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两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夫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两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农夫和他的儿子》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一根一根折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课前准备20根小木棒。
教学流程:
一、实验导入
1、让学生先拿出10根小木棒,分别一根一根地折。
2、再让学生把另外10根捆成一捆。
然后在折一捆。
3、让学生谈谈两次折小木棒的感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三、理解感悟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筷子一根一根地折很容易,而捆在一起却很难这个事实。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会话表演中要注意说话得体,符合角*身份,注意文明礼貌。
四、拓展
1、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文结尾写儿子们轻声地互相道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五、检查识字
六、推荐作业
板书设计:农夫和他的儿子
折一根筷子
}团结的力量大
折一捆筷子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折一根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从而明白“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
20根筷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师拿出一根筷子)谁能把它折断?
你可真是一个大力士,还有愿意试一试的吗?(多找几名学生试一试,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根筷子比较容易。
)
(教师拿出10根捆在一起的筷子)这一捆筷子谁能把它折断?(多请几名学生上来试,这次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捆筷子的不容易。
)
2、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有一位农夫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他的儿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农夫和他的儿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
1、先看文前的自学提示,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2、课件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识记。
(2)开火车读生字。
(3)抽查学生的识字,自由指读生字。
(4)总结识字方法: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的?
蠢:春天来了,小虫子又蠢蠢欲动了。
歉:兼管欠账。
搀:免下两点伸出手,扶着奶奶快点走。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最感兴趣?重点读一读。
2、请同学读,学生评读,教师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农夫感激的望着长者,对儿子们说的话。
3、分角*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听了父亲的话,农夫的儿子们互相道歉,亲亲密密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去了。
1、请你想象一下,农夫的儿子们会互相说什么呢?
2、他们回到家会怎样孝敬父亲呢?
五、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