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万全区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万全区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3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无论新鑫投资公司代表提出的合作条件很无理,你们还是必须答应,因为只有引进了他们的资金,我公司才能解决上市问题。

B . 夕阳早已杳无踪影,大地迎来黑夜的拥抱,此刻天幕虽被泼上了厚重的油墨,但因着星光的装饰,却也变得悠远而深邃起来。

C . 此次在成都举办的华商会规模空前,不仅参与的国家数目众多,而且与会重点嘉宾和代表的广泛性创历史之最,这个事情早已在成都街知巷闻,被传得满城风雨。

D . 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

2. (2分)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夏天,___________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的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A .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B . 狂风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C . 风儿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

D . 狂风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

3. (2分)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笔杆”比成“曙光”,是因为曙光光芒万丈,给人温暖的感觉。

B .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摇篮”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北平有边际,有依靠,使人感到安适的特点。

C . 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运用排比手法,列举狼嗥对于多种事物的不同意义,表现作者对生态环境的理性思考,表达对人类无视生态规律的愤慨之情。

D .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运用拟人手法,体现欧·亨利作品语言的幽默、风趣和俏皮,渲染出悲剧性的喜剧色彩。

4. (2分) (2016高二上·台州月考)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

这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

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领“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 (2分) (2017高一下·汪清月考) 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A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 .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 .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6. (3分) (2017高三上·丰县月考)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贾雨村本有机会报答甄士隐,但他却为一己之私胡乱断案,不仅让凶手逍遥法外,而且将英莲断给凶手。

B . 宝钗生病,黛玉前去探望,与先她而到梨花院看望宝钗的宝玉不期而遇。

黛玉心生不悦,借雪雁给她送手
炉一事,当面奚落宝玉。

C . 秦可卿暴亡,尤氏因犯病而请凤姐协理丧事。

针对宁国府的种种弊端,凤姐杀伐决断,大展其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的办事才能。

D . 刘姥姥带着板儿以及瓜果蔬菜,二进大观园。

因在酒席上多喝了几杯,以致在大观园中迷了路,误入蘅芜苑,醉卧在宝钗的床上。

E . 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她的孤芳自赏以及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7. (11分)(2017·大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

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

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

谧系尚方,孝武乎京邑,乃得出。

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

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

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

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

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

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

射慈云十九犹为殇。

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

”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

准以事例,亦宜及咎。

”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

政治苛刻。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为有司所奏,征还。

明帝崩,遇赦得免。

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

性流俗,善趋势利。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

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

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

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

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

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

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
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 .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

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 . 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

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 . 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

《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谧作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

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骤骑参军。

B . 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 . 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

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 . 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

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

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②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

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8. (7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

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

(《韩非子·五蠹》)(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_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19高一下·铜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1)下列对全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篇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B . 三,四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

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C . 过片两句,收回眼前现境,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

D . 结尾两句,收束全词,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复杂心理。

(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
四、默写 (共2题;共7分)
10. (6分) (2016高二上·舒城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松、菊表达自己高尚隐士节操的两句话:“________ ,________”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盛赞南昌人烟阜盛、富庶繁华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 ,________”表达自己家中人丁单薄,连勉强亲近的亲戚都没有。

11. (1分)《墙上的斑点》是英国________(作者)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12. (20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榆木书桌
李汉荣
①看得出来,它上面还有斑斑点点的残漆。

数百年前,我的先人曾仔细为它上漆、打蜡。

一方柔和的亮光,使这户耕读人家,能随时拂去劳作的倦意,伏案捕捉内心的光线;那幽幽木香,让平淡的日常生活,缭绕着别样的气息。

②后来,漆渐渐磨损、脱落,固执的时光之蝉,终于挣脱蝉衣,鸣叫着向远处飞去,在逐渐黯淡下来的记忆的房间,它笃定地站着,依旧保持着儒雅的姿势。

它平淡的容颜,呈现着素朴的木质,也折射着我先人本色的品行。

③我的祖父曾伏在它的上面,我的祖父的祖父都曾伏在它上面,我的先人们一直伏在它的上面,读易读史,诵经诵诗,画春画秋,记人记事,写情写义。

当时,画眉在田野点染春泥,燕子在梁上朗诵农谚,鸟儿们远远近近地插嘴,也在旁注着古奥的文字。

线装的孔孟偶尔出现残页,于是在桌上被仔细装订。

那湿润的呢喃,也被装订在书页里了,古意夹着新意,经声和着鸟声,书香叠着稻香,耕读的日子就有了日上三竿的欢喜。

④有时,疾病和悲苦随秋雨袭来;有时,离散和夭折,兵戈和马蹄,冷不防打断严谨的农历,桌上摊开的祖传方子,就及时做些加减。

不大的桌面,望闻问切着广袤民间的病苦,有的减轻了,有的治愈了,而有些暗疾,则像腐殖土一样沉淀下来,催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方和偏方,那是特有的民间异禀和草根智慧。

谁能从桌上细密的纹理,取出几百年前疾病的叹息和药草的气息?
⑤此时,我在桌面靠右的一角,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虫孔,那是一只什么虫儿打凿的工程?蚂蚁?木蜂?钻木虫?装死虫?很可能是装死虫吧。

我愿意它就是一只装死虫。

那时,榆树还生长在明朝的原野,几个贪玩的孩子轮番爬上榆树,其中有一个就是我的祖先,他爬上来了,坐在枝杈高处,手搭凉棚,眺望村庄的春天,眺望远山的青黛,顺便打量炊烟和人生的去向。

就在这时,离他不远的一只虫儿也坐在树的肩膀眺望和打量,眺望葱茏的宇宙,打量榆树的味道。

虫儿发现了他,一阵颤栗抽搐之后,它立即假装死过去了。

就这样,虫儿躲开了一个顽童,也躲开了可能的伤害,我们可以理解是虫儿礼让了他,礼让高大的“神灵”占据更多的树木和更多的宇宙。

但他没有看见这谦卑礼貌的虫儿,他只看见树身上一条静止的暗黑色疤痕。

虫儿的机智死亡,使数百年前的那个下午变得异常安静和仁慈,附近庙里的钟声连着响了六下,报告慈航普度,众生平安。

⑥而当我的祖先和他的小伙伴们呼喊着溜下榆树,装死的虫儿立即复活了,它继续它的神圣工程,它连续七天七夜凿啊钻啊,它吃住都在这庄严的工地,它一定要为自己短暂辛苦的一生,打凿一条连接永恒的通道,它一定要用隐秘的艺术手法,记载自己的梦境和心迹。

⑦它以天真的智慧和精细的工艺,终于开凿了一个曲曲折折的时空隧道,把数百年前它的那次冒险经历,把它与孩子们相遇的故事,把原野的阳光、鸟声、草木香气和附近庙里的经声钟声,庄稼地里男人们对唱秧歌的粗犷声音,铁匠铺里叮叮当当锻打农具的声音,老牛寻找牛崽的哞哞声,鸡鸣狗叫的声音,集市传来的叫卖的声音,村口母亲们高一声低一声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以及缭绕在树上的我的祖先衣服和身体的气息,他们用力爬树划在树上的手指印痕,他们坐在树杈上哇啦啦对着远方呼叫的声音——细心的虫儿把这一切都收藏在它开凿的时空隧道里——
⑧此时此刻,我悚然一惊,终于知道,我伏在这古老书桌上,其实一直守在这个洞口,一直在眺望深不可测的时光……
——节选自李汉荣《时光的收藏》,原载《人民日报》
(1)
根据开篇两段的内容,概括榆木书桌的特点。

(2)
作者由眼前的榆木书桌想到了哪些历史场景?赋予了榆木书桌怎样的内涵?
(3)
第⑦段写道:“细心的虫儿把这一切都收藏在它开凿的时空隧道里。

”这样小的虫孔能收藏这一切吗?为什么?
(4)
本文构思巧妙新颖,匠心独运。

试分析作者为什么把收藏时光的主体安排为一只虫子?
13. (6分)(2018·安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涌现的文艺作品数量巨大,但佳作、力作不多,尤其是值得流传的经典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文艺创作的套路化倾向存在着一定关系。

“套路”一词再度流行,更多地指向一种实用主义倾向,携带着关于当前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些症候和信息。

在此前提下所说的套路化写作,针对的就是一些创作者为了尽可能快速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事低水平重复的创作风气。

这种既无创作主体性可言,又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违背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

套路化创作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创作题材跟风化,即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一旦某种题材大受欢迎,就一拥而上;二是创作模式低水平重复化,缺乏创新精神和原创意识的内容比比皆是;三是创作心理浮躁化,盲目迎合市场的行为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四是创作理念鄙俗化,创作者不把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寄寓在作品的精神内蕴上,而是寄托在所谓的娱乐明星、话题炒作等非本体的手段上。

套路化创作应和的是消费主义的逻辑,其特性是快餐性、流行性、多变性,因而一旦创作成为某种套路,恰恰也就是套路过时之日。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其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无非两种类型,一是超级英雄片,一是合家欢动画片,一旦观众对这些套路了如指掌,就会被市场抛弃。

此前上映的《变形金刚5》口碑和票房大不如前就是很好的例证。

文艺的基本精神恰恰是反套路化的。

那些彪炳千古的伟大作品,诸如李白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无一不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这些作品构筑了人类思想史、艺术史上最为瑰丽多姿的七宝楼台。

当然,套路化创作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对于初涉创作的人来说,套路是学习前辈艺术家宝贵经验的有效手段。

辩证地吸取套路中蕴藏的创作经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经验不足而老走弯路的试错成本。

文艺是人写的、写人的、写给人看的,我们之所以需要欣赏文艺作品,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些可能的世界和可能的选择。

作品在构造了一个艺术世界的同时,也往往构造出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而套路化创作显然会导致艺术世界的“同质化”,使得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日渐单一,浅薄。

实际上,随着受众欣赏水平日益提高,具有极高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反而更容易获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

正在热映的《战狼2》就是极好的例子。

其将主流价值的表达与类型化的探索进行有机融合,用高质量视听奇观和高强度叙事节奏完成中国精神之于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

因此,创作者要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以超越前辈艺术家的勇气摆脱套路的束缚,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苏勇《套路化岂能横行市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套路化在近年来文艺创作中的流行,对经典作品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B . 套路化创作违背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使得作品缺失了创作主体性和社会责任感。

C . 与其他影片相比,好莱坞电影虽然更具全球竞争力,但当观众对制作套路熟悉后,便会失去市场。

D . 文艺与人紧密相关,套路化创作中作品与人分离,导致人们体验世界的方式变得单一而浅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采用因果论证法,由现象到本质,提出了文章的论述对象——文艺创作的套路化问题。

B . 文章第三段从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套路化创作的表现,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C . 文章既论述了套路化的危害,也论及套路化的价值,并较为具体、深入地阐述了前者。

D . 文章列举《战狼2》与《变形金刚5》两部影片,从正反两方面对观点进行了有力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些文艺创作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从事低水平重复创作,在社会上形成了套路化创作风气。

B . 李白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及梅兰芳的舞台艺术都遵守着文艺的基本精神,是反套路化的典范。

C . 热映的《战狼2》获得极好的口碑与市场,得益于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影片极高的艺术性。

D . 要创作优秀作品,创作者必须摆脱套路束缚,以超过前辈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和勇气投入创作之中。

14. (6分)(2017·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
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

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

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

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

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
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B .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