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测评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团队协作: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同事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5.继续教育:主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测评方法
1.自评:教师根据测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提交自我评价报告。
2.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3.学生评价:组织学生及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2.对师德师风考核优秀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将视情况给予诫勉谈话、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理。
4.学校定期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报告并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二十、总结与展望
1.学校应定期对师德师风测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学生评价阶段:每年11月进行,组织学生及家长参与评价。
4.学校评价阶段:每年12月进行,学校测评小组完成对教师的全面评价。
5.综合评定阶段:每年1月,完成对教师师德师风等级的最终评定。
九、测评流程
1.发布通知:学校提前发布师德师风测评通知,明确测评时间、流程及要求。
2.自评:教师按照测评内容,认真进行自我反思,撰写自我评价报告。
3.合格:60-79分,基本具备相应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继续教育意识。
4.不合格:59分以下,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继续教育意识存在明显不足。
七、测评结果运用
1.将师德师风测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2.对师德师风测评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谈话提醒、组织培训等,督促其整改提高。
师德师风测评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特制定本师德师风测评方案。
二、测评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
2.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
3.注重实绩,突出重点;
4.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2.鼓励教师提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认真研究并采纳合理建议。
3.通过对测评数据的分析,学校应发现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4.学校将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确保建设成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十八、宣传与教育
1.学校应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力度,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2.积极探索和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3.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4.着眼未来,学校应制定中长期师德师风建设规划,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十一、实施与监督
1.学校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师德师风测评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
2.定期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对违反师德师风规定的教师,监督小组应迅速介入,依法依规处理。
4.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持续稳定推进。
二十二、反馈与改进
1.学校应及时向全体教师反馈测评结果,确保每位教师了解自身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
2.对测评结果中的共性问题,学校应组织专题研讨,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3.鼓励教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制定个人改进计划,提升自身师德师风素质。
十三、激励与约束
1.学校设立师德师风奖励基金,对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对违反师德师风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3.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对教师师德师风表现进行长期跟踪记录,作为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4.学校将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测评对象
全校在职在编教师。
四、测评内容
1.政治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职业道德: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廉洁从教。
3.教育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对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的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4.对师德师风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八、测评时间安排
师德师风测评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自评阶段:每年9月进行,教师在此期间完成自评报告的撰写并提交。
2.同行评价阶段:每年10月进行,教师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十四、监督与问责
1.学校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举报。
2.对测评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3.学校定期对师德师风测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测评体系。
4.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学校评价:学校成立师德师风测评小组,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
5.综合评定:根据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结果,综合评定教师师德师风等级。
六、测评等级及标准
1.优秀:90分以上,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继续教育意识。
2.良好:80-89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继续教育意识。
1.针对测评结果,学校将组织针对性的师德师风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等。
3.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相关培训活动,对参加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4.教师应主动参加培训,积极提升自身师德师风水平,为学校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十五、保障措施
1.学校加大师德师风建设投入,为师德师风测评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2.加强师德师风测评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3.学校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学院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4.学校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本师德师风测评方案旨在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建立健全的测评体系,实施全面的评价流程,加强培训与提升,激励与约束并重,持续改进与监督,以及反馈与文化建设,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将不断完善和优化测评方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十六、附则
1.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师德师风测评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各部门、各学院可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3.本方案的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十七、持续改进
1.学校应定期对师德师风测评方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2.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识和理解。
3.组织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加强对教师的教育警示,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十九、考核与评价
1.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对教师工作全面评价的重要内容。
3.同行评价:教师通过无记名方式,对同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意见。
5.学校评价:学校测评小组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进行评价。
6.综合评定:汇总各类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教师师德师风等级。
7.反馈结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教师可提出复评申请。
二十四、实施效果评估
1.学校定期对师德师风测评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的意见和建议。
3.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师德师风测评方案,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4.将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向全校公示,接受广大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监督。
4.学校定期跟踪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十三、文化建设
1.学校应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通过举办师德师风主题文化活动,弘扬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3.强化师德师风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渗透,使之成为教师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4.倡导教师间的互助与支持,营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校园文化环境。
2.各部门、各学院要广泛宣传师德师风测评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积极参与测评工作。
3.教师要诚实守信,认真对待自评和同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评价过程中要严格保密,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5.对测评工作中发现的师德师风问题,要及时处理,切实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十二、培训与提升
十、测评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师德师风测评领导小组,负责测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各部门、各学院成立相应的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本学院的测评工作。
3.学校设立师德师风测评办公室,负责测评工作的日常事务。
十一、测评工作要求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测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测评工作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