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导学案(精推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导学案第【1】篇〗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一、品读第4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3、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4、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联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4、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
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导学案第【2】篇〗
[教材简析]
1、文体视角。
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文章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发明造纸术的几个阶段,及
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赞扬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2、语言特色。
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比如“两千多年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3、能力训练。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本单元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延续和发展“提取关键词、整理信息,口头表达”。
[学情分析]
到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独立识字能力。
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作品大意。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默读课文。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明白“围绕着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正确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明白“围绕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提供语言运用平台;
利用图表的方法,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提取关键信息的方式,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构建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
[学法]
以自主学习方法,填充表格,提取关键信息;
以讨论交流的方法,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要素
1、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A.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瞧瞧,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纸,假如我们生活没有了纸,那会怎么样呢?(不能写字,没有书看,不能打印东西)
B.博物馆的馆长听说咱们正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特意邀请我们去做《纸的发明》讲解员。
在讲解前,我们要了解纸的来历、怎么发明的?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纸?……这些问题也是别人想知道的,这就是要讲解的内容要点。
2、梳理问题,提炼要素
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这段话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来讲的,我们一起来齐读。
A.讲解: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
说明文的语言非常准确,严密
B.改进可以换成发明吗?(在大家认真读书中,我们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意味着西汉时代就已经有了造纸术,蔡伦吸取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
C.改进同义词练习。
过渡句:我们知道蔡伦的“改”,“改”在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
“进”,“进步”在这样产生的纸轻便、好用、便宜。
作者就是这样围绕“改进”这一个意思,把造纸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现在你能挑战一下看,再把造纸术的制作过程说清楚吗?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
二、巧定方案,学习讲解。
1、组内制定讲解形式
小组继续合作,用刚才学习归纳的方法,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简化我们的图表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探究: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的书写材料还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讲解。
(1)要条理清楚,比如按照这个图表为大家讲解;
(2)小组分工明确,每人讲其中一方面,最后合作,完整讲述
纸的发明过程;
(总结文章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完成推荐阅读:造纸术,学生汇报完成情况。
2、文章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
文中哪个句子最能概括造纸术的贡献?
总结: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
如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计算精准到小数点的后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同学交流,你还查到什么重要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们还有许许多多值得让我们学习的科技成就,比如说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等。
希望各位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形式去探究更多璀璨的科技成就,了解中国智慧,让更多的人为我们的祖国喝彩!
四、板书设计:
10 纸的发明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主旨:伟大贡献影响世界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历史意义。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
3.拓展延伸部分:完成推荐阅读《印刷术》和分享学生收集的古代科技成就。
二、成功之处
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在小组合作完成“纸的发明过程”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应该设置限时提醒),导致后面课堂延伸部分探讨得很仓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
希望通过这次教学,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
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导学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
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字)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3、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
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
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
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