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古诗词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①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答案示例: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注释可知这是杜甫在得知李白获释的情况下而写的。

这首诗直抒胸臆,关键在于前两联。

第一句“久”“不见”,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李白常常吟诗纵酒,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

“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

“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颔联通过“世人”和“吾意”“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了自己对李白才华的赞赏。

同时“怜才”也是怜己,诗人也曾有过被“世人皆欲杀”的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