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历年真题汇编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历年真题汇编1
(总分:8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
1.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分数:2.00)
A.神农本草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植物名实图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本草。
《证类本草》总结了宋代以前的药物鉴定知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另注意《新修本草》和《本草纲目》也经常出现在考试中。
2.明代对药学发展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分数:2.00)
A.《神农本革经》
B.《新修本草》
C.《图经本草》
D.《经史证类备急采章》
E.《本草纲目》√
解析:解析:记住不同朝代的重要著作,并记住著作的重要价值。
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载药365种。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唐代《新修本草》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宋代《证类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明代《本草纲目》对国内外药学发展有巨大贡献,载药1892种。
清代《晶珠本草》是历代收载藏药最多的典籍。
3.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央于
(分数:2.00)
A.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
B.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C.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
D.水溶性化学成分的含量
E.醇溶性化学成分的含量
解析:解析:药材的主要成分不一定就是药材的有效成分,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完全不同,所以与质量密切相关的是有效成分的含量。
4.为了有利于干燥,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促使药材变色,常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是
(分数:2.00)
A.蒸透心
B.发汗√
C.熏硫
D.切片
E.暴晒
解析:解析:为了有利于干燥,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促使药材变色,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5.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
(分数:2.00)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茎木类中药
E.皮类中药√
解析:解析:春末夏初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
皮类药材就是采收形成层之外的部分,所以选择皮类药材。
6.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
(分数:2.00)
A.防止药材变色
B.促使药材干燥,保证药材质量
C.减少药材含水量
D.保证药材完整
E.防止化学成分丢失√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促使药材干燥,符合临床应用要求,以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
药材不干燥,含水量大,能影响色泽、有效成分损失、香气散失、变味等,严重影响药材质量。
故本题答案选B。
7.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是
(分数:2.00)
A.栽培条件
B.采收加工
C.产地
D.土壤
E.品种正确√
解析:解析: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8.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是
(分数:2.00)
A.白术
B.地黄
C.五味子
D.三七√
E.泽泻
解析:解析:主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有三七、木香、重楼、茯苓等。
二、 B1型题(总题数:18,分数:48.00)
9.A.苏颂B.李时珍C.赵学敏D.唐滇微E.陶弘景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0.《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
(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1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12.《证类本草》的作者是
(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13.《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14.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5.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17.对国内外医药学和生物学科最具影响的本草是
(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18.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
(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19.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证类本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0.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书是
(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2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2.我国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23.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A.切片B.发汗C.熏硫D.干燥E.蒸、煮、烫(分数:8.00)
(1).为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分数:2.00)
A.
B.
C. √
E.
解析:
(2).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为便于干燥,通常须(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3).个较大、坚硬或肉质的药材,为便于于燥,通常在干燥前应先(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4).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挥散,此法称(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A.煮至透心B.蒸至透心C.发汗D.阴干E.曝晒(分数:6.00)
(1).白芍在产地加工时应(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杜仲在产地加工时应(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天麻在产地加工时应(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A.伊贝母B.麻黄C.杜仲D.牡丹皮E.甘松(分数:4.00)
(1).可用环剥技术取材的药材是(分数:2.00)
A.
C. √
D.
E.
解析:
(2).在新疆维吾尔聚居区维医常用的维药是(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三、 X型题(总题数:9,分数:18.00)
24.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
(分数:2.00)
A.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B.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C.开展中药应用基础研究
D.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E.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解析:解析:中药基础研究不是中药鉴定的内容。
25.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主要有
(分数:2.00)
A.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B.进行药材品种的本草考证√
C.开展药材栽培技术研究
D.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与使用经验√
E.开展药源普查,进行品种整理√
解析:解析:解决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力求名实相符;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查考地方史志。
除此之外的描述要慎重考虑,一般是混淆选项。
26.中药贮藏不当可能引起的变质现象
(分数:2.00)
A.霉变√
B.虫蛀√
C.走油√
D.起霜
E.风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药材的变质现象”。
虫蛀、霉变、变色、走油和风化都是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
故本题答案选ABCE。
27.中药在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有
(分数:2.00)
A.破碎
B.生霉√
C.变色√
D.肌化√
E.虫蛀√
解析:解析:中药材变质乏指药材质量发生变化。
但破碎并没有使质量发生变化。
此题多设为多项选择,但经常有一到两个混淆选项,不要直接全选。
28.河南的道地药材有
(分数:2.00)
A.牛膝√
B.黄连
C.地黄√
D.山药√
E.姜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道地药材的知识。
尤其河南四大怀药必须知遣:牛膝、菊花、山药、地黄。
29.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有
(分数:2.00)
A.虫蛀√
B.霉变√
C.变色√
D.走油√
E.风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药材的变质现象。
本题选项均是正确答案,但有时会掺杂一些别的选项混淆,比如破碎。
要留意。
30.中药贮藏的方法包括
(分数:2.00)
A.根据药材的特征分类保管√
B.剧毒药与非剧毒药材分开√
C.贵重药材应与一般药材分开√
D.按功效将药材分开
E.按植物分类方法将药材分开
解析:解析:前三者是中药储藏的规则,后两项是中药材分类的原则、依据。
31.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有
(分数:2.00)
A.黄连√
B.砂仁
C.附子√
D.黄柏√
E.三七
解析:解析:不同药材区都要记住几个代表性的道地药材,如川药有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麦冬、黄柏、牛膝。
32.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是
(分数:2.00)
A.根及根茎类在春、秋季√
B.叶类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C.皮类在冬季
D.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
E.果实种子类在夏、秋季
解析:解析:不同药用部位有不同的采收季节,影响药材质量。
皮类药材在春末夏初,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
果实类不同成熟度采收。
种子完全成熟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