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瞳孔对进光量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在强光下看物体时瞳孔缩小,在弱光下看物体时瞳孔扩大,这叫作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量。在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球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光线的刺激;在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的眼球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
注意:
①物像的形成部位是视网膜,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③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
4.视觉形成过程中眼的调节功能
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依靠的是眼的调节作用,其中主要是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和瞳孔对进光量的调节。
(1)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晶状体是一个两面凸的透镜结构,它的曲度受睫状体的调节,晶状体曲度变化时,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曲度越大,折射能力越强;曲度越小,折射能力越弱。看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二、眼和视觉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视觉的形成和眼球的结构是分不开的。
1.眼球的结构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其中眼球壁的结构(从外向内)分为三层: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巩膜和角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是视网膜。眼球的内容物主要是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提示:
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和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量,而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使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等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远近与黑暗处物体时,瞳孔会变大;看近处与明亮处物体时,瞳孔会变小。
三、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措施
(1)近视及矫正
①近视的成因: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 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作近视眼。
2.插图——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外膜: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中膜: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并且能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内部的光量
睫状体:内含有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2.关爱与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重点
1.视觉的形成过程。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材第78页“想一想,议一议”
这五种感觉分别来自眼、鼻、舌、皮肤和耳。这些感觉能使我们感受到饭菜的色、香、味,享受用餐过程,并能使我们全面、准确地感知吃饭时环境的变化,及时地作出判断和反应。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示意图、模型,进一步提高观察的能力。
2.通过学习视觉产生的过程,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
⑤虹膜:眼球的颜色是由虹膜所含色素的多少决定的。虹膜的颜色有多种,如棕色、蓝色、褐色等。
3.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具体过程可表示为:
闻到——嗅觉器官——鼻
尝到——味觉器官——舌
感觉——感觉器官——皮肤
听到——听觉器官——耳
看到——视觉器官——眼
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
完成“想一想,议一议”
知道人体的感受器
引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
讲授新课
一、人体感觉的获取
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
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叫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①眼外肌:分布于眼球的周围,牵动眼球自由灵活地转动。
②眼睑:俗称“眼皮”,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能够闭合,可以阻挡强光和灰尘等物质的进入,对眼球起保护作用。
③结膜:连接眼睑和眼球,是半透明膜,表面光滑、柔软,且有一定弹性,富含血管。
④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等结构。泪腺分泌泪液,起湿润和清洁眼球的作用。泪液中还含有一些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球的病菌,对眼球起保护作用。
拓展:
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扩大,以增加进入眼球内的光量;看近处物体时瞳孔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球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晰。
5.“试一试”——设计实验观察瞳孔的变化
(1)拿一面镜子,在室内光线较弱(应能从镜子中看清瞳孔的大小,外界光线较强可拉上窗帘遮光)的情况下和室内光线较强(外界光线较弱,可打开窗或者打开室内的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对比自己眼睛瞳孔的大小。
内膜: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房水:透明液体,提供营养,维持眼压,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折射作用
晶状体:凸透镜,有弹性,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主要折射作用
玻璃体:透明、无血管、无神经,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为眼内成像提供一个透明的空间
拓展
眼球的附属结构主要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眼外肌,保护眼球的眼睑、结膜、泪器等。
(2)在适宜的光线下,同学之间相互观察瞳孔的大小,然后拿一个手电筒(光线不要太强,光线太强可蒙上一层纱布或纸)照射被观察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的大小,并与没有手电筒照射的情况进行对比。
通过观察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大小,我们可以发现人的瞳孔大小能改变:在明亮处瞳孔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球内的光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光线的刺激;在黑暗处瞳孔扩大,以增加进入眼球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受到足够的刺激。瞳孔的扩大和缩小是由虹膜内的平滑肌控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