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中的丑女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星驰电影中的丑女形象
作者:周文辉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0期
摘要:“丑”历来为艺术着力表现的重要内容。
也是喜剧电影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
周星驰喜剧电影经典中丑角纷呈,尤以众多“丑女”形象深入人心。
达到很好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周星驰喜剧丑女审美
在影视作品中,“丑”经常是导演着力表现的重要内容,丑角形象由于其独特的美学魅力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时至今日银屏,更是出现了丑女当道的奇特现象,从美剧《丑女贝蒂》到韩国电影《丑女大翻身》。
再到湖南卫视之前热播的《丑女无敌》,丑女似乎成为银屏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绝招。
对于喜剧电影来说,丑角更是其重要的表现元素,以周星驰的电影为代表,“丑男”、“丑女”形象不胜枚举,尤以众多“丑女”的表现突出,为周星驰电影增色不少。
周星驰电影中的丑女群像
本文中所指的周星驰电影,是指那些由周星驰参与导演的电影,因为这些作品更能够反映周星驰本人对于电影的理念。
周星驰自从影以来就很喜欢在自己电影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但是周星驰本人真正参与编剧和导演的作品并不多,但每部电影中都有一个或多个丑女形象,笔者统计如下(见下页):
综合周星驰电影中这些“丑女”的表现,可以总结出周星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丑女形象进行塑造的:
1、外貌和体形:外貌主要是通过化装来实现丑的效果。
从凌乱的发型、龅牙、暴露在外的体毛(鼻毛、腿毛)等方面来对丑女长相之丑进行细致描绘,比如《食神》中的莫文蔚,爆炸头,刀疤,龅牙;《少林足球》中的赵薇满脸烂疮,流脓能够吸引苍蝇,其浓妆艳抹的形象相当可怖。
体形上主要是肥胖,如《长江七号》中的肥胖女生“美娇”。
用小狄仰视的角度来表现其身材高大,又通过奔跑时地面的震动来突出其体重,很有表现力。
2、动作和神态:挤眉弄眼、抠鼻孔、扭捏作态……这些是周氏电影角色的惯用伎俩,男女通用,只是当女性使用这套动作体系时更加具有喜剧效果,如《食神》中的莫文蔚。
蹲桌子
卷袖子擦鼻子,动作粗鲁之至;另一种类型,如《功夫》中的龅牙珍,高颧骨凸脑门,长相不可谓不丑,偏偏一袭旗袍做风情万种状,恶心指数颇高。
3、男演员反串丑女:这是周氏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一个颇为独特之处。
也许单纯用女性演员已经不能够完全表达他心中丑女所要达到的效果,所以他大胆地启用男演员来反串“丑女”,搞笑效果也很突出,而且男性反串的荒诞效果恰好与周星驰电影“无厘头”的风格所契合。
以李健仁为代表,他在与周星驰合作电影中出演的丑女形象计有《唐伯虎点秋香》回眸一笑的桥头姑娘、《食神》中爱慕周星驰却被他一脚踢飞的制服女学生等。
虽然在片中往往只有不到一分钟的出镜机会,无名无姓,只有一两句台词,却足已深入观众心中。
丑女形象背后的魅力
综观周星驰电影中的女性,无论美丑,其形象的塑造都是模式化的,在美女角色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如《功夫》中的黄圣依和《长江七号》中的张雨绮,她们在片中的戏份很有限,人物形象也十分单薄,花瓶式定位,于剧情的推动没有多大作用。
反倒是那些丑女形象比较丰满,别具魅力,并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下层小人物对于梦想的追求。
周星驰本人饰演的角色有很大的随意性,如街头小混混、状师、乞丐、才子、富家少爷、神话人物等等,与之配戏的女性角色也涉及各个方面,但就以丑女来论,却主要以在下层社会中求生存的小人物为主,具有很浓重的市民色彩。
如《食神》中的面摊老板“火鸡姐”、《少林足球》中做馒头的伙计“阿梅”,她们生活艰辛,丑陋的外表更让她们饱受来自其他人的嘲弄,但是她们都同周星驰饰演的角色一样。
不放弃潜藏在心中的梦想,带着自卑感却渴望着向上——这是周星驰电影中丑女形象中表现最多的一个精神层面。
于是,通过本身就具有悲剧色彩的一群人物的奋斗所表现出来的喜剧效果,即造就了周星驰电影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色——“笑中有泪”。
丑女的美好人性和可爱个性。
作为周星驰电影主角的丑女形象在其丑陋外表后面,具有善良、侠义等人性优点,往往牺牲自己帮助周星驰饰演的角色取得最后成功。
在性格方面,“火鸡姐”粗鲁中流露出来的温柔和爱恋。
“阿梅”软弱中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对美的追求,“包租婆”吝啬背后的侠气,使得这几个丑女形象内涵丰富,颇为可爱。
而配角则仅作为笑料出现,或样貌惊人,或是作为泼妇形象出现,是点缀影片最为出彩的笑料。
他们在片中昙花一现,但是其出位的造型和表现又往往成为经典,为许多影迷津津乐道。
“丑女”对于美丽的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丑女对美的追求显得颇为心酸。
《少林足球》中“阿梅”逛百货商店摸着漂亮衣服时表现出来的羡慕与向往,以及她适得其反的打扮,都为丑女们的内心刻画作了一道颇为出彩的一笔。
于是,无论是“阿梅”还是《食神》中的“火鸡姐”,在片尾都通过整容等手段摇身一变成为美女,与周星驰所饰角色的爱情于是也将出现
或者有了美好的结果。
这其中既有这些“丑女”对于美丽之追求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照顾中国观众的传统习惯——周星驰需要一个美女形象来表现他电影世界中爱情的美好。
而在周星驰电影中,任何事物经过‘,无厘头”的后现代解构之后都显得支离破碎,唯有爱情却依旧清澈动人。
周星驰电影为何丑女当道
“丑女当道”的出现。
是一种呼应喜剧电影发展潮流的产物,它是以样貌之丑与人性之美的反差、以演员之美与出演的角色之丑构成反衬,或是以美丑之间的鲜明对比等方式来制造出搞笑效果的。
丑角的运用是喜剧常用的手法之一,有人认为丑角艺术本身就是喜剧艺术。
丑角在造型和表现上具有无限的发挥张力,这是周星驰对于丑角这一元素“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
他的电影中不仅有“丑女”。
而且有众多“丑男”。
从吴孟达到罗家英,到现在的林子聪等人,电影中猥琐、愚笨的角色形象都已成为一种固定在观众脑海中的形象。
同时,这也是一个观众对俊男美女开始产生审美疲劳的时代。
周星驰电影中这些丑女形象以“惊世骇俗”之丑刺激了观众的感官。
令他们“眼前一亮”。
再加上夸张的动作、表情和台词,令他们捧腹不已,尽享肆意嘲弄与讽喻之后的满足,达到释放生活压力的娱乐目的。
而丑是现实中存在的物象,丑角艺术就是借助于这种现实状况来反映人和事的,越多有喜剧色彩,就越显得大众化。
也就越被观众所接受,周星驰的电影也就越成功。
当然,在电影的宣传和营销往往超过内容制作本身的今天,让漂亮女星出位饰演丑角这一行为本身也是一个吸引观众的很好的噱头。
是商业电影炒作的一种惯用手段。
《食神》捧红了莫文蔚,《少林足球》在拍摄时赵薇的丑女造型即成为娱乐周刊的头条照。
周星驰可谓深谙此道。
周星驰电影中丑女塑造的局限
周星驰的电影以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奋斗为主要题材,对于“丑女“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他对于“丑女”这一人群某种程度上的关注和同情。
以及他对于丑陋本身的嘲讽或者无奈。
但是作为一名男性导演,他无法避免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存在的局限。
首先他不能够站在女性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和深入挖掘人物形象精神层面的内涵,他塑造出来的是男性观众眼中的女性,赋予角色的是出于男性角度的同情或者嘲弄;其次,无论是《食神》还是《少林足球》,尽管他饰演的主角都受到丑女的关怀和帮助,他和她也有某些情投意合,但是他不能接受一个丑女作为自
己爱情的对象,钟情于传统大团圆式喜剧结局的观众也不能接受——所以丑女最终必须要变成美女才行。
这便是周星驰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