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为我国某地民居景观及内部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民居位于()
A.四川西部B.新疆中部C.浙江南部D.吉林西部
2.关于该民居特征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三层布局打麦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屋顶的水槽集水,反映当地水源短缺
C.食宿位于同一层,功能分区混杂布局
D.顶层四方形小屋,受碉楼构造的影响
某日,一中学生在某地(经度为30°E)面朝太阳拍照并绘制照片简图,查询得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偏南25°,太阳高度为2°。

北半球冬至日与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38°(ΔH=H冬至﹣H夏至)。

据此完成3~5题。

3.太阳随后将移向()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4.该生拍照时刻,下列晨昏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5.与该日观测相比,接下来的半个月内()
A.日出时间逐渐提前B.正午太阳高度增加
C.日落方位仍在西南D.昼夜长短差值不变
2024年1月3日江苏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局部不足200米的浓雾或强浓雾,上午10时左右大雾逐渐消散,如图为该日6时﹣7时能见度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本次大雾浓度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长江以南大于淮河以北
B.山区浓度大于平原
C.从沿海向内陆浓度递减
D.苏北浓度大于苏南
7.本次大雾从成因来看最可能属于()
A.上坡雾B.辐射雾C.蒸发雾D.平流雾
8.甲处能见度低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因素为()
A.大气层结B.城镇分布C.风力条件D.水汽条件
三角洲的岸线变化是判断流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如图为2002、2022年某河口三角洲等深线分布图,
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观测点。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丁字坝修建的目的是()
A.阻挡泥沙北移B.减弱海浪侵蚀
C.增强沿岸堆积D.打造人工海港
10.关于图中四个观测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①点水下坡度最大
B.2002年之后②点侵蚀显著
C.2022年③点海面流速最快
D.2002年④点海域深度最浅
11.关于该区域方框内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的成因,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A.上游筑坝拦沙,泥沙来源少
B.北侧流速较快,沉积作用弱
C.河口河道摆动,沉积差异大
D.南侧风小浪低,侵蚀强度弱
大武山和吕泗两水位站的观测资料显示了长江口南北两岸水位的季节变化。

如图为两水位站位置示意及某年大武山和吕泗平均水位的逐月差(△=大武山水位﹣吕泗水位)。

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时段内,两测站间平均水面坡度最大的月份及水位高低情况为()
A.9月南低北高B.11月南低北高
C.9月南高北低D.11月南高北低
13.和7、9月相比,影响8月水位差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暴雨B.台风C.洋流D.潮汐
某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调查发现:盆地中发育了较好的风成黄土一古土壤序列,为推演该地环境变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如图为该团队在某河流一级阶地处发现的典型土壤剖面。

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观察点最有可能位于()
A.①B.②C.③D.④
15.根据剖面结构与当地环境可知,该阶地最可能形成于距今()
A.600﹣400年前B.1500﹣600年前
C.2000﹣1500年前D.3000年前后
16.与距今2000﹣1500年相比,距今1500﹣600年该地()
A.气候湿润,植被茂密B.气候干旱,风化显著
C.气候寒冷,土壤贫瘠D.气候暖干,淋溶较强
表为2000﹣2020年长三角各级城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规模。

据此完成17~19题。

城市规模2000年(万人)2010年(万人)2020年(万人)户籍人口与营往人
口牛均增速差(%)户籍人

常佳人

户籍人

常住人

户籍人

常住人

2000﹣
2010
2010﹣
2020
超大城

1429.31797.31900.92948.12198.23418.6﹣3.10%﹣0.03%
特大城

466.6607.6984.61340.71397.91939.1﹣0.97%﹣0.27%大城市1537.91823.12670.23744.43925.35269.0﹣3.18%0.63%
中等城

1408.61429.71907.51929.12037.92314.20.05%﹣1.31%小城市266.4262.6287.0284.2298.9316.6﹣0.05%﹣0.72%
17.据表格数据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城市始终为人口净迁出区
B.中等城市户籍和常住人口差最小
C.超大城市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大城市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最强
18.大、特大、超大城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增速差距不断缩小,主要得益于()A.户籍制度改革B.机械增长率增加
C.就业机会增多D.自然增长率上涨
19.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内“迁居不迁户”的现象增多(即迁居到郊区,户籍留在主城区),是因为()A.郊区交通条件改善B.主城区城市病频发
C.主城区社会福利好D.郊区就业机会更多
浙赣粤运河连接江西、浙江、广东三省,由赣粤、浙赣两条运河线路构成,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全长近1988千米,为1000吨级标准航道,2021年被列入《国家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江西段境内前期工程已开工,沿线规划、建设了数十座船闸或水坝,预计主体工程在2030年完工。

如图为该区域水系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从区域发展角度出发,国家规划该条运河主要是为了()
A.打造旅游专线,发展第三产业
B.促进省际交流,打破行政壁垒
C.完善水运网络,增加出海通道
D.促进要素流动,加强产业联系
21.与浙赣运河相比,赣粤运河的规划建设船闸数量明显居多,主要是由于()A.线路相对较长B.沿途货运量更大
C.地形更为起伏D.降水变率更明显
22.在众多规划建设的水坝、船闸中,鄱阳湖口水坝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A.底部淤泥多,施工要求高
B.拆迁范围广,需求资金多
C.涉及流域广,生态影响大
D.水位上升快,洪涝风险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崩滑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总称,是常见的地质灾害。

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季节差异大。

图为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图。

材料二,将军沟位于阿勒泰市东侧,将军沟流域总面积16平方千米,为暴雨型泥石流,海拔为870~1350米,泥石流支沟分布较多,各支沟沟床纵坡较大,两侧谷坡较陡。

自1984年6月3日记录以来,该流域曾发生过多次规模不等的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阿勒泰市巨大经济损失。

图为阿勒泰将军沟流域及泥石流灾害示意图。

(1)描述新疆崩滑流灾害的分布规律。

(2)在图中泥石流形成区内的方框内相应位置画出河流;并从形成区和流通
区的形态上分析其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3)简述将军沟流域应对崩滑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24.(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彩啤梨原产于欧洲,后被引入南非等地,喜凉、喜光、忌高温,对水分敏感,适宜湿度高的肥沃土壤,但不耐涝,果体成熟前若雨水过多,会降低果实品质。

如图为南非等高线地形图及彩啤梨集中种植区分布图。

材料二近年来,南非彩啤梨在中国市场火爆,挤占了欧洲彩啤梨市场,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

南非彩啤梨生产主要以“大公司+大农场”的形式进行。

公司严控质量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并以现代化大型分选包装场和冷藏库作为配套。

当地果农积极与大公司建立联系,不断优化彩啤梨品种,拓展梨园规模。

目前当地农场规模普遍在1000﹣1500亩左右,效益良好。

(1)结合彩啤梨生长习性,分析南非东岸种植彩啤梨较少的自然原因。

(2)与欧洲彩啤梨相比,南非彩啤梨在中国市场竞争力更强,分析其原因。

(3)说明南非彩啤梨产业链对中国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5.(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工业机器人是高端智能制造的核心产业,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虽起步晚,但发展快,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区域,目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水平最高、增速最快、产业链最完备。

但整体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以下游企业居多。

图1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构成图。

材料二:上海作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高水平的代表,其发展路径对其他区域具有借鉴性。

受上海及地方政策影响,近年来,昆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图2为上海3804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分布及昆山位置示意图。

(1)描述上海工业机器人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城市辐射角度,说明上海对昆山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影响。

(3)为长远发展,昆山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计划继续招引企业入驻,对此你有何建议。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为我国某地民居景观及内部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民居位于()
A.四川西部B.新疆中部C.浙江南部D.吉林西部
【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周边山地环绕,民居结构中,一楼为畜栏,二楼居住,可以推测该地区气候较为湿热,因此该地区最有可能为四川西部,A正确。

新疆地区降水较少,浙江南部地形平坦,吉林西部气候较为寒冷,BCD错误。

故选:A。

2.关于该民居特征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三层布局打麦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屋顶的水槽集水,反映当地水源短缺
C.食宿位于同一层,功能分区混杂布局
D.顶层四方形小屋,受碉楼构造的影响
【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山地环绕,耕地面积较少,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A错误。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四川西部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为丰沛,当地水源并不
短缺,B错误。

该地区民居内部食宿位于同一层,功能分区混杂布局,C正确。

顶层四方形小屋主要是受到该地气候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某日,一中学生在某地(经度为30°E)面朝太阳拍照并绘制照片简图,查询得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偏南25°,太阳高度为2°。

北半球冬至日与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38°(ΔH=H冬至﹣H夏至)。

据此完成3~5题。

3.太阳随后将移向()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H=H冬至﹣H夏至=38°,说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H=46°52′),H冬至=90°﹣(南回归线﹣当地纬度),H夏至=90°﹣(北回归线+当地纬度),可以算出当地纬度为19°S。

19°S太阳视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向北倾斜;图中太阳位于东偏南25°方位,则拍摄方向约为东偏南25°,所以图示南边在右侧,东边在左侧。

此时太阳高度为2°,说明为日出后不久,太阳高度变大,③④错误。

由于图中太阳与②位置构成的太阳轨迹向北倾斜,与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所在平面的倾斜方向一致,因此随后太阳即将位于②处;图中①位置与图中太阳位置构成的太阳轨迹与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所在平面的倾斜方向不一致,随后太阳不可能位于①处,故②正确,①错误。

故选:B。

4.该生拍照时刻,下列晨昏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解答】解: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19°S,故A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约日出时刻之后,为白昼,D错误,C正确。

故选:C。

5.与该日观测相比,接下来的半个月内()
A.日出时间逐渐提前B.正午太阳高度增加
C.日落方位仍在西南D.昼夜长短差值不变
【解答】解:根据上题可知,该地位于19°S,由于太阳直射点大约10天移动2.6°,所以该日半个月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多大约移动4°,直射点向北移或向南移4°,仍在南半球,故日落方位仍在西南,C正确。

由于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还是向南移动,所以不确定日出时间提前还是延后、正午太阳高度增加还是减小、昼夜长度的变化,故ABD错误。

故选:C。

2024年1月3日江苏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局部不足200米的浓雾或强浓雾,上午10时左右大雾逐渐消散,如图为该日6时﹣7时能见度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本次大雾浓度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长江以南大于淮河以北
B.山区浓度大于平原
C.从沿海向内陆浓度递减
D.苏北浓度大于苏南
【解答】解:由于能见度越小,说明大雾的浓度越大;能见度越高,说明大雾的浓度越小。

根据图例的分布可知,本次大雾浓度分布特点大致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即长江以南小于淮河以北,苏北浓度大于苏南,故D正确,AC错误。

由于缺少地形区的相关内容,所以无法判断山区浓度大于平原,故B错误。

故选:D。

7.本次大雾从成因来看最可能属于()
A.上坡雾B.辐射雾C.蒸发雾D.平流雾
【解答】解:上坡雾一般需要有抬升的地形,江苏全省几乎都是平原地貌,尤其是雾较大的苏北地区,无明显地形抬升,故A错误。

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与水面附近的冷空气相遇便发生水蒸气凝结成雾,江苏省以平原为主,虽然也有湖泊,但无法形成如此广阔区域的蒸发雾,故C错误。

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一般发生在沿海地
区冬季,从图中看沿海地区并没有出现明显高于内陆地区的大雾,故D错误。

此时为1月3日,正是我国冬季,地面热量散失多,降温快,地面冷却易形成辐射雾,在逆温现象的加持下持久不散,故B正确。

故选:B。

8.甲处能见度低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因素为()
A.大气层结B.城镇分布C.风力条件D.水汽条件
【解答】解:一般城镇化水平高的区域形成雾岛效应,会加大雾的浓度,图中甲地位于苏北三省交界地区,并非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故B错误。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风力较大,图中地区和周边相比没有影响风力特殊因素,且冬季影响当地风力主要是西北季风,不太可能在小范围出现特殊的风力条件,故C错误。

虽然甲附近有湖泊,但能见度较低区域和湖泊分布并不完全重合,不太可能是水汽条件影响,故D错误。

能形成小尺度团块状区域能见度较低的情况,应该是当地气温较低,产生较强逆温,使大气稳定,雾浓且不易消散,是大气层结因素,故A正确。

故选:A。

三角洲的岸线变化是判断流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如图为2002、2022年某河口三角洲等深线分布图,
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观测点。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丁字坝修建的目的是()
A.阻挡泥沙北移B.减弱海浪侵蚀
C.增强沿岸堆积D.打造人工海港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丁字坝大致垂直于海岸分布,位于河流入海口的北侧,能够阻挡河流带来的泥沙北移,减少丁字坝北侧的泥沙淤积,A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丁字坝垂直于海岸分布,对于减弱海浪的作用较小,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丁字坝可以增强沿岸堆积,但不是其主要作用,C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海水深度较浅,不适宜打造海港,D错误。

故选:A。

10.关于图中四个观测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①点水下坡度最大
B.2002年之后②点侵蚀显著
C.2022年③点海面流速最快
D.2002年④点海域深度最浅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图中四个观测点①点等深线最密集,水下坡度最大,A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岸线形态变化是海浪侵蚀和堆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与2002的等深线数据相比,2022年②处海水深度变化不大,侵蚀作用不是很强,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③点变为陆地,没有海面流,C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④点海水深度深于②点,D错误。

故选:A。

11.关于该区域方框内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的成因,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A.上游筑坝拦沙,泥沙来源少
B.北侧流速较快,沉积作用弱
C.河口河道摆动,沉积差异大
D.南侧风小浪低,侵蚀强度弱
【解答】解:上游地区筑坝拦沙对于两段海岸线变迁的影响相同,不是影响两地海岸线变迁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

北段海岸线由于有丁字坝垂直于海岸分布,海水流速较慢,B错误。

河口河道摆动,导致两侧泥沙物质来源差异较大,南侧淤积为主,北侧侵蚀为主,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较大,C正确。

侵蚀强度不是影响两段海岸线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

故选:C。

大武山和吕泗两水位站的观测资料显示了长江口南北两岸水位的季节变化。

如图为两水位站位置示意及某年大武山和吕泗平均水位的逐月差(△=大武山水位﹣吕泗水位)。

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时段内,两测站间平均水面坡度最大的月份及水位高低情况为()
A.9月南低北高B.11月南低北高
C.9月南高北低D.11月南高北低
【解答】解:11月大武山和吕泗平均水位的逐月差为正值,且达到最大值,说明大武山的水位远远高于吕泗,即南高北低,D对,ABC错。

故选:D。

13.和7、9月相比,影响8月水位差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暴雨B.台风C.洋流D.潮汐
【解答】解:据图可知,7月和9月水位差为负值,说明这两月大武山的水位较低,吕泗水位较高;7月应是大武山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9月由于雨带的移动,吕泗附近降水较多,而大武山降水较少;8月水位差为正值,应是大武山受高压影响减弱,降水增多,A正确。

台风影响范围较大,也会同时影响吕泗,B错误。

洋流的影响一般不会随月份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

潮汐每天都有,D错误。

故选:A。

某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调查发现:盆地中发育了较好的风成黄土一古土壤序列,为推演该地环境变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如图为该团队在某河流一级阶地处发现的典型土壤剖面。

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观察点最有可能位于()
A.①B.②C.③D.④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团队在某河流一级阶地处发现的典型土壤剖面,该观察点如今地表为草毡层,水分条件较好,热量条件较好;在300﹣400年左右本地区堆积风成沙,所以该地风力作用较强,泥沙堆积于此。

③④海拔较高,热量不足,②处位于若尔盖盆地内部地区,风力作用较弱,①处位于河流附近,水分条件较好且海拔较低;该处西北为山谷地区,风力作用较强,在①处空间开阔,风力减慢,泥沙堆积,形成风成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根据剖面结构与当地环境可知,该阶地最可能形成于距今()
A.600﹣400年前B.1500﹣600年前
C.2000﹣1500年前D.3000年前后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3000年之前该地以河流砂为主,在3000之后该地土壤剖面为风成沙,说明该地阶地出露于河流水面,开始形成,所以该阶地最可能形成于距今3000年前后,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与距今2000﹣1500年相比,距今1500﹣600年该地()
A.气候湿润,植被茂密B.气候干旱,风化显著
C.气候寒冷,土壤贫瘠D.气候暖干,淋溶较强
【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距今2000﹣1500年为黄土层,风力作用较强,气候较为干旱;距今1500﹣600年为土壤层,因此该时期形成土壤气候较为湿润,且土壤形成具有一定有机质,该时期植被较为茂密,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表为2000﹣2020年长三角各级城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规模。

据此完成17~19题。

城市规模2000年(万人)2010年(万人)2020年(万人)户籍人口与营往人
口牛均增速差(%)户籍人

常佳人

户籍人

常住人

户籍人

常住人

2000﹣
2010
2010﹣
2020
超大城

1429.31797.31900.92948.12198.23418.6﹣3.10%﹣0.03%
特大城

466.6607.6984.61340.71397.91939.1﹣0.97%﹣0.27%大城市1537.91823.12670.23744.43925.35269.0﹣3.18%0.63%
中等城

1408.61429.71907.51929.12037.92314.20.05%﹣1.31%小城市266.4262.6287.0284.2298.9316.6﹣0.05%﹣0.72%
17.据表格数据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城市始终为人口净迁出区
B.中等城市户籍和常住人口差最小
C.超大城市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大城市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最强
【解答】解:结合图表信息可知,小城市2020年常住人口数量增加,多于户籍人口,此时人口净迁入,故A错误。

中等城市户籍和常住人口差最小,故B正确。

无法根据图表信息判读超大城市自然增长率,故C错误。

超大城市常住人口数量最多(多于户籍人口的数量最多),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最强,故D错误。

故选:B。

18.大、特大、超大城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增速差距不断缩小,主要得益于()A.户籍制度改革B.机械增长率增加
C.就业机会增多D.自然增长率上涨
【解答】解:大、特大、超大城市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常住人口增加,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增速差距不断缩小,主要得益于户籍制度改革,落户较为宽松,故A正确。

机械增长率增加,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增速会扩大,故B错误。

就业机会增多,常住人口数量增加,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增速会扩大,故C错误。

大、特大、超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故D错误。

故选:A。

19.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内“迁居不迁户”的现象增多(即迁居到郊区,户籍留在主城区),是因为()A.郊区交通条件改善B.主城区城市病频发
C.主城区社会福利好D.郊区就业机会更多
【解答】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内“迁居不迁户”的现象增多,主要在于主城区城市问题突出,城区环境质量较差,人口迁往郊区,故B正确。

郊区交通条件改善也会影响“迁居不迁户”的现象,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

郊区就业机会相对于城区较少,故D错误。

主城区社会福利好,则迁居郊区可能性减小,故C错误。

故选:B。

浙赣粤运河连接江西、浙江、广东三省,由赣粤、浙赣两条运河线路构成,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全长近1988千米,为1000吨级标准航道,2021年被列入《国家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江西段境内前期工程已开工,沿线规划、建设了数十座船闸或水坝,预计主体工程在2030年完工。

如图为该区域水系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从区域发展角度出发,国家规划该条运河主要是为了()
A.打造旅游专线,发展第三产业
B.促进省际交流,打破行政壁垒
C.完善水运网络,增加出海通道
D.促进要素流动,加强产业联系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浙赣粤运河连接江西、浙江、广东三省,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全长近1988千米,为1000吨级标准航道,运河建成后,能够促进要素的流动,加强沿线地区的产业联系,D正确。

虽然运河的连通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省际交流、完善水运网络、增加出海通道,但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

故选:D。

21.与浙赣运河相比,赣粤运河的规划建设船闸数量明显居多,主要是由于()A.线路相对较长B.沿途货运量更大
C.地形更为起伏D.降水变率更明显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受南岭等山脉的影响,赣粤运河地势起伏更大,船闸数量
较多,C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线路相对较长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

无法判断沿途货运量大小,降水变率大小,BD错误。

故选:C。

22.在众多规划建设的水坝、船闸中,鄱阳湖口水坝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A.底部淤泥多,施工要求高
B.拆迁范围广,需求资金多
C.涉及流域广,生态影响大
D.水位上升快,洪涝风险大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流域广,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建设大坝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大,C正确。

底部淤泥多,施工要求高、拆迁范围广,需求资金多、水位上升快,洪涝风险大均会影响建坝,但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崩滑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总称,是常见的地质灾害。

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季节差异大。

图为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图。

材料二,将军沟位于阿勒泰市东侧,将军沟流域总面积16平方千米,为暴雨型泥石流,海拔为8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