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7】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 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
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C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这里的物质是指? 在哪两者之间循环? 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联系 物质是能量的_载__体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动__力_。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 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 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
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
三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知识梳理
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 传播 的消息、情报、指令、 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为S,呼吸量为R,遗体残骸量为M,被摄食量为U'。 则一年中,兔子种群增长量为 U-S-R-M-U' 。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不循环,不可逆
原因: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不可逆转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 (肉级食消动费物者)…



呼吸
能量流动过程小结
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人工生态系统)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生产者的同化量)
传递:渠道: 食物链(网)
形式: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碳循环异常导致结果: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主要)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缓解措施 减少化学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
增大植被面积
判断:A B C D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和大气中的CO2中的哪一种?
AA DD
CC
BB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大气中的CO2
3.信息传递模型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答案 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 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息传递。 (2)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4.作用 (1)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 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5.应用:提高 农产品或畜产品 的产量;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知识梳理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 负反馈调节 。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限度 。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保持 自身结构与功能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
生物 群落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反复循环
无机 环境
特点: 全球性,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微 生 物 的 分

化光
能 合 成
合 作
作用
呼 吸 作 用
用 )
植物
呼 吸 作 用
摄食 动物


燃 烧
化 学 燃 料用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来自无机 环境CO2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燃烧
生物 群落
有机物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小结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 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一部分
另一部分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同化量即为该营养级的总能量,
=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
分 解
同化
者 利
遗体
用于生长
用 残骸 发育和繁殖
呼吸
散失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呼 吸
散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 失 能量是指生产者流向
分解者的能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时间足够长)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
农田除杂草,灭虫、灭鼠、剪枝
【例6】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 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
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A )
A.G/75千克
B.3G/125千克
C.6G/125千克
D.G/550千克
思考: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最终会 怎样?为什么?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
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C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归纳提升
技法提炼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方法 (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 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 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 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 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答案 B
2.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信息传 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信息传递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 D.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解析 信息传递既可以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生 物与环境之间进行,A错误。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
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彻 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 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 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 草原的恢复等。
制。
思维诊断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发生( × ) (2)孔雀开屏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 × )
(3)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
(4)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
结果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稳定
实例 分析
疑难辨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
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
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定量定时分析)
分解者 12.5 14.7
微量
太阳能 生产者 62.8 464.6
2.1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293 18.8 96.3
29.3 7.5 5.0
固 定
呼吸作用 122.6
未利用 327.3
【例1】 在一年中兔子的摄食量为U,同化量为P,粪便量
网络构建
注: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形式 过程
能量流动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循环
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
解题探究
题组一 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和应用的分析 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 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 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 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 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 息的作用( )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项 能量流动

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范 生态系统中

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循环流动、 反复利用
生物圈
往往是双向的
生物之间,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 的动力
生态系统 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的
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可用如下图曲线 表示。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 出保持相对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的,总 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调节 方式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00%
能量为什么会逐级递减?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
①呼吸作用散失 ②分解者分解 ③未被利用 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昆虫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P96)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 能量的利用率 “桑基鱼塘” 设计生态农业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输___入__、__传__递___、 __转__化____和___散__失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太阳
呼吸作用散失(热能)
一部分
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能
遗体、 分解者 用于生长、 残枝败叶 一部分
发育、繁殖 初级消费者摄食
转化:太阳能 光合作用 化学能 呼吸作用 热能 散失:各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
吸作用,能量以热能散失)
【例】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
A 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实质
相对稳定
对稳定
区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
影响
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 度 越小,营养结构越简
因素
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单,恢复力稳定性 越强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 强 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 定性 弱 ,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 二者 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联系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 干扰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 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7.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 •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