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的宇宙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中医的宇宙观
第三部分经典中医的宇宙观
1.1)有无相生
“无”,像中国文化中的所有概念一样,是甚为灵活。

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

对一个系统来说,离开系统是有变为无,进入系统即是无变为有。

对于一个客体来说,客体的消灭是有变为无,客体的出生是无变为有。

对于注意力来说,虽然存在没被注意是无,例如视而不见。

虽然不存在却被注意是有,例如背后与潜藏的东西。

在客观大相续流中,正在逝去的是有变为无,正在到来的是无变为有。

在宇宙寂灭之时,在广袤的混沌无极之中,在大大小小的黑洞将宇宙吸滤得干干净净、黑洞随即基本消灭之后,只有极微量的气未被黑洞吸入。

这些气会继续绕着自己微弱的中气回环,并会迅速走向相聚。

这少量的气因聚集而作更大的枢转,愈旋愈紧,进而成形,变为一粒旋转的微芥子。

很快,周围的“无”加入进来,无化为有,芥子增大,发生分裂,相互推拒,犹如爆炸一般,使宇宙中的气形质体拉开距离,迅速膨胀到很大的规模。

现在的宇宙一边是超新星的形成与爆发,使“无”继续化为有。

一边是黑洞在不断地吸纳旧星体,使有变为无,其形体规模仍在缓慢地膨胀之中。

待膨胀结束,宇宙即进入收缩。

“无”弥漫于宇宙的空间,无与有之间,一直在持续进行无化为有与有变为无。

不管宇宙是处于爆炸、收缩或是中间的漫长阶段,有无相生是一直都在进行。

按西方物理学的理解,上面所说的宇宙中的“无”,它的意义在物质的意义之外。

“无”不是气体,“无”也不是微观粒子,“无”是属无极,不是太极,无极无性而太极有性。

太极是处于气与气之后的气、形、质阶段,即方书所说的太初、太始、太素阶段。

“无”是在其先,即太易阶段,未见气也。

故“无”是在无极阶段。

“无”是否包括现在所说的所谓反物质或暗物质,还不得而知。

“无”既然是没有,它还有什么用处吗?回答是:它的用途是非常之大。

车轮的中间必须是空的,不然不能安装轴承而使之转动。

各种器皿的中间都是空的,不然不能用来盛装东西。

人的胸怀必须是空的,虚怀若谷才能容纳天地。

没有“无”就没有空隙,没有空隙,“有”就不能运动。

没有“无”,旧的就不能消灭,没有“有”,新的就不能诞生。

“无”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1)钞票本身就是一张废纸,它仅是一个以稳定的政权、稳定的央行为依托的交换符,但它所代表的力量,却几乎是万能的与无穷的。

钱能排山倒海,但钱有几斤几两,多宽多长,却根本看不见,钱代表一股气。

(2)现在的金融行业,就是经营“无”的企业。

(3)企业也属于无,成立之初,几个人一合计,这个企业就办起来了。

然后就是原材料不断地进厂加工,产品不断地运出销售。

只见人与物的运动以及财务上的虚拟划拨,企业到底在那里?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股洪流。

你说企业就在围墙里面这个圈圈里,但是企业垮台了,这个企业没有了,这个圈圈,围墙、大门与办公房屋不是仍然还在么?原有的设备、周转的原材料与工作的人员不是仍然还存在于围墙内外么?原来的企业存在也只是一股气。

(4)信心是股市与金融经济的唯一脊梁,不管这股信心是由精英与外部势力合谋煽动起来的,或者是由内起而自发的。

(5)迷信科学的西医是中国医界精英们有吃有喝的信条,也是欲觅疗效、走投无路的十亿中国普通百姓不得已的第一选择。

尽管不断地倾家荡产,尽管因病致穷、因贫致死仍然在愈演愈烈。

尽管几乎所有的人,在看西医后,身体健康的真实情况一直都在下降,但都挡不住这种迷信的巨大威力。

世界的事,从来都是“无”指挥着“有”,“有”为“无”之基础,“无”为“有”之纲领。

“有”,最大莫过于江山,而江山之有无却在于民心。

孟子曰:裕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天下畔之。

天下都造反了,江山还能稳固么?
1.2)气与阴阳
物质世界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们都是由无数个无穷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小微粒呈量子分布。

这些小小粒带有能量,在运动中与周围不断地进行着彼此交换,它们以相互不同的联系组成了宇宙间大大小小、各种形状、各种质地的东西。

但不管是何物,总是由这些小小粒组成的。

物质总在运动,也就是说这些小小粒总在不断地运动。

我们不看这些物,我们只看到这些物的无数个小小粒。

因为这个物,原来也没有,也是由许多小小粒在它出生时,由四面八方聚拢而来。

在这个物消灭之时,这些小小粒又散向四面八方而去。

物是暂时的,而变化的小小粒是相对永远的。

当风吹过来时,我们感到了气流。

当沙尘暴来袭时,我们感到了砂流。

在滑翔机颠簸时,我们感到了层流。

当蝗虫呈几里宽,铺天盖地向我们飞来时,我们看到黑压压的一大片像是飘动的气云。

于是我们做出了引申,不断运动的小小粒,不是也像气流一样吗?我们将我们所能看到的世间万物都看成小小粒的暂时聚散,这样万物的生成就都成了气的聚合,万物的消灭就都是气的离散。

这样,万物的运动就成了气的运动。

以气来概括客观非常的高明,一,它省去有欲观徼的名相、概念与二元对立。

二,物在宏观成质,不能生克。

而气在微观运动,能够生克。

三,对观察对象可任意指取,宏与微都不过是一气。

四,万事万物的运动,其大圈的圆线是由无数个小圈作为点连接而成。

小圈是小的一气周流,大圈是大的一气周流,于是客观的运动就成了小的一气周流汇为大的一气周流,或大的一气周流是由许多小的一气周流所组成。

于是在研究中,我们若开之,从一到二,就可以可十、可百、可千、可万,以至于发散到无穷。

合之又可原象收拢,收为一点,有化为无,将系统变为一个如意。

五,气有升降出入开合,可以更好地解释客观运动。

将以上小小粒的运动比喻为气,仅仅是为了使现在的人好理解而做出的浅显比喻,实际上粒子与气是完全不同的,粒子有形质。

气,
无形、更无质;气,大无其外、小无其内;气,按现代物质观念无法检测。

两千年来,众多学者,直以阴阳为男女,以锻炼为炉火;以有为为搬运,以无为为空寂。

皆认后天有形有质之物,不知先天无形无像之真。

以一盲而引众盲,埋没先贤度世之婆心,使后学惑于傍门邪说,而不知圣贤大道,每多空空一世,到老无成。

呜呼!
一气流行有许多种表现,将它们归纳起来有升扩离散与降拢合敛两类,前者如阳光之作用,太阳出来,万物欣荣,比象为阳。

后者如永夜之宵阑,飞鸟投林,万籁俱寂,比象为阴。

要想知道一气,必须研究一气的表现,通过研究一气的表现来了解一气。

表现是一气的表现,一气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但归根是一气,阴阳只是一气的外现。

若舍弃一气的根本,仅说阴阳的外现,甚至进一步演绎,将阴阳当成两种物质,创造出对立、互根、消长、转换的阴阳实体关系,这就荒唐了。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天地一气的上升、发散、出使、卫外而固与下降、敛聚、守定、藏精起亟体现了天地一气运行的规律。

万物是天地的万物,万物之气统属于天地一气,是天地一气的运行表现为万物的生灭与变化,万物仅遵天地一气的运行而变化,故曰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变化无方谓之神,其变化之机藏于一气运行的表现之内。

一气旋转,因有中气,旋转之中,清者浮升,浊者沉降。

浮升为阳,积阳为天。

沉降为阴,积阴为地。

天地之间,日出使万物欣荣。

由春至夏,太阳北来,绿色铺向天涯,是谓阳生阴长。

日落之后,万籁俱寂。

由秋至冬,太阳南迁,植物枯萎,万物收藏,是谓阳杀阴藏。

没有纯阴,也没有纯阳。

若是纯阴,阴主收敛,气形质体会无限
制地缩渺,变为一点,直至有化为无。

若是纯阳,则持续的开散,会使形质之体化为云烟,直到什么都没有。

阴阳是一气的阴阳,是一气含有的两种倾向,若开散多了,相对的闭藏就少了,若闭藏的多了,相对的开散就少了,这就是,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一气之中,若一直地向外开散,会使一气保不住而致系统灭亡。

若此时没有外力影响,因为中气的枢系,则一气必然会向回收缩,这就是重阳必阴。

一气若一直向内收缩,压缩开散的倾向,因有中气的旋转,则到一定时候,收缩必然会停止,转为向外扩张,这就是重阴必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