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经济学基础》是一门介绍经济学基本概念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解经济学的起源和演变、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的角色、价格和需求的关系、生产要素和市场竞争等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理解经济学的起源和演变;•熟悉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的角色;•掌握价格和需求的关系;•理解生产要素和市场竞争等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经济学知识理性分析问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的基本特征–经济学的分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经济学的历史演变–古希腊哲学家对经济学的贡献–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新古典经济学•第三章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国家干预的目的和手段–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第四章需求与供给–需求的定义和类型–供给的定义和类型–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竞争的类型和特征–市场结构的种类和特征–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体制–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模型–经济体制的种类和特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讨论•课堂练习•课外阅读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堂小测等)•作业成绩:30%(包括课后习题和论文等)•期末考试:40%(闭卷考试)六、参考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五版),袁亚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如有调整以授课教师通知为准。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智萍利编撰日期:2009、8、20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A类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45学时学分:3学分实践课时比例(%):0是否职业基础课程:是教学对象:三年制高职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经济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旨在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描述本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总体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等。

学完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要求:学生对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掌握,并初步具备经济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有关原理,解释和探索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问题,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学发展史,初步了解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基本的定义、假设、分析方法等,理解经济体制、价格机制,在此基础上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解经济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原理做准备。

第一节经济学的科学内涵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三节经济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含义,两个基本经济模型,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教学难点: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需求、供给、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定义;供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和数量第一节需求原理第二节供给原理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其应用第四节弹性理论教学重点:需求、需求定理、供给、供给定理、均衡变动、供求定理、需求价格弹性教学难点:需求、供给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均衡变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析方法第一节欲望与效用第二节基数效用论第三节序数效用论第四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教学重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教学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含义及其关系;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原理,了解微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掌握及需求与供给定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失灵、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等内容,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应对并解决实际岗位中的问题,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能够分析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供给;2.能够分析消费者行为;3.能够分析生产者行为;4.能够分析生产要素;5.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二)知识目标1.掌握需求与供给定律;2.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3.掌握生产者行为理论;4.掌握成本理论;5.掌握生产要素基本理论。

(三)技能目标1.具备市场经济分析的能力;2.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具备实践和应用的能力;4.具备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能力;5.具备逻辑计算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1.重视实训教学环节,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视频、网站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练结合,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六、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实施“N+1+1”的过程考核制度,其中“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占总成绩的40%,分别是:作业20%、测试10%、课堂表现10%;第一个“1”是课堂笔记,占总成绩的10%,第二个“1”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经济学基础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s课程代码:0901002;09010002授课专业:全校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一年级下学期(卓越班)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简介1、《经济学基础》的学科特点:《经济学基础》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够利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2、《经济学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为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开设的全校性公共必修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与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力争达到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在最后一次课上随堂完成。

学生总评成绩为60分即为合格,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60%)组成。

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勤、平时个人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1]叶德磊.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袁志刚.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经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工具,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欲望的学科。

- 经济学的范围: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 基本经济概念- 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边际效应: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果。

- 市场:买卖商品或服务的地方,供求决定价格和数量。

3. 微观经济学基础- 个体经济主体:消费者和生产者。

- 供给和需求分析:通过供给和需求曲线来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 弹性:衡量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如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

4. 宏观经济学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活动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失业率。

- 经济增长:衡量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张。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导致物价上涨或下跌。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5. 经济学方法和应用- 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 经济学模型:简化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

- 经济学应用:政策制定、商业决策和个人理财等领域。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经济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和经济模型构建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基础》教学⼤纲.docx⼤纲编号:070923202《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纲系别:信息经济与管理系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标准:初级经济师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课程学分: 2课程学时:34执笔⼈:唐雪莲审订⼈:王瑞修订⽇期:2007年1⽉⼀、课程简介:《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价格弹性、国内⽣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职物流专业学⽣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任务:1、使学⽣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法。

2、使学⽣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些基本分析⽅法和⼯具。

3、使学⽣熟练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运⽤经济基础知识,进⾏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学⽣的⽤经济学思考问题的⽅式⽅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个学期完成,每周2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建议: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预备课程:政治经济学、⼀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本课程采⽤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式。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开卷考试题型配分: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题,10分/题)⼋、建议教材《西⽅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2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5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二)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说:1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2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经济学基础(第3版)——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第3版)——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

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

所以,学习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标准用语的基础课,也不仅是服务于以后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就成为每一个致力于从事现代经济管理和决策,以及经济理论研究实际工作者和学者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为初涉经济学的学生较为系统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学好其它专业课并为之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是为学生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经济问题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

3.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理论和实践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容和方法,能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研究经济问题。

4.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5.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 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6.引导学生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和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经济学基础(第六版)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第六版)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时数:总学时50(理论48 实验0习题0讲座0讨论0 考试2)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开课学期:1 主讲教师:编写日期:2021年7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经济学基础是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非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主要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更好地从事与经济分析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经济学导论(理论2学时)第1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2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3节经济决策者第4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工具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2.供给与需求(理论4学时)第1节需求曲线第2节供给曲线第3节供求均衡第4节弹性及其应用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掌握供求模型的框架,了解经济学中弹性的含义及相关应用。

3.消费者选择(理论4学时)第1节无差异曲线第2节消费者的预算线第3节消费者均衡第4节需求曲线的推导第5节消费者剩余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对消费者选择的分析框架,了解和掌握需求曲线的推导,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4.生产和成本(理论4学时)第1节生产的描述第2节短期生产第3节短期成本第4节长期生产第5节长期成本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和成本的基本概念,掌握短期生产和短期成本的相关概念和相关图形,理解长期生产和长期成本的相关概念和相关图形,了解规模经济的概念。

5.产品市场分析(理论4学时)第1节市场的类型第2节完全竞争市场第3节垄断市场第4节垄断竞争市场第5节寡头市场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四种市场类型,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基本分析框架,了解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的现实性。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经济学基础》课程概述课程性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课程地位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

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01能力目标02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03能够进行基本的经济计算和图表分析。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和决策能力。

参考书目《微观经济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现代经济学原理》(作者:XXX ,出版社:XXX )《宏观经济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教材:《经济学基础》(作者:XXX ,出版社:XXX )教材及参考书目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供给定理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01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02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无差异曲线03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教学大纲---《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经济学基础》

精心整理《经济学基础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要求本课程作为经济类专业基础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总体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

为学生提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提高分析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1.树立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经济学绪论教学内容:(1)经济学概述(2)经济学的方法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第二章价格理论(需求与供给)教学内容:(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均衡理论(4)弹性理论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理解供求如何决定市场均衡价格,掌握供求分析方法,了解供求弹性的含义与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需求、供给的含义与规律,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运用使教学重点。

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是难点。

第三章效用与消费者行为教学内容:(1)效用理论(2)基数效用论(3)序数效用论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使学生了解两种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两种理论关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需求定理。

重点与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第四章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1)生产理论(2)成本理论教学目的及要求:生产函数是厂商利润函数的组成部分,生产理论是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厂商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理解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意义,掌握生产规律。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每学期学分: 4 学分每学期学时: 64 学时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全校性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理解:生产要素定价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掌握:价格决定理论、效用最大化原理、生产与成本理论、利润最大化原理、四类生产的厂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通货膨胀、失业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

三、教学内容导论1学时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经济学的分类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4 学时第一节需求一、需求与需求函数二、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第二节供给一、供给与供给函数二、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市场均衡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二、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第四节需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二、需求收入弹性三、需求交叉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4学时第一节效用与边际效用1.基本概念2.边际效用递减曲线与需求曲线3.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一、无差异曲线二、预算线三、消费者均衡第三章生产与成本4学时第一节短期生产函数一、企业的本质二、生产函数的定义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四、生产三阶段五、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二节长期生产函数1.等产量线2.等成本线3.投入的最优组合第三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规模收益的含义2.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3.范围经济第四节成本的定义及分类1.成本的性质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3.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沉没成本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第五节短期成本函数1.概念2.曲线形状第六节长期成本函数1.含义曲线形态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4学时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二、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三、厂商收益四、短期均衡五、长期均衡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二、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三、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四、短期均衡五、长期均衡六、价格歧视七、政府的价格管制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二、厂商需求曲线三、短期均衡四、长期均衡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上及厂商行为一、寡头垄断的特征二、相互勾结三、各种市场类型的比较第五章分配理论4学时第一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二、工资的决定三、利息的决定四、利润的决定五、地租的决定第二节社会收入分配一、洛伦斯曲线二、基尼系数三、矫治对策第六章国民收人的核算及决定的简单模型4学时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三、名义GDP与实际GDP四、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第二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总需求的构成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三、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五、乘数理论第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一LM模型8学时第一节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一、IS曲线的含义及形状二、IS曲线的移动第二节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二、LM曲线的含义及形状三、LM曲线的移动第三节两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一、均衡国民收入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8学时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的形态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二、短期总供给曲线三、长期总供给曲线第三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二、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三、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8学时第一节失业理论一、失业的计量与类型二、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三、总需求与失业四、失业的社会代价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三、通货膨胀的效应四、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早期菲利浦斯曲线二、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8学时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二、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三、经济周期的成因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8学时第一节财政政策一、自动稳定器二、权衡性财政政策三、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二、货币政策工具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三节两种政策的组合与效果一、两种政策组合的方式二、两种政策的效果四、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闭卷考核占60%、平时考核占40%(其中出勤25%、作业25%、同学互评占25%,平时提问考核25%)。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要求本课程作为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总体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

为学生提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提高分析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和目的1.树立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1)经济学概述(2)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经济学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学定义、分类,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学时:4第二章价格理论教学内容:(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均衡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需求、供给的含义与规律,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运用使教学重点。

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是难点。

学时:10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内容:(1)效用理论(2)基数效用论(3)序数效用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学时:6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2)最优投入组合(3)规模收益教学重点与难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变动的原因。

学时:6第五章成本与收益教学内容:(1)概述(2)短期成本分析(3)长期成本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短期成本分析和长期成本分析,各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和关系学时:6第六章市场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2)完全竞争市场(3)非完全竞争市场(4)不同市场类型的比较教学重点与难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与厂商的需求曲线形状;完全竞争厂商、完全垄断厂商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和特征学时:8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内容:(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2)劳动与工资(3)地租(4)企业家才能与利润(5)收入分配平均程度教学重点与难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地租、工资、利润、利息的决定学时:8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教学内容:(1)市场失灵(2)外部性(3)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4)信息不对称(5)政府干预(6)效率与公平教学重点难点: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学时:6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教学内容:(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概述(2)总需求与总供给(3)总需求的构成(4)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5)乘数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探讨了个体、企业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在大学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供求关系:学生将学习到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基本机制。

他们将了解到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市场均衡。

2.消费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做出购买决策。

他们将学习到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的概念,并学会如何通过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消费决策。

3.生产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来最大化利润。

他们将学习到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概念,并了解到企业如何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做出决策。

4.市场结构:学生将学习到市场竞争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和决策制定。

在宏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国民收入和生产: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度量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水平。

他们将了解到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和意义。

2.经济增长:学生将学习到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他们将了解到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经济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

3.通货膨胀和失业:学生将学习到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类型。

4.货币和货币政策:学生将学习到货币的作用和货币政策的目标。

他们将了解到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编号:070923202《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系别:信息经济与管理系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标准:初级经济师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课程学分: 2课程学时:34执笔人:唐雪莲审订人:王瑞修订日期:2007年1月一、课程简介:《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用、价格弹性、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目标、任务:1、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使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高学生的用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每周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建议: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预备课程:政治经济学、一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估: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开卷考试题型配分: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题,10分/题)八、建议教材《西方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目: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经济学原理》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西方经济学概论》王花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6、《经济学概论》陶铁胜主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7、《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全部教学的起点,主要为了帮助初学者了解西方经济学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及经济制度与二者间关系教学难点:资源稀缺的相对性教学内容: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产生(一)稀缺性(二)选择(三)资源利用问题(四)经济制度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二)机会成本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两者区别(二)两者联系复习思考题:1、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学习本章应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理解价格形成的条件、过程与变动;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需求的含义、影响因素,需求函数与曲线,需求价格弹性;供给的含义、影响因素,供给函数与曲线;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需求和供给的含义,替代品与互补品,需求价格弹性,均衡价格形成过程教学内容:一、需求(一)需求表(二)需求曲线(三)需求定理(四)影响需求的因素(五)需求函数(六)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二、供给(一)供给表(二)供给曲线(三)供给定理(四)影响供给的因素(五)供给函数(六)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形成(三)均衡价格的计算(四)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五)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四、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二)供给弹性复习思考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2、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是什么?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4、需求价格弹性分为哪些类型?影响需求弹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5、为了保护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应对农产品采用提高价格还是降低价格的策略,为什么?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了解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等基本概念,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

教学重点:效用,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教学难点: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教学内容:一、欲望与效用(一)欲望(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三)效用(四)效用的变动规律二、基数效用论(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三)消费者均衡(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五)消费者剩余三、序数效用论(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三)边际替代率(四)预算线(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效用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3、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在同一坐标平面内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第四章生产理论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合理化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分析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及技术系数,理解并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掌握生产三阶段的划分方法,掌握确定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

理解生产要素组合原理,学会生产要素组合数量分析方法;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比例;如何确定生产项目的合理组合比例。

教学难点:生产要素组合数量分析方法;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比例;如何确定生产项目的合理组合比例。

教学内容:一、生产与生产目的二、生产函数三、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确定四、生产要素组合分析五、规模收益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何理解?第五章成本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掌握企业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成本含义与分类,掌握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教学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构成,掌握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的构成特点,掌握长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各类成本变动的规律教学内容:一、成本与成本函数二、短期成本分析三、长期成本分析复习思考题:1、经济学中的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之间有什么区别。

2、以机会成本说明生产成本有何意义?企业是否以机会成本作为成本?第六章市场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市场结构及各种市场结构的特点,掌握各种市场结构下厂商的需求和收益规律及曲线。

本书在分析消费者均衡时,假定消费品的价格已知和既定,然而在任何市场下,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本章就是研究在各种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竞争策略。

教学重点:完全竞争市场含义、特征,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特征,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特征,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特征。

教学难点:各类市场的特征与对应策略。

教学内容: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二、完全垄断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三、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四、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复习思考题:1、论述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发展过程。

2、试述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配理论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社会收入分配的标准与政策依据。

教学重点: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性,了解生产要素供求均衡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及工资的决定;掌握劳动、资本、土地市场供给的特点,理解利息、地租和利润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决定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生产要素供求的特点;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与工资的决定过程;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变动分析;社会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标准。

教学内容: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分析二、工资及其决定三、利息理论四、平等与效率复习思考题:1、造成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会产生实际利息差别?3、经差地租是怎样形成的?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能正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总量指标,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特别是支出法。

在此基础上,了解其他总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GDP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GDP含义教学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二)GDP的计算方法二、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一)国民收入的其他几个总量(二)GDP和GNP(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整与比较(四)GDP的局限性复习思考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计算方法?2、GDP和GNP的区别是什么?3、GDP的局限性有哪些?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充分认识失业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点分析失业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失业的类型和原因,失业率的计算,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教学难点:失业率的计算教学内容:一、失业理论(一)失业与充分就业(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三)失业的影响(四)如何解决失业二、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及计算(二)通货膨胀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失业的种类有哪些?2、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有哪些?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要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规律,能客观正确的分析一般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含义;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及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类型。

教学难点: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教学内容:一、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二、经济周期理论复习思考题: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理解并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