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板块运动地形和地形图2022-2023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板块运动、地形和地形图
1(2分). 南美洲和非洲两块大陆轮廓凸凹相拼接,几乎可以联成一体,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证据之一。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古老地层相似
B.古生物化石相同
C.地形类型相似
D.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2(2分). 如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可能有河流流经的地形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分).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正在不断地扩张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2分). 读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D是缓坡
B.图中A——D是山谷
C.图中B——D是山脊
D.图中C点与E点的相对高度是300 m
5(2分).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一个板块挤压导致地壳逐渐隆起的过程,具体的时间段大致是 5 000 万年前到 1 100万年前,并且现在还在上升。

公元 79 年维苏威火山大喷发,庞贝和斯塔比伊两城被火山灰和火山砾埋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可引起地表形态缓慢改变
6(2分). 下图是某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属于洋中脊地形(海岭)的区域是图中标号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2分). 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
8(2分). 下列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不包括()
A.地壳变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D.地球自转
9(2分). 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10(2分). 下列发现不能成为大陆漂移说这一理论的证据的是()
A.自大洋中脊两侧,沉积物逐渐变薄
B.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C.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舌羊齿植物化石
D.在北极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非发现了冰川遗留的痕迹
11(2分).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①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2分). 麦哲伦环球一周所走的路线经过了六大板块中的几大板块()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3(2分). 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组合,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大陆漂移
14(2分).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A.亚洲东部原来是与美洲东部相连
B.美洲东部原来是与非洲西部相连
C.美洲东部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
D.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15(2分).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南亚国家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我国西藏多地也震感明显。

读图(部分板块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B.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C.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D.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16(2分). 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

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17(2分).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8(2分). 阿尔卑斯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19(2分). 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

我们知道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下,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经过复杂的变化生成的。

对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南极大陆在千百万年前有耐寒植物生长
B.千百万年前的南极大陆温度适合植物生长
C.南极大陆在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D.以上三项都是
20(2分). 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2分). 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22(2分). 地球内力对地形变化的作用相对于外力来说是强烈和短暂的,它作用的结果主要是()
A.形成巨大的山脉或裂谷
B.形成大沙漠
C.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D.形成大平原
23(2分). 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4(2分).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从引起地貌变化的作用角度理解应属于(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D.以上都不对
25. 如图所示是某海洋海底的地形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25.1(4分) 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大陆漂移动力证据的是图中 ____处的地形,此处的地形名称为 ______________。

25.2(4分) 图中的甲和丙处的形成是由于板块 ____,引起板块的边界不断的____而产生的。

25.3(4分) 试举出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的甲、丙处的典型地形实例(各举一例)。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4分). 读下面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 ______板块。

(2)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____洋周围。

(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处在欧亚板块与 ____板块和 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4)我国处在欧亚板块、 ______板块和 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

(5)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__________。

27.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27.1(4分) (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余村地处 ____;李村地处 ____。

27.2(2分)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 ______m。

27.3(2分) (3)图上测得丁山和大王山两地距离为2.5 cm,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_km。

28(8分). 假说总是源于已有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验。

(1)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________学说是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________学说是源于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发现。

29(4分).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____在不断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智利多地震是由于位于美洲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

30.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30.1(2分) 图中丙地的地表形态是 ______________。

30.2(2分) 甲地在丙地的 ____方向。

30.3(4分) 不同的地形对当地社会及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最适宜兴建村落的是 ____,分析并说明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填空:
31.1(4分) 板块运动是形成各种地质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列地质情况中,处于地壳板块消亡边界的是________,处于生长边界的是____。

①日本——台湾——菲律宾岛弧②东非大裂谷③喜马拉雅山脉④大西洋中脊海岭⑤智利海沟⑥地中海
31.2(4分) 亚丁湾海盗盛行,近年来我国不断地派出海军编队前往参加国际护航。

亚丁湾处于非洲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处,根据板块运动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亚丁湾的宽度变化最可能的是____(选填“增大’’或“缩小”)。

32.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2.1(2分) 兴趣小组沿河谷从M点到N点进行考察,这两点之间的高度差是
______m。

32.2(4分) 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

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2分) 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瞭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
c、d、e中适合的两个地点是 ______。

33(4分). 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 ____。

(2)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图 ____。

(3)由于海浪和海风侵蚀而形成的是图 ____。

(4)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 ____
34(20分). 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③。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其原因是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
(填“C”“D”或“E”)处最合适。

【参考答案】
1. C
2. C
3. B
4. C
5. D
6. D
7. C
8. D
9. C
10. A
11. A
12. D
13. D
14. B
15. D
16. A
17. C
18. D
19. C
20. A
21. A
22. A
23. C
24. B
25.1. 戊;海岭(洋中脊)
25.2. 碰撞;消亡
25.3. 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智利海沟、菲律宾海沟等
26. 印度洋;太平;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亚
27.1. 山谷;鞍部
27.2. 760
27.3. 5
28. 大陆漂移;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的可拼凑;海底扩张;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29. 红海;南极洲
30.1. 峭壁(或断崖)
30.2. 正北
30.3. 乙;地势平坦,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1.1. ①③⑤⑥;②④
31.2. 印度洋;增大
32.1. 200
32.2. L4;引水线路由高到低,水能自流;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
32.3. a和d
33. B;C;D;A
34.
(1)鞍部
(2)峭壁
(3)D
(4)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坡度大、水流急,水量大)
(5)E
【参考详解】
9.
提示: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内部比较稳定。

15.
提示:读图可知,尼泊尔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0.
①板块运动有两种方式:张裂拉伸与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或岛屿;②台湾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③古地中海一部分的消失,是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④大洋中脊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21.
浙江千岛湖是人工蓄水而形成的湖泊,故A正确。

杭州西湖、柴达木盆地和喜马拉雅山是地形变化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