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1分)
1. (2分) (2018高三上·灵山开学考) 根据实验目的判断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2. (2分) 500mL K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 c(NO3﹣)=6mol•L﹣1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此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L(标准状况)气体,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 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混合溶液中 c(K+)为 2 mol•L﹣1
B . 电解过程中共转移 8 mol电子
C . 电解得到的Cu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D . 电解后溶液中的 c(H+)为2 mol•L﹣1
3. (2分) (2016高三上·成都期中)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硫黄姜”又黄又亮,可能是在用硫黄熏制的过程中产生的SO2所致
B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C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 . 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4. (2分) (2019高一上·上海期末) 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H2和 1 mol CO,吸收 131.3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 C(s) + H2O(l) → H2(g) + CO(g)-131.3kJ
B . C(s) + H2O(g) → H2(g) + CO(g)-131.3kJ
C . C(s) + H2O(g) → H2(g) + CO(g) + 131.3kJ
D . C(s) + H2O(l) → H2(g) + CO(g) + 131.3kJ
5. (2分) (2018高二上·九江期中) 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
A . ②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⑤
6. (2分) (2016高一下·承德期中) 足量的Fe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快,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 . 水
B . NaNO3溶液
C . NaCl溶液
D . CuSO4粉末
7.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B . 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C .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D . 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8. (2分)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 . 增大压强
B . 充入更多N2
C . 使用高效催化剂
D . 降低温度
9. (2分)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2C+D,若最初A、B都是8mol,在前10s 内A 的平均速率为
0.24mol/(L▪s),则10s时B的物质的量是()
A . 2.4mol
B . 3.2mol
C . 4.8mol
D . 5.6mol
10. (2分) (2018高三上·浙江月考) 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2(g)转化为氮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
B . 1molN2和1molO2的总能量比2molNO的总能量高
C . 1 个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 kJ能量
D . 2NO(g)= N2(g)+O2(g)的反应热ΔH= -180kJ·mol-1
11. (2分) (2016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时,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2(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 0.4 mol
B . 0.5 mol
C . 0.6 mol
D . 0.8 mol
12. (2分) (2017高一上·浦东期末) 当一块冰融化成水,再转变为水蒸气时,一定()
A . 先放出能量,再吸收能量
B . 先吸收能量,再放出能量
C . 只放出能量
D . 只吸收能量
13. (2分)下列有关反应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大多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限度
B . NH4HCO3受热分解可自发进行:
C . 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限度
D . FeCl3与KSCN反应达到平衡时,向其中滴加KCl溶液,则溶液颜色变深
14. (2分) (2018高二上·临县期中) 已知(HF)2 (g) 2HF(g) △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温度: T1<T2
B . 平衡常数:K(b)<K(c)
C . 反应速率:vb>va
D . 当m总/n总 = 30g/mol时,n(HF):n[(HF)2]=2:1
15. (2分)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 D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A的物质的量浓度
D .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16. (2分) (2020高二上·新乡期末) 根据图像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b曲线是增大压强后的能量变化
C . a曲线是加人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D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CO2(g)=NO2(g)+CO(g)△H=+234kJ·mol-1
17. (2分) (2017高一下·湖州期中) 汽车尾气处理时发生反应:4CO+2NO2⇌N2+4CO2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下列表示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A . v(CO)=0.03mol•L﹣1•s﹣1
B . v(NO2)=0.7mol•L﹣1•min﹣1
C . v(N2)=0.4mol•L﹣1•min﹣1
D . v(CO2)=1.1mol•L﹣1•min﹣1
18. (3分) (2017高二上·天水开学考)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 + 3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3 : 2
B .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 .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生成3n mol Y
D . 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X,同时消耗3n mol Y
19. (2分) (2019高二上·宜丰期末) 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
B . 电解精炼铝
C . 构成铜锌原电池
D . 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20. (2分)下列反应最终无沉淀产生的是()
A . 过量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B . 向AlCl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
C . 少量的CO2通入BaCl2溶液中
D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21. (2分)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 v(A)=0.6 mol/(L•min)
B . v(B)=1.2 mol/(L•min)
C . v(C)=1.2 mol/(L•min)
D . v(B)=0.03 mol/(L•s)
22. (2分)在以下电解槽中,随电解的进行,溶液的pH值会减小的是()
A . 铜为阳极、铜为阴极,电解液为CuSO4溶液
B . 石墨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液为CuSO4溶液
C . 铁为阳极,铜为阴极,电解液为AgNO3溶液
D . 石墨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液为NaCl溶液
23. (2分) (2016高一下·长沙期中) 下面是有关化学能和热能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 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 只要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反应
C . 只要是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就一定是吸热反应
D . 燃烧反应都可以看成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放热反应
24. (2分)(2016·黄浦模拟)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发生反应S(s)+3F2(g)═SF6(g),产生1molSF6反应能量变化为()
A . 释放1780KJ
B . 释放1220kJ
C . 释放450kJ
D . 吸收430kJ•mol﹣1
25. (2分)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 mol。
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 . v(NH3)=0.02 mol·L-1·s-1
B . v(O2)=0.01 mol·L-1·s-1
C . v(N2)=0.02 mol·L-1·s-1
D . v(H2O)=0.02 mol·L-1·s-1
二、解答题 (共5题;共27分)
26. (8分) (2018高三上·葫芦岛期末) 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化学镀镍、生产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Fe、Cr等杂质)为原料获得.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25℃时,几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和完全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所示.
Fe(OH)2Fe(OH)3Cr(OH)3Ni(OH )2
Ksp8.0×10-164.0×10-386.0×10-316.5×10-18
完全沉淀pH≥9.6≥3.2≥5.6≥8.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措施可行,且能提高废渣浸出率的有___________。
A . 升高反应温度
B . 增大压强
C . 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
(2)在滤液Ⅰ中加入6%的H2O2,其作用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NaOH调节pH的范围是________,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离子.
(3)滤液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4)操作Ⅰ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________;
②向沉淀中滴加稀H2SO4,直至恰好完全溶解;
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晶体;
④用少量乙醇洗涤NiSO4•6H2O晶体并晾干。
27. (1分) (2017高一下·铜陵期中) 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________.
28. (7分)(2016·诏安模拟) 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
大气固氮
N2 (g)+O2 (g)2NO(g)工业固氮
N2 (g)+3H2 (g)2NH3(g)
温度/℃27200025400450
K 3.84×10-310.15×1080.5070.152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________ 。
③从平衡视角考虑,工业固氮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生产却选择500℃左右的高温,解释其原因________ 。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р1、р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A”或“B”);比较р1、р2的大小关系________ 。
(3)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其实验简图如C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1)4NH3(g)+3O2(g),则其反应热ΔH=________ 。
(已知:N2(g)+3H2(g)2NH3(g) △H=-92.4kJ·mol-1
2H2(g) +O2(g)2H2O(l) △H=-571.6kJ·mol-1 )
29. (6分) (2018高二下·南阳开学考) 甲醇是重要的燃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以CO和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1=-116KJ·mol-1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且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的是________。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使用高效催化剂
(2)在容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三种不同温度下合成甲醇,下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2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请回答:
①在图中三条曲线,对应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
②利用a点对用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CH3OH(g) CO(g)+2H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恒温下,分别将1molCO和2molH2置于恒容容器Ⅰ和恒压容器Ⅱ中(两容器起始溶剂相同),充分反应。
①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是Ⅰ________Ⅱ(填“>”、“<”或“=”,下同)。
达到平衡后,两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关系是Ⅰ________Ⅱ。
②平衡时,测得容器Ⅰ中的压强减小了30%,则该容器中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0. (5分) (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 工业上采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来制取硫酸锰,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Mn2+ ,还含有少量的Fe2+。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
(2)操作Ⅰ的目的是________和调节溶液的pH 至3~4。
检验过滤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是________
(3)通过煅烧MnSO4·H2O可制得软磁铁氧体材料(MnxO4),在不同温度下煅烧MnSO4·H2O时剩余质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可得MnxO4中x 的值为________。
A到B过程中分解得到的气体中SO2与SO3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2∶1,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31.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mL 1.0mol/L盐酸跟50mL 1.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碎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还缺少一个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在大小烧杯中填充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下原始数据(见表).
温差实验序号起始温州t1/℃终止温度(t2)
/℃
(t2﹣t1)/℃
盐酸NaOH溶液平均值
125.124.925.031.6 6.6
225.125.125.131.8 6.7
325.125.125.131.9 6.8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为:c=4.18×10﹣3kJ/(g•℃),则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________ (△H值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比(2)测出的△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后再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温度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测得的中和热△H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附加题: (共3题;共19分)
32. (9分)(2018·桂林模拟) 甲醇是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
工业上可通过H2和CO化合制备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CO(g) CH3OH(g) △H=-116kJ/mol
(1)已知: CO和H2的燃烧热分别为283kJ/mol、286kJ/mol 。
1mol甲醇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2H2(g)+CO(g) CH3OH(g)反应速率及原料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填标号)。
A . 分离出CH3OH
B . 升高温度
C . 增大压强
D .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3)在容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在230℃、250℃、270℃下,改变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n(H2)/n(CO)],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固定为1mol,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Z曲线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②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曲线Z对应温度下反应2H2(g)+CO(g) CH3OH(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若在a点向容器中再充入1.5molCH3OH 和0.5mol H2,则原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33. (7分) (2016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铝、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请
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态(填“游离”或“化合”)存在;铁的氧化物中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氧化物与铝粉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________;
(3)写出利用FeCl3饱和溶液与沸腾的蒸馏水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检测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FeCl2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5)已知t℃时,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在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________.
34. (3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某密闭容器中,有A.B两种气体,反应按下式进行A(g)+B(g)═2C(g)反应经过2S后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0.5mol/L,c(B)=0.75mol/L,c(C)=0.5mol/L.
(1) B物质的起始浓度为________
(2) 2S时A的转化率________
(3)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解答题 (共5题;共27分) 26-1、
26-2、
26-3、
26-4、
27-1、
28-1、
29-1、
29-2、
29-3、
30-1、
30-2、
30-3、
三、实验题 (共1题;共5分)
31-1、
31-2、
31-3、
31-4、
四、附加题: (共3题;共19分)
32-1、
32-2、
32-3、
32-4、
33-1、
33-2、
33-3、
33-4、
33-5、
34-1、
34-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