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珊珊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主题,我的课
《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舒兰六中的教师谢珊珊,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及学情分析,确定了
我的研究主题为“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归纳规律的能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
下面我将从主题提出、主题阐述、学习汇报、教学预想、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主题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发现:有很多同学懒于动脑思考,遇到问题就一味的等待老师给答案,给出规律;还有一些同学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初中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亲近自然,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教师不能面面俱到的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给学生。
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规律的能力迫在眉睫。
二、主题阐述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概念、规律是从大量的物理事实归纳、概括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归纳方法成为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成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如何从大量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培养学生归纳规律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寻找共同点:分析被研究的物理对象出现的物理情景,如果物理情景中
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共同的因素应与被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出现有因果关系。
例如在学习力时,通过书本上几个常见的几个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物体间总是存在着某种作用从而总结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寻找不同点:通过对被研究的物理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物理情景
分析,寻找两个物理情景的不同点,并分析是否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如果是,不同的那个因素应该与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出现有关系。
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时演示两个实验,一个是导体棒上下运动,发现无感应电流产生;另一个是导体棒水平运动,结果产生了感应电流。
比较两个过程只有一个不同点:第一种情况没切割磁感线,第二种情况切割了磁感线,于是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2、培养学生自觉整理归纳的意识和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归纳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中总会遇到相似的物理概念、规律,这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 这样才能更突出其中的本质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体会到整理归纳的好处,他就努力主动去做,这样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学习汇报
为了研究自己的主题,我阅读了大量资料,翻阅了新课程标准,学习了很多老师的优秀经验,我觉得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同学多鼓励,少指责, 相信他们。
学习过程就是犯错、汲取教训、改正、巩固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就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总之归纳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其他能力相应发展的过程。
只要我们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就能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预想
通过学习,在本节课中的设计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我提出的问题
都是循序渐进的,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弓I入实验器材是手工制作,更吸引学生, 更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总结规律。
例如在引导学生得到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影响的结论,先后运用了以前的知识进一步的知识迁移,提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一系列的物理量变化,又用小实验得到气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规律。
这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风的形成,以及走马灯的原理, 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锻炼了提炼规律的能力。
在得到水的反常膨胀的规律时,用生活例子做铺垫,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
得到规律。
在应用密度鉴别物质时,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去总结鉴别物质的办法:测出密度,在和密度表做对比。
而在空心球这个经典例题中,不按照老办法, 教给学生解题思路,让他们自己讨论,合作,最后总结成果。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注重一些习惯的培养,大胆的把问题抛给
学生,让学生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然现象,多动手实验,我想归纳规律能力的一定会有所提高。
我的主题,我的课
《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舒兰六中
谢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