方剂统计”功能,对所选择数据进行分析。

在“方剂统计”模块中,对处方药物的基本信息进行
查询统计,将中医疾病、药物频次、科属归类,以及四气、五味、归经数据导出,结果以柱状图和表格的形式表示[3-4]。

2.1 中医疾病频次统计
2332首处方共涉及 46种中医疾病,频次排在前20位者见表1,其中出现频次前5
位的是眩晕、咳嗽、胃痛、不寐、胸痹。

2.2 药物频次统计
521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20位的见表2,其中使用频次前5位的是赤芍、陈皮、丹参、茯苓、白芍。

2.3 药物科属频次统计
521味中药科属频次排在前20位的见表3,其中排在前5位的是毛茛科、唇形科、芸香科、豆科、伞形科。

2.4 四气药性统计
2332首处方使用药物温性频次最多,为7998次,其次是凉性(7866次)、平性(6763次)、寒性(3942次)、热性(95次),见图1。

2.5 五味药性统计
2332首处方中药物以苦味频次最多,为 15 260次,其次是甘味(10 810次)、辛味(10 453次)、酸味(2794次)、咸味(1651次)、淡味(1203次)、涩味(186次),见图2。

2.6 药物归经统计
2332首处方中药物归肝经频次最多,为 14 237次,其次是肺经(10 452次)、脾经(10 061次)、心经(8083次)、胃经(6248次)等,见表4。

本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系统分析了颜正华教授用药规律,着重分析了药物四气、五味和归经的出现频次。

中药药性是指中药与疗效有关
的性质和性能,其核心内容是四气与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4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
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与所
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
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其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
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
散寒作用,表明其具有热性。

从临床功能分析,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
解热毒等作用,温热药一般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

本研究显示,颜正华教授处方中所使用药物温性最多,其次为凉性、平性、寒性、热性。

由此可见,颜正华教授用药较少使用寒热性质突出之品,而多使用温凉平缓之药,体现了其用药平和轻灵之特点[5]。

五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
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本研究显示,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以苦味
频次最多,其次为甘味、辛味、酸味、咸味、淡味、涩味。

苦具有能泄、能燥、能
坚的作用。

其中能泄的含义包括:①通泄。

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②降泄。

如苦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能除降泄肺气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③清泄。

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神躁心烦、目赤口苦等。

颜正华教授临床中善用通腑佐法治疗各类临床杂症,这与苦味药应用概率较高相符。

甘味有能补、能缓、能和特点,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这与其平和的临床用药特点一致[6]。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性或靶向性。

本研究显示,频次排名前3位的归经包括肝经、肺经、脾经,究其原因,与纳入本研究的疾病中证属肝阳上亢的眩晕和脾胃病、肺系病证比例较高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对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用药规律进行了挖掘研究,为颜正华教授临床经验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
[4] 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54-257.
[5] 张冰,吴嘉瑞.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经验与用药思想探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42-745.
[6] 张冰,吴嘉瑞.颜正华治学思想探析[J].中医杂志,2012,53(7):550-5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