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 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本诗选自《 杜诗详注 》,题目中的“_歌___”字代表 了诗的体裁。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怒号( háo ) 丧乱(sānɡ) 突兀( wù)
挂juàn( 罥 )
俄顷(qǐnɡ) 广厦( shà) 三重茅( chóng )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引导1.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歌,古代诗歌的一种__体__裁__。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 式采用__五__言__ 、 _七__言___ 、 __杂__言__ ,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 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 是句式整齐的“_自__由__体___”诗。 (2)杜甫于安史之乱期间写下了著名的组诗“三吏”《_石__壕__吏__》 《_潼__关__吏__》、《_新__安__吏__》;“三别”《_垂__老__别__》、《_新__婚__别__》 《_无__家__别__》 。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品析诗歌准确、精练的语言 2.评价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预学检测
1.预习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杜甫,字__子__美____,号_少__陵__野__老___。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 “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 把被里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漏雨漏 得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
沾湿何由彻!
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 不干,如何挨到天亮?
假如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会为消除贫困做 些什么?
重点探究
1.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 理想?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怎会突发奇想,要“大 庇天下寒士”呢?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 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 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志向。
重点探究
探究一:品析诗歌语言 1.描述秋风时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 何区别? 2.将“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改为“吹”好不好?为什么? 3.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纷纷扬扬地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 洼积水处时,诗人的心情和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动作吗?请描述一下。
重点探究
秋风破屋,卷走茅草


叙事写实 群童戏谑,诗人叹息
为 秋
屋漏床湿,彻夜难眠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抒发情怀
博大胸怀,崇高理想
饱览民生疾苦 体察人间冷暖
当堂检测
1.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什么 作用?
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 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 忧国忧民之情。
重点探究
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社会 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 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样反映社会现实 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 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 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学习引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 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 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 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 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 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 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假如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会为消除贫 困做些什么?
重点探究
(1)呼吁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宣传和 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倡议各成员国 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采取具 体的扶贫行动。 (2)自己尽量节约,尽量帮助身边贫困同 学,积极加入各种扶贫活动中来。
课堂总结
1.描述秋风时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 有何区别?
“怒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 动地写出了风势之大、风力之猛和风 之无情,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重点探究
2.将“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改为“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卷”字更形象化, 更有力度。
重点探究
3.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纷纷扬扬地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 积水处时,诗人的心情和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动作吗?请描述一下。
当堂检测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 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寒士”的遭遇,诗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更是推 己及人,表达了“天下寒士”都居“广厦”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博大 的胸怀。
杜甫的一生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之中度过,“安史之乱” 爆发后,他来到了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一座草堂。 八月的秋风怒吼着,吹跑了草堂顶上的茅草……常年漏雨的 屋子,冰冷似铁的被子,睡相不好的孩子,还有风雨飘摇中 的国家,无家可归的百姓……这一切,都让他彻夜难眠!学 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静静聆听杜甫的心声!
学习引导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 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 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 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 情,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 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 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学习引导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 秋季的天空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
塘ào( 坳 )
恶卧( è) 大庇( bì)
布qīn( 衾 )
预学检测
3.解释下面诗句中标蓝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 秋深 (2)卷我屋上三重茅: 多层 (3)高者挂罥长林梢: 挂着,挂住 (4)俄顷风定云墨色: 一会儿 (5)布衾多年冷似铁: 布被子 (6)娇儿恶卧踏里裂:睡相不好 (7)长夜沾湿何由彻:彻夜,通宵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蔽,保护
重点探究
探究二:评价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2.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 全世界在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卫生条件等 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 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 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学习引导
2.结合课下注释,试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歌大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 了我屋顶上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 面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 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 落到池塘水中。
诗人的心情是着急、发怒、无可奈 何的。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诗人的心 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到这种心情。
重点探究
一个身着单薄、破旧衣衫的干瘦老人拄着 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 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 去,稀里哗啦地撒在江郊的各处。焦灼和怨愤 使他不住地战栗着。他拖着瘦弱的身体,到处 去捡那些被吹走的茅草。
重点探究
2.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 示,全世界在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卫 生条件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 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 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 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