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苏教版生物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
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题目:构成细胞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A、分子
B、细胞
C、器官
D、组织
2、题目: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A、细菌
B、蓝藻
C、真菌
D、原生动物
3、题干: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B、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单层结构
C、生物膜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D、生物膜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4、题干: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
D、无氧呼吸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5、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中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方向是朝向细胞内的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由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D、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开来
6、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下列哪种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A、主动运输
B、胞吞作用
C、协助扩散
D、胞吐作用
7、在植株的向光性生长中,植物向上弯曲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个因素?
A、植物 stalk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下移动
B、植物茎尖 bourgeon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上移动
C、植物茎尖 bourgeon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下移动
D、植物 stalk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上移动
8、下列哪个方案可以有效地诱导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A、将植物细胞放入高浓度 CaCl2 溶液中
B、将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地塞米松溶液中
C、将植物细胞与一定比例的琼脂混合后放入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溶液中
D、将植物细胞进行低温处理
9、题干:以下哪项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10、题干: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但总量减少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稳定性就越差
1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A、高尔基体有序地增大
B、线粒体有序地融合
C、中心体进行复制
D、染色体数目加倍
1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DNA分子只有一条链作为复制模板
C、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D、以上都不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题干:以下哪些属于细胞的组成成分?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无机盐
D、核酸
E、脂质
2、题干: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重要场所
D、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环境的作用
E、细胞膜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实现物质的进出
3、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
B.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C. 细胞膜上存在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D.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C.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D. 无氧呼吸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第一题
题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本题20分)
背景信息:在遗传学中,等位基因是指在遗传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可能互为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形式或不同对性状的表达。
题目要求:请结合相关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解释什么是等位基因,以及等位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4分)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决定豌豆荚颜色的基因类型有两种,绿色为隐性基因(用g表示),黄色为显性基因(用Y表示)。
如果一个黄色豌豆的基因型是YY,而一个绿色豌豆的基因型是gg,试分别写出它们产生配子时符号的配子形式。
(4分)
3.现有一对夫妇,男方的基因型是Yy,女方的基因型是Yy,他们有四个孩子,请问这四个孩子的基因型会是哪些?并绘制基因型遗传图解。
(8分)
4.假如这个家庭中有一个孩子不幸患有某种遗传病,已知这个遗传病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母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父亲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请从遗传学角度分析,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及其携带该病基因的概率。
(4分)
第二题
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某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推广了一种新型的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
以下是该技术的相关知识:
1.微生物菌剂中包含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菌株。
2.该技术可以对农作物进行根部或叶面喷施,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该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效果显著等特点。
问题:
(1)请简述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的原理。
(2)推广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有哪些?
第三题
题目:分析以下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实验背景: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培养皿、天平、尺子等。
实验步骤:
1.将同种植物幼苗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
2.将A组幼苗浸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30分钟。
3.将B组幼苗浸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中,浸泡时间同A组。
4.将两组幼苗取出后,分别种植在相同条件下的土壤中,并给予相同的阳光和水分。
5.在实验开始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测量两组幼苗的株高和叶片数。
问题:
(1)实验中A组和B组幼苗的区别是什么?
(2)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请提出一个假设,并说明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第四题
题目描述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下表是某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记录的水中不同浓度的溶氧量(mg/L)对鲫鱼呼吸速率(次/min)的影响数据。
请你根据表格数据回答问题。
溶氧量(mg/L)246810
呼吸速率(次/min)5550454035
(1)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溶氧量的增加,鲫鱼的呼吸速率有什么变化趋势?
(2)分析该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1.理解表格内容:首先明确表格的含义,即不同溶氧浓度下鲫鱼的呼吸速率差异。
2.观察数据变化趋势:通过比较各溶氧量对应的最大值,可以看出有一个基本的趋势,即溶氧量从2mg/L到10mg/L时,鲫鱼的呼吸速率呈递减趋势。
3.阐述生物学原理:基于生物体对氧气的需求及其在不同溶氧条件下的适应机制来解释这种趋势,提到在足够高的溶氧条件下,细胞间的能量代谢效率提升,降低了每次呼吸所需的能量支出,从而减少了呼吸频率。
第五题
题目: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只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提供食物、药材、牧草和
基因资源等。
C. 生物多样性下降是全球性问题,仅限于发达国家面临。
D. 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个人和企业无需参与。
2024年苏教版生物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与参考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题目:构成细胞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A、分子
B、细胞
C、器官
D、组织
答案:A
解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题目: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A、细菌
B、蓝藻
C、真菌
D、原生动物
答案:C
解析: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内有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代表。
细菌和蓝藻是真核生物的原始形式,属于原核生物,而原生动物中也包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3、题干: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B、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单层结构
C、生物膜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D、生物膜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答案:A
解析: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呈双层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因此,选项A正确。
4、题干: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
D、无氧呼吸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将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在
线粒体内膜中,[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产生大量ATP。
无氧呼吸过程也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并产生少量ATP。
因此,选项D 错误。
5、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中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方向是朝向细胞内的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由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D、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开来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A选项中的“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不完全准确,因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区域密度较大,有的则较稀疏;B选项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通常是具有糖基侧链的脂蛋白或糖蛋白,它们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D选项提到的“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开来”表述不准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允许某些物质进出细胞。
6、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下列哪种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A、主动运输
B、胞吞作用
C、协助扩散
D、胞吐作用
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而协助扩散则不需要消耗能量,只需要载体
的帮助,因此它属于被动运输的一种形式;B选项胞吞作用和D选项胞吐作用涉及到细胞内物质的进出,且都涉及到能量的消耗,属于主动运输;A选项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
7、在植株的向光性生长中,植物向上弯曲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个因素?
A、植物 stalk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下移动
B、植物茎尖 bourgeon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上移动
C、植物茎尖 bourgeon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下移动
D、植物 stalk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上移动
答案:C
解析:植物向光性生长中,植物茎尖的 bourgeon 区域产生的生长素向下移动,导致植物 stalk 区域生长素浓度增加,造成向上弯曲生长。
所以正确答案是 C。
8、下列哪个方案可以有效地诱导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A、将植物细胞放入高浓度 CaCl2 溶液中
B、将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地塞米松溶液中
C、将植物细胞与一定比例的琼脂混合后放入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溶液中
D、将植物细胞进行低温处理
答案:D
解析:低温处理可以有效诱导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因为在低温下,植物细胞的原生质流动速度降低,细胞内部的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降解,进而使细胞脱分化。
所以正确答案是 D。
9、题干:以下哪项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答案:D
解析: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分泌物的包装。
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因此D选项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10、题干: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但总量减少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稳定性就越差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通常越强,因为多样性的生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态位分离,所以A选项错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是因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B选项正确。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但总量保持不变,因为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循环,所以C选项错误。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稳定性通常越好,因为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所以D选项错误。
1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A、高尔基体有序地增大
B、线粒体有序地融合
C、中心体进行复制
D、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作为细胞分裂的调控中心,会复制,每个新形成的中心体与原来的中心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纺锤体,从而开始细胞分裂。
高尔基体有序地增大或线粒体有序地融合并不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染色体数目加倍则是有丝分裂后期的标志性特征,但问题中要求的是“重要特征之一”,故答案选C。
1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DNA分子只有一条链作为复制模板
C、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DNA复制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的,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
虽然存在一个DNA双链,但两条链均可以作为复制模板,这合称为半保留复制。
因此,选项A正确,答案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题干:以下哪些属于细胞的组成成分?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无机盐
D、核酸
E、脂质
答案:A、B、C、D、E
解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多种复杂的成分组成。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核酸和脂质都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因此,所有选项A、B、C、D、E都是正确的。
2、题干: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重要场所
D、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环境的作用
E、细胞膜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实现物质的进出
答案:A、B、C、D、E
解析: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维持细胞形状、调控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
选项A正确,因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
选项B正确,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选项C正确,因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选项D正确,因为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内部环境,防止有害物质进入。
选项E正确,因为细胞膜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实现物质的进出。
因此,所有选
项都是正确的。
3、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
B.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C. 细胞膜上存在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D.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答案:ABC
解析: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等组成,因此选项A正确。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因此选项B正确。
细胞膜上存在糖蛋白,这些糖蛋白可以与外界分子结合,起到识别作用,因此选项C正确。
细胞膜虽然含有蛋白质,但并非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因此选项D不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C.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D. 无氧呼吸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ABC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糖酵解,这个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因此选项A 正确。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柠檬酸循环,这个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因此选项B 正确。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这个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因此选项C正确。
无氧呼吸虽然不涉及氧气,但其全过程确实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因此选项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第一题
题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本题20分)
背景信息:在遗传学中,等位基因是指在遗传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可能互为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形式或不同对性状的表达。
题目要求:请结合相关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解释什么是等位基因,以及等位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4分)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决定豌豆荚颜色的基因类型有两种,绿色为隐性基因(用g表示),黄色为显性基因(用Y表示)。
如果一个黄色豌豆的基因型是YY,而一个绿色豌豆的基因型是gg,试分别写出它们产生配子时符号的配子形式。
(4分)
3.现有一对夫妇,男方的基因型是Yy,女方的基因型是Yy,他们有四个孩子,请问这四个孩子的基因型会是哪些?并绘制基因型遗传图解。
(8分)
4.假如这个家庭中有一个孩子不幸患有某种遗传病,已知这个遗传病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母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父亲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请从遗传学角度分析,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及其携带该病基因的概率。
(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形式的基因。
在遗传过程中,不同等位基因可以传递给后代,决定后代的具体表现形式。
2.对黄色豌豆YY来说,它只能产生带有Y的配子;对绿色豌豆gg来说,它只能产
生带有g的配子。
配子形式分别为Y和g。
3.基因型为Yy的个体可以产生两种配子,即Y和y。
根据遗传学中的分离定律,Y 与y等位基因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分离,产生两种相同的配子(Y和y)。
因此,这对夫妇每个孩子的基因型要么是YY, 要么是Yy, 要么是yy。
但是,由于父母各提供一个基因,所以遗传图解可以是以下形式(各占概率¼):
•Yy(25%的概率)
•Yy(25%的概率)
•Yy(25%的概率)
•yy(25%的概率)
4.假设某种遗传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用x表示)引起的,正常基因用X 表示。
母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X AX A;父亲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是X AX a 或X AX A。
•如果父亲的基因型为X AX A,其儿子的基因型将是X^A,为正常。
•如果父亲的基因型为X AX a,孩子是男孩的话,他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X A(正常)或X a (患病)。
所以,这个孩子如果是男孩的话,携带该病基因的概率是½。
如果是女孩,因为女孩将从父亲那里获得仅有的一个X染色体,所以不会携带该病基因,因此不存在患病的情况。
解析:
1.需回答等位基因的定义和其在遗传中的功能。
2.需熟悉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原理,了解显性与隐性基因在配子形成中的具体方式。
3.需掌握分离定律及其在遗传图解中的应用。
4.通过假设分析X连锁隐性遗传的基本原理,结合遗传配子的形成和遗传概率来解答问题。
第二题
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某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推广了一种新型的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
以下是该技术的相关知识:
1.微生物菌剂中包含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菌株。
2.该技术可以对农作物进行根部或叶面喷施,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该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效果显著等特点。
问题:
(1)请简述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的原理。
(2)推广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
(1)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的原理是利用其中的特定菌株产生抗生素等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达到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效果。
(2)推广微生物菌剂防控病虫害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包括:
① 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
②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③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④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题
题目:分析以下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实验背景: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培养皿、天平、尺子等。
实验步骤:
1.将同种植物幼苗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
2.将A组幼苗浸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30分钟。
3.将B组幼苗浸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中,浸泡时间同A组。
4.将两组幼苗取出后,分别种植在相同条件下的土壤中,并给予相同的阳光和水分。
5.在实验开始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测量两组幼苗的株高和叶片数。
问题:
(1)实验中A组和B组幼苗的区别是什么?
(2)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请提出一个假设,并说明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答案:
(1)A组幼苗浸泡在生长素溶液中,B组幼苗浸泡在等体积的蒸馏水中。
(2)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根据实验结果,若A组幼苗的株高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B组,则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若A组与B组的株高和叶片数没有显著差异,则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4)假设: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