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维能力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与比赛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思维能力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与比赛中的作用
作者:刘天野颜廷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2期
摘要:在心理学当中,思维能力是人体主观意识的体现,是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思维活动的过程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所产生的间接反映,概括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
思维活动的过程首先是由具象化到抽象化、再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人脑对事物的分析对比与综合概括得出,心智思维的操作对于客观问题的思考与反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产生联系的。
依靠这些不同的心智思维活动才可以逐渐对世界产生认知,从而可以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现阶段随着乒乓球教学训练技能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对于运动员心理因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思维能力;乒乓球教学训练;重要性
思维能力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实践而言并不是无形抽象化的存在,而是一种印象深刻的可塑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竞赛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同样的,竞赛的成绩也可以直观反映出乒乓球运动员者思维能力的高低。
乒乓球运动员的思维能力主要依靠实践运动而生,但与此同时也会对日常的训练和竞赛产生推动作用或局限性。
乒乓球运动员在同一时期内重复同样的练习内容就会有明显的进步,对于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竞赛期间的能力发挥也存在些许差异。
思维能力能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竞赛思想,使得运动员可以超常发挥,并有效增强比赛效益。
一、在乒乓球运动中强化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动脑子”,通常情况下喜欢“动脑子”的运动员就会比其他运动员更聪明,他们对于生活事物很敏感,对新生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事实上思维能力是真真正正存在于乒乓球运动当中的,对于此,乒乓球教练和乒乓球运动员要对此提起重视,增强培训力度,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好领悟乒乓球运动的本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经常独立思考的运动员通常很快就能掌握新的动作要领和比赛技巧;富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在比赛期间可以按照战况的变化灵活使用不同的战术;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强,在比赛期间一旦掌握对手的运动规律往往能出奇制胜,例如我国的刘国梁、张怡宁、孔令辉等在国内外被誉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这三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共同特点就是思维敏捷。
1.思维能力对于乒乓球日常训练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体育比赛一般通过最终的竞赛成绩看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训练水平,所以在日常的乒乓球训练中运动员要明确以下两点内容并多展开思考。
首先,运动员要考虑这种练习模
式是否满足自己的运动规律和竞赛特点;其次,运动员要考虑自己的这种练习模式能否培养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
经常考虑这两点内容就能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由此一来思维能力就能变得敏捷,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运动技术。
相反,如果在乒乓球日常训练期间没有调动自己的思维,不经常使用大脑思考问题就会影响到自己打球战术的进步。
因此在日常训练期间,建议乒乓球运动员要高度集中精神,还要养成爱动脑的良好思维习惯,才能促进自身更好发展,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与运动素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思维能力对于乒乓球竞赛的重要性
乒乓球运动员在竞赛期间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就无法应对临场比赛的攻守变化,也无法在比赛期间发挥自己的真正运动水平和运动技巧。
灵活多变的打球技巧直接决定了双方的胜负,因此在竞赛开始之前运动员就要动脑筋提前分析对手历史竞赛中的打球方式和使用技巧,正确预估对方的实力,在脑中从不同角度考虑不同的应对方式,考虑在比赛一开始如何以首发球抢占先机,还有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应对战术?中局时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战术?比赛尾声时运用什么样的战术?对于对手的运动技巧要注意什么?一旦自己的比分落后要采取怎样的战术?比分僵持不下时要如何突出重围等。
过去或当今的乒乓球世界级比赛中有很多依靠团队智慧正确分析自身与分配对手的打球技巧和运动特点,并以此为基准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战术化解难题并击败对手的实例。
比如瑞典的乒乓球运动名将本格森在比分为20分平局的赛点时,常采取侧身位下蹲发球,误导对手将打回正手位;匈牙利乒乓球名将克兰帕尔则常习惯在反手加力击球后再立刻侧身抢冲,从而干扰对手的判断。
对于此,就要开动思维掌握对方的运动规律,心中有不同的应对反应,在比赛期间就能掌握局势,击败对手。
现阶段我国很多乒乓球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队员经常在比赛期间不开动脑筋,不去分析对方的运动规律与技巧,所以经常出现比赛期间首先连续得分之后又连续失分的现象,这就说明该运动员不知道自己一开始是怎么赢球,后期又是为何输球。
战术的胡改也是运动员没开动脑筋的主要表现之一,很多运动员并没有持续使用自己的战术,战术乱改一气直至乱了自己的阵脚;反之,很多运动员在明知自己的战术已无法得分的情况下仍旧不改变战术,就会使得比分一直落后与对方。
要想克服以上问题,运动员就要在日常训练中形成爱思考爱动脑的好习惯,只有持续不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水平才能在比赛期间抓住制胜点,击败对手。
二、培养乒乓球运动员思维能力期间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培养乒乓球运动员能够快速找出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或竞赛期间多问教练员问题,比如为什么这个球能命中?这个球为何丢分?怎样才能发力上手?为什么总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等问题。
要反复思考这些问题,找出答案和有效解决这些现象的办法,长此以往就能拓宽自己的思维活动。
其次,教练员要强化培训运动员的学习能力。
使得运动员意识到自己的运动缺点,学习他人的运动优点和技巧,学习前辈运动员的运动和竞赛经验,与自己的打球方式结合进行思考就能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
运动员要善于分析和观察身边事物,人的思维能力虽然是天生的,但也会受到后天的影响,要靠勤奋学习充实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中国的横拍转不转削球是受到
国内团转与不转发球的启迪;欧洲弧圈球是受日本运动员的影响进而发展起来。
以上都是很经典的例子,说明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能力,将别人的优点与自身的运动条件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增强自己的运动能力。
结束语
实践证明,多动脑就能拓宽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
由此一来运动员才可以在竞赛期间突破障碍,正确分析对手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战术,从而提升自己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能力。
对于此,本篇文章中笔者首先阐述思维能力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与比赛中的重要性,之后针对思维能力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正确运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人员提供训练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王永丽.乒乓球教学中兴趣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1):152+154.
[2]曹继光.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6):14-15.
[3]刘星.多媒体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运动,2016(01):98-99.
[4]许飞虎.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