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初二全册化学第八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巩固训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四制)初二全册化学第八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巩
固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
A.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 自然气走漏,立刻封锁阀门并开窗通风
C. 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刻用湿布盖灭
D. 正在运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2.化石燃料不包括
A. 煤
B. 石油
C. 酒精
D. 自然气
3.以下有关平安效果的说法中,有迷信性错误的选项是〔〕
A. 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假定冒然进入,易发作窒息
B. 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惹起爆炸
C. 室内煤气泄露时,假定立刻翻开排气扇通风,易惹起爆炸
D. 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以防煤气中毒
4.据报道,中国正在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有望于2021年后发射月球车、大卫星和空间站,假定〝长征五号〞燃料熄灭只要水生成,那么应选用的燃料是〔〕
A. 甲烷
B. 氢气
C. 汽油
D. 乙醇
5.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肃清可燃物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以下关于石油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将石油分馏可失掉多种产品
B. 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 可应用石油产品发电
D. 石油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7.以下不属于物质熄灭条件的是〔〕
A. 块状固体要粉碎
B. 与氧气接触
C. 温度到达着火点
D. 物质具有可燃性
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化学反响进程中都会放热
B. 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响发生的
C. 化学反响都随同着能质变化
D. 只要发生熄灭的化学反响才会放热
9.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走漏时假设处置不当,经常会酿成喜剧。
为了平安起见,最好在厨房装置报警器,假设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走漏,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 )
A. 赶忙翻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B. 封锁气源阀门,并翻开门窗通风
C. 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D. 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119〞
10.在蜡烛及其熄灭实验的探求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A. 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 消弭可燃物
C. 隔绝空气
D. 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11. 以下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应用〝降高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A. B. C. D.
12. 以下关于熄灭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可燃物只需与氧气接触就能熄灭
B. 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 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13.以下属于猛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①都发光②都放热③都有氧气参与④都属于化学变化⑤都能发生气体.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4.以下反响中,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 煤熄灭
B. 光协作用
C. 干电池放电
D. 水电解
15.细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熄灭;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这三种现象变化的共同点是〔〕①有热量放出;②能收回光;③有氧气参与反响;④反响速率很大.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二、填空题
16.将煤隔绝空气增强热称为煤的________,从中可以失掉多种多样的产品。
17.以下图所示的是家庭中常用的几种灭火方法,请将相应方法的灭火原理,填在表中对应的空白处。
________ ________
18.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综合应用时依据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 不同将其分别,其产品能用于制蜡烛的是________ .
19.教材里探求熄灭条件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熄灭,红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__?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
20.学校里有一种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回答以下效果
〔1〕图中属于无机分解资料的是________ 〔填一种,下同〕属于金属资料的是________ .
〔2〕在运用此种灭火器时,手拿塑料柄而不能接触金属部位,缘由是________ .
〔3〕较生动的金属钠着火时不能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由于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熄灭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黑色单质,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4〕报废灭火器中含有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NH4H2PO4〕可作________ 运用.
21.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迷信探求方法.下面是探求熄灭与灭火的实验,请回答有关效果.
〔1〕由图甲中观察到________ 的现象,可知熄灭的条件之一是需求助燃剂〔氧气〕;假设让水中的白磷
在水下熄灭,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2〕按图乙停止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扑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清楚现象;再改通O2,观察到________ 的现象,可知熄灭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_ .
〔3〕假定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熄灭起来,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 .
22.某同窗为探求熄灭的条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结果发现只要铜片上的白磷能熄灭。
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熄灭的缘由是________ ,热水中的白磷也不能熄灭的缘由是________ 。
请归结出可燃物熄灭的条件:
〔1〕________
〔2〕________
23.如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实验,请回答以下效果.
〔l〕A实验,能说明熄灭需求的条件是________ :
〔2〕B实验,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验证甲烷熄灭生成________ ;
〔3〕C实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________ ;
〔4〕以上三个实验中,属于对比实验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24. 熄灭是一种发光、放热的猛烈的化学反响。
看法熄灭,迷信地应用和控制熄灭,使熄灭为人类效劳是十分重要的。
[查阅资料]物质熄灭普通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熄灭的首要条件,发作熄灭的另外两个条件区分是________ ;________ 。
[实验目的]验证木炭发作熄灭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熄灭〔两个条件须区分验证〕。
[实验设计与操作]下面是验证熄灭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可经过开启、封锁活塞控制液体〕。
在完成气密性反省后参与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溢了氮气。
假定要务实验进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步骤操作估量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①在活塞封锁的形状下,扑灭酒精灯加热 ________
②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③ ________ ________
④ ________ ________
[反思评价]实验进程中,装置B的作用能够是 ________ 。
25.以下图是关于探求熄灭条件的三个实验装置。
〔1〕写出白磷熄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与甲图装置相比,乙图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有同窗提出乙图装置依然有缺乏之处,请你设计实验停止改良。
用文字描画或画出实验装置图。
________
〔3〕丙图装置中木屑熄灭,煤粉没有熄灭,说明熄灭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三、实验探求题
26.如图是为探求物质熄灭条件设计的实验:
〔1〕该实验主要探求的是熄灭需求________;
〔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该实验所发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假定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五分之一,实验中应本卷须知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7.某化学兴味小组为了探求熄灭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设计了如表实验方案.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编
号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在盛有2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无清楚变化
〔2〕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无清楚变
化
〔3〕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
通入空气
白磷熄灭
〔4〕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大理石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大理石不是可燃物
〔5〕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蜡烛熄灭
〔1〕请你协助完成实验并记载相应的现象和结论〔填写在横线上〕.
实验编
号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在盛有2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无清楚变
化
________
〔2〕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无清楚变
化
________
〔3〕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
并通入空气
白磷熄灭________
〔4〕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大理石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________ 大理石不是可燃
物
〔5〕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蜡烛熄灭________
〔2〕经过探求得知,熄灭需求满足条件:________ .
〔3〕生活中罕见的灭火方法〔除以上〔5〕的灭火方法外任答一种〕________ .
四、综合题
28.物质熄灭必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回答:
〔1〕依据图2的实验,探求得出熄灭的条件是用________ 〔填①、②或③〕.
〔2〕实验时假设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大批酒精在桌上着火熄灭,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
29.合理运用熄灭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证生命财富平安十分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途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构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________。
30.动力的开发、贮存和综合应用是世界各国迷信家关注的严重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依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进程属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大批硫、氮等元素,熄灭时,这些元素经常转化为________ 等气体污染物.
〔2〕熄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罕见方式,图A、B是关于熄灭条件探求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熄灭,红磷不能熄灭,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图B中发作反响的化学方式程为________
〔3〕破坏熄灭条件可以灭火,防止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掩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填序号〕.
A.肃清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普通可燃物惹起的火灾,应用了它的________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熄灭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A不契合题意;
B、自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能够发作爆炸,开窗通风,一者能降低自然气的温度,防止它到达着火点,二者可稀释自然气,防止到达爆炸极限,B不契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惹起失火,火势小易控制,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到达灭火的目的,C不契合题意;
D、正在运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刻用水浇灭,易连电短路,或形成触电事故,D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A依据燃放烟花爆竹的风险性解答
B依据可燃性气体走漏的应急措施解答
C依据酒精灯着火的灭火方法解答
D依据水能导电解答
2.【答案】C
【解析】化石燃料是现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构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堆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自然气等.酒精,是糖类物质经过发酵进程构成的,不属于化石燃料.
应选C
3.【答案】D
【解析】A. 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那么氧气含量低,假定冒然进入,易发作窒息,A不契合题意;
B. 扑灭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易发作爆炸。
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惹起爆炸,B不契合题意;
C. 室内煤气泄露时,假定立刻翻开排气扇通风,电器开启时易发生火花,易惹起爆炸,C不契合题意;
D. 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不可以防煤气中毒,因一氧化碳不溶于石灰水,也不与石灰水反响,D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此题主要考察平安知识,需求掌握罕见平安知识。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甲烷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应选项错误.
B、氢气熄灭的生成物只要水,应选项正确.
C、汽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熄灭时的生成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等物质,应选项错误.
D、乙醇熄灭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应选项错误.
应选:B.
【剖析】依据题意,〝长征五号〞燃料熄灭只要水生成,据此依据甲烷、氢气、汽油、乙醇的熄灭产物停止剖析判别即可.
5.【答案】A
【解析】【解答】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火熄灭;
故答案为:A。
【剖析】依据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剖析,熄灭需求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假定缺少一个那么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将石油分馏可失掉多种产品,正确;
B、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正确;
C、可应用石油产品发电,正确;
D、石油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
应选D.
【剖析】依据已有的石油的知识停止剖析,石油是混合物,其中的成分可以经过火馏取得,失掉的物质是有用的动力和化工原料.
7.【答案】A
【解析】【解答】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物质具有可燃性都是物质熄灭的条件;块状固体要粉碎不是物质熄灭的条件.所以选A.【剖析】依据物质熄灭的条件停止剖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化学反响中,往往随同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错误;
B.风能、潮汐能等能量不是由化学反响发生的,故错误;
C.化学反响中,往往随同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正确;
D.生石灰与水反响的进程中也会放出少量的热,故错误.
应选C.
【剖析】A.依据化学变化中的能质变化来剖析;
B.依据放热的变化来剖析;
C.依据化学变化中的能质变化来剖析;
D.依据放热反响来剖析.
9.【答案】B
【解析】【剖析解答】
A.赶忙翻开厨房中的电灯,开灯会发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作风险,故错
B.立刻翻开一切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对
C.煤气的可燃性,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火或加热易爆炸,煤气灶漏气时易引发熄灭或爆炸,要采取预防,不能立刻逃离,所以错误.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也易惹起爆炸,故错
应选:B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弭,故B错误;
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C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
应选:D.
【剖析】依据灭火的原理剖析判别.灭火的原理:〔只需消弭熄灭条件的恣意一个即可〕①消弭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1.【答案】A
【解析】【解答】解:〔1〕A中的吹灭蜡烛是减速空气活动,使蜡烛温度到着火点一下;
〔2〕B是应用CO2不熄灭、不支持熄灭的特性灭火;
〔3〕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灭火;
〔4〕小苏打〔NaHCO3〕与稀盐酸反响生成CO2,CO2可以灭火;
【剖析】据题意可知,只需熄灭条件中的一个不满足,就不能熄灭,着火点达不到是不能熄灭的条件之一.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熄灭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到达熄灭所需的最高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作熄灭,故错误;B、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不留痕迹,故错误;
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到达灭火的目的,故错误.
应选:C.
【剖析】依据灭火的原理:〔1〕肃清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此题.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猛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有氧气参与、都放热的化学反响,而缓慢氧化不发光,猛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不一定都能发生气体.应选:D.
【剖析】依据依据氧化反响中有的比拟猛烈,例如熄灭.有的比拟缓慢,称为缓慢氧化,二者都是和氧发作反响,都要放出热量.
1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煤熄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A不契合题意;
B、植物的光协作用属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契合题意;
C、干电池放电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契合题意;
D、水电解属于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契合题意.
答案:D
【剖析】此题触及物质的变化效果的判别,正确判别四个选项的物质变化,判别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以及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15.【答案】C
【解析】【解答】解:食物腐朽、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都是缓慢氧化反响,熄灭是可燃物与氧气发作的猛烈氧化反响,共同点都是都有氧气参与并都有热量放出.应选C.
【剖析】物质跟氧发作的反响叫氧化反响,有的氧化反响比拟猛烈,有的氧化反响比拟缓慢.熄灭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作的一种猛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响.
二、填空题
16.【答案】干馏
【解析】【解答】干馏【剖析】煤的干馏指的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进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17.【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解答】〔1〕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应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2〕用水灭火是应用了降高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剖析】依据灭火的原理:肃清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答
18.【答案】沸点;石蜡
【解析】【解答】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依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加热分别可失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产品,其中石蜡能用于制蜡烛.
故答案为:沸点;石蜡.
【剖析】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沸点不同,依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可将它们加热分别,由石油分馏的产品的用途停止剖析解答即可.
19.【答案】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解析】【解答】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熄灭,红磷不能熄灭,说明熄灭的条件之一是:熄灭需求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烧杯中的水可以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剖析】依据熄灭的条件: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灭火的方法:肃清可燃物,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据此剖析解答
20.【答案】塑料;铁或铜或钢;防止冻伤;4Na+3CO22Na2CO3+C;化肥
【解析】【解答】解:〔1〕图中属于无机分解资料的是塑料,属于金属资料的是铁或铜或钢.
〔2〕在运用此种灭火器时,手拿塑料柄而不能接触金属部位,缘由是防止冻伤.
〔3〕较生动的金属钠着火时不能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由于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熄灭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黑色单质,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4〕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塑料;铁或铜或钢;防止冻伤;4Na+3CO22Na2CO3+C;化肥.
【剖析】依据已有的知识停止剖析,钢、铁和铜属于金属资料,塑料和油漆属于无机资料,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熄灭也不支持熄灭,能用于灭火.
21.【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熄灭,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熄灭;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a中红磷没有熄灭,b中红磷熄灭;温度到达着火点.;用湿抹布盖灭
【解析】【解答】解:
〔1〕铜片上的红磷不熄灭是由于热水的温度没有到达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熄灭.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熄灭,需求与氧气接触,故需求通入氧气;
〔2〕按图乙停止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扑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清楚现象,立刻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到达着火点无清楚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到达着火点红磷熄灭.说明可燃物熄灭的条件之一是温度到达着火点.
〔3〕用湿布掩盖在熄灭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到达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
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拟简捷.
故答案为:
〔1〕铜片上的白磷熄灭,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熄灭;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
〔2〕a中红磷没有熄灭,b中红磷熄灭;温度到达着火点.
〔3〕用湿抹布盖灭.
【剖析】〔1〕依据已有的熄灭的条件熄灭条件: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有,停止剖析解答;
〔2〕依据熄灭的条件剖析;
〔3〕依据灭火原理:①肃清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停止剖析解答.
22.【答案】温度没有到达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
【解析】【解答】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到达它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熄灭;热水中的白磷由于不能与氧气接触,虽然到达着火点,也异样不能熄灭;故答案为:温度没有到达着火点、没与氧气接触。
【剖析】
依据物质熄灭的条件停止解答。
23.【答案】与氧气接触;水;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B
【解析】【解答】解:〔1〕铜片上的白磷熄灭,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熄灭,此现象说明熄灭需求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2〕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会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熄灭生成了水,故填:水;
〔3〕实验进程中,相反质量和外形的碘在相反溶剂量的水中溶解的少一些,在汽油中溶解多一些,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故填: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4〕依据图示可知:三个实验中没触及对比实验的是B;故填:B.
【剖析】〔1〕依据物质熄灭的条件剖析,物质熄灭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到达着火点;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剖析;
〔3〕依据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来剖析;
〔4〕依据图示停止剖析解答.
24.【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翻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氧气一段时间〔驱除装置中的N2〕;继续通入氧气,扑灭酒精灯加热;木炭不熄灭,说明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熄灭;木炭不熄灭,说明可燃物的温度未到达着火点不能熄灭;木炭熄灭,C中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可燃物熄灭必需同
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两个条件;防止因气体收缩而爆炸〔平安瓶、防止液体倒吸入玻璃管中〕
【解析】【解答】[查阅资料]:物质熄灭普通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熄灭的首要条件,发作熄灭的另外两个条件区分是与氧气充沛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
[实验设计与操作]:①〝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溢了氮气〞,扑灭酒精灯;观察木炭不熄灭,廓清石灰水未混浊,那么说明可燃物必需与氧气接触才干熄灭;③应用A装置制取氧气,通入平行玻璃管,再观察现象:木炭不熄灭,廓清石灰水未混浊;④扑灭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再观察现象:木炭熄灭,廓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物质熄灭普通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性、氧气充沛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
[反思评价]:装置B在〝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这一步中的作用是防止廓清石灰水直接倒吸入平行玻璃管,使之炸裂。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与氧气充沛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
[实验设计与操作]:
步骤操作估量现象及得出结论
①木炭不熄灭,说明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熄灭
②
翻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氧气一段时间
③
木炭不熄灭,说明可燃物的温度未到达着火点不能熄灭〔驱除装置中的氮气〕
木炭熄灭,C中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可燃物熄灭④继续通入氧气,扑灭酒精灯加热
必修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两个条件
[反思评价]:防止廓清石灰水直接倒吸入平行玻璃管,使之炸裂。
【剖析】物质的熄灭条件是中考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之一,相关知识同窗们一定要了解。
25.【答案】4P + 5O22P2O5;乙装置在密闭环境中停止,防止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将图乙中的橡胶塞换成拔出一头连有气球的玻璃导管的橡胶塞。
或见右图。
;温度到达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