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清明上河图|浙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清明上河图|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是一幅著名的中国传统绘
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通过教学介绍这幅绘画作品所代表的时代背景,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美学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和意义。

2.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美学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在课堂中亲身体验和感受绘画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a.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上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北宋年间,共五十米长,画面上生动地再现了北宋首都汴京城内一个热闹的清明节景象。

作品除了描绘了繁华街市、繁忙码头、富贵人家、名胜古迹等景象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场景背后,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面貌,以及人民生活状态和面貌。

b. 绘画实践
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这幅作品所代表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然后给予学生自行创作,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尽量还原作品中细节,并且能在表现中进行巧妙的创新。

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a. 画面欣赏法
通过对画面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内涵,领会灵魂所在。

b. 讲解法
通过具体、详细的讲解,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

c. 亲身体验法
在浏览和学习了这样一幅传统绘画作品之后,学生会有兴趣表现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个环节,我们将放过他们的艺术天赋亮相,进行创新过程。

d. 合作探究法
天才是孤独的,但好的创作是脚踏实地的。

在排除各种影响中,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即训练又交流,如可等长者带人的“成双入对”等。

四、师生活动设计
1. 绘画欣赏(35分钟)
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给学生一定时间欣赏,帮助学生理解画面中的主要位置和事件。

2.师生交流:加强对图像的了解,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3.讲解:结合画作中的主要位置来讲解画作的历史和创作意义。

2. 创作实践(60分钟)
1.教师通过实践指导,向学生介绍画作中的画面构成法,与学生共同分析画作。

2.预演:与学生共同研究和预演每个位置的画法,向学生灌输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练习:学生自行创作,练习基础画法,提升创意和技能。

4.学生互相欣赏和点评自己的作品,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创作过程。

3. 画展和反思(10分钟)
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愉悦和成就。

2.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学生优秀作品给予表彰。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可以评估以下三个方面:
1. 课堂表现
我们将关注学生在浏览绘画作品和实践创作中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学生自信和发言的能力。

2. 创作作品
我们将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技术难度、美学效果和表现力。

3. 学习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评估学生对清明上河图内容和深刻理解的程度,以及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在创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可以考虑更加精细化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